APP下载

智慧广电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2021-01-30刘大力

数字传媒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广电公共服务应急

刘大力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706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1 智慧广电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1.1 智慧广电在城镇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一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北京市朝阳区全模式社会管理服务、宜昌市的社区综合网格化管理模式、宁波市智慧大城管模式、兰州市的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均可体现智慧广电在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域的应用。以广电网络5G技术中应用相对普遍的LTE网络为例,依靠无线化的空口技术与宽带承载,在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应用,通过整体规划与系统性改造,可以有效达到自上而下的逐级改革,呈现出较好状态。借助广电网络5G技术,城市中的平安城市、智慧安全管理将会获得进一步提升,还可通过广电网络5G技术与民用无人机的配套项目,保障低空域的城市安全。

二是智慧景区的建设。以黎里古镇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为例,在规划上以游客自驾去黎里古镇游玩的全过程为主要思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移动互联、智能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高性能计算等,以游客体验为中心,开发景区一键导航、微信购票、VR全景等微信公众号二级栏目,建设景区WiFi、监控、应急广播等公共服务设施,并建立景区应急指挥中心,打造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应急指挥、信息发布、可视化管理与调度、多系统集中管理等功能,有效提升了游客满意度、旅行服务品质和景区旅游形象、从而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形象。2019年4月26日,“心里梦里黎里”2019苏州黎里梨花文化节开幕式上,黎里智慧旅游平台正式启用、上线。“智游黎里智管景区”项目在保障游客安全、疫情防控宣传、垃圾分类引导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一部手机管黎里”“一部手机游黎里”两大核心功能更是给本地居民、游客带来全方位的服务。黎里古镇处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示范先行区,该项目的建设可为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办公提供古镇旅游量化数据支持,也提升了黎里旅游整体运营管理水平。

1.2 智慧广电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广西广电网络公司已经实现了省(区)、市、县、乡、村五级贯通,对全区广播电视传输网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采用光纤组网方式,抗干扰能力强,节目内容丰富,画面清晰,双向网络扩展功能多,节目安全可靠,后续服务有保障。能胜任完整传输中央、广西、本地市县当地节目等优势。截至2020年底,共将广西自治区15143个实体农家书屋升级为“数字农家书屋”,把广西数字网络图书馆(数字农家书屋)内容信号直接推送到城市和农村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用户家中,为农家书屋以及广大电视用户提供广西本地出版物、音频、视频及自制多媒体内容,实现电视、手机以及平板电脑三屏互动。2020年6月底,桂林片区的灵川分公司顺利完成灵川县“大喇叭”工程建设任务,打通了灵川县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最后一公里”。用户通过智慧广电平台,看到外面世界的同时,也让当地的特色文化和特色产品更多更好地走出去,掌握了更多的科学技术和知识。通过整合宣传、文旅、气象、应急、消防等多个部门资源,打造基层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和地质预警应急指挥平台,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文化旅游插上智慧广电的翅膀,服务好老百姓,助力建好思想上的“高速公路”。

苏州广电网络主动构建广电网络公共服务传输渠道,有效发挥出“党媒政网民屏”的属性优势。“十三五”期间,苏州地区网络建设和改造累计投入达11.3亿元,推动传输形态向光纤网、无线网转换延伸,投资2.3亿元建成江苏有线苏州传输中心,建设全省第一个市级灾备中心。2019年,发布全球首款AI智能音箱机顶盒——“有线精灵”。2020年11月在苏州成功完成国内首次大型体育赛事端到播出端的8K超高清直播——中超冠亚军决赛,为8K超高清直播应用场景落地提供了行业试点。截至2020年12月,苏州全市52个镇、42个街道和4个区域全部通过有线智慧镇(街道)验收,圆满完成“十三五”全覆盖任务。在昆山花桥有线智慧区宣传信息云中心,社区电子屏、应急广播系统、公交站台电子屏等宣传阵地,“商务城发布”“花桥便民服务”“幸福花桥随手拍App”等“两微一端”新媒体资源,“抖音”“直播花桥”等流行元素,被打造成三集成、三覆盖、三特色、一体化的3331模式,苏州的应急广播音柱,结合TVOS机顶盒、户外大屏、苏州云媒体手机App、有线精灵智能机顶盒、应急广播适配器共六类终端,构建了覆盖乡村社区、园林景区、重点公共场所的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应急广播服务体系。目前,张家港、昆山、吴江、姑苏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均已上线,平台集宣传、管理、参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为中心、分中心、所站等阵地实现自下而上的需求收集和自上而下的服务提供智能管理,实现统筹网上网下志愿活动。

