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数字阅读利与弊分析

2021-01-30

数字传媒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字受众数字

云 雀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监测与发展中心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碎片化数字阅读是指借助互联网,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的不连贯、不完整的阅读。在信息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碎片化数字阅读作为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受众对汲取新知识的渴望,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于今年四月发布,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3%,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9本,较2019年均有所提升。从不同媒介接触时长看,成年国民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达100.75分钟。此外,成年国民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7.82分钟,比2019年增加了1.77分钟。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成为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主要方式。

1 碎片化数字阅读方式的优点

1.1 碎片化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互为补充

一部分人认为,碎片化数字阅读正在毁掉真正的阅读,但其实它与传统的在纸上进行的阅读同样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二者并不冲突,甚至可以互为补充。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寻根溯源、深度研究,对不感兴趣的则不求甚解。而碎片化的阅读和学习可作为对个人兴趣进行深度研究的补充,在公众号等平台搜索和关注感兴趣的内容,会找到很多志同道合者,与他们交流心得体会既可以回顾学到的知识,又能从他人发表的内容里汲取新观点,不失为是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复盘和利用的好机会。

1.2 内容传播精简化,但更有助于拓宽受众思考面

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为例,为了吸引受众眼球,作者通常会在围绕当期主题叙述的同时加入与之相关的周边信息和背景故事,同时配以图片、音频以丰富文章脉络,其深度也许不及专业著作,但其中涵盖了许多其他相关知识,促使受众进一步挖掘,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知识储备便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丰富。

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接受的信息量都严重“超载”,在这种情况下,受众的眼光也逐渐变得具有批判性且挑剔,千篇一律、循规蹈矩的内容难以长久的获得关注和认可。内容形式新颖多样、原创性高、时效性高、摒弃空洞说教的公众号作品才能提供给受众更有价值的指导,

1.3 获取知识和信息便捷,有利于推进全民阅读

碎片化数字阅读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即获得信息的速度极快,受众在网络上搜索关键词即可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其涵盖面广、全球同步等特点无疑能为处在忙碌和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提供更多便利,将短暂的碎片时间充分利用,体验碎片中包罗万象的世界。相比阅读纸质书,手机等电子阅读工具的普及可以让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都充分享有阅读的机会,真正做到知识全民共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多次成为政府工作之重点,而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对普及全民阅读、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样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 碎片化数字阅读的弊端

2.1 阅读形式远离文字趋向视频,受众缺少思考环节

阅读作为一种汲取信息的途径,近年来逐渐由文字和图片转化为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以同一个新闻事件为例,比起阅读用文字描述的经过,很多时候受众更倾向于观看做成视频的版本,以获得更直观、有冲击力的视觉体验。

视频虽然能更直观的展现内容,但文字却更有助于人们思考和发挥想象。以广受欢迎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哈利·波特》为例,在第一部作品中,对人物海格的外貌描述为,“那人比普通人高一倍,宽度至少有五倍,似乎显得出奇的高大,而且粗野。纠结在一起的乱蓬蓬的黑色长发和胡须几乎遮住了大部分脸庞,那双手有垃圾桶盖那么大,一双穿着皮靴的脚像两只小海豚”。如果仅阅读文字,那么每个读者脑海中都会有一个根据自己想象产生的独一无二的海格形象。而在看过电影之后,直观动态的人物外貌就会深入观众脑海中定格。在笔者看来,通过阅读文字产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是读者对作者所付出心血的另一种回馈方式。

2.2 图书做成视频消解了文字的严肃性

在各类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阅读类博主,他们通常把经典著作的整体内容梗概、书中的精彩片段做成解读视频,以供受众对某部作品有大概的了解。而在这个心浮气躁的社会背景下,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已经为数不多,阅读博主上传的这类视频便成为了很多人对图书的“速读”视频。博主的本意是想通过视频使一些专业性高、题材严肃的作品走近普通大众,而受众却“图便捷”的反而远离了图书。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否值得我们深思,文字的严肃性在数字化时代是否注定要被消解一部分同样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3 跟