云南广电受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发展较为缓慢。广电网络抓住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的契机,强化有线电视网络作为意识形态领域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试点为示范引领,以腾冲、芒市、瑞丽、景洪、勐海等24个县为第一梯队,以勐腊、盈江、龙陵、澜沧等46个县为第二梯队,以金平、麻栗坡、绿春、泸水等59个县为第三梯队,积极稳妥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云南省为了解决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还制定了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优惠政策,不断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的传输质量和可管可控水平,确保有线电视信号的优质、安全、高效传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舆论宣传作用,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广电网络能为人民群众提供节目丰富的标高清数字电视、互动点播、信息查询、宽带上网、互动娱乐等综合服务,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播科学知识。

江西广电光缆网已全面覆盖城区及23个乡镇(街道、场)、295个行政村、61个社区、3565个自然村,开通双向光节点6116个,光缆总长达到8700多公里,已实现所有小区、自然村无死角覆盖。全市每个小区、自然村均实现了宽带百兆光纤入户,高安人民提前进入了“宽带中国”行列。公司拥有一支优秀的技术团队和专业服务队伍,在全市23个乡镇均设有广电站,具备开展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要素。2020年5月已经初步完成全市所有自然村应急广播终端的全覆盖建设,共建设应急广播市级指挥中心1个、乡级运行平台24个、村级操作平台295个、社区居委会操作平台15个,应急广播终端3868个。

2 智慧广电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优势

2.1 政策优势

2020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和智慧广电等战略部署,以标准化建设为引领,以均等化享有为基础,以提高覆盖面和适用性为关键,以推进转型升级为方向,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增效能,加强改进传输覆盖网络,完善公共服务制度,聚焦人民听好看好用好广播电视建立健全长效服务机制,大力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深度融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智慧乡村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文件的发布为“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建设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2.2 技术优势

伴随着5G技术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来临,无线特征将进一步拓展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既能够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有效融合,也能够在数字化发展基础上为智能化网络建设提供必要的通信支持。在当前广电网络与5G技术的联合应用中,传送速度与传送效率方面上升了一个数量级,应用经验表明其常态化速度均可达到10Gb/s。然而随着传送速度和效率的提升,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随着5G技术的应用,必将进一步推进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及智慧城市建设之间的资源整合,推进智慧城市在各个方面的智慧性。

3 智慧广电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路径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结合“智慧广电”公共服务的核心要义、技术发展趋势和社会民生服务需求,不断强化发布平台建设能力,统筹规划省域内“智慧广电”公共服务的业务模型和支撑平台建设,力求“智慧广电”公共服务体系的规格统一、架构统一、体验统一。在现有构建的基础上统筹行业资源,建设服务平台。

二是注重统分结合。在整合现有业务能力系统的基础上,构建逻辑统一、物理分布的智慧服务云平台,充分考虑业务支撑体系的分级部署模式,实现共性业务应用统一部署、统一支撑,个性业务应用按需部署、灵活支撑,提升运营能力,满足更广的服务需求。找准战略定位,服务基层长效发展。

三是实施创新驱动。积极发挥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优势,加快广电5G发展,补足网络短板,建设广电视频综合应用平台,促进多元融合,拓展服务项目,不断创新“智慧广电”公共服务业态的内涵和外延。实现“全国一网”整合,形成规模优势。

结束语

智慧广电承担着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责任,肩负着保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重要使命,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广电能够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借助智慧广电的优势,积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新时代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智慧广电的传输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确保党和政府的声音高效、安全、可控地传输到千家万户,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智慧广电新贡献。

猜你喜欢

广电公共服务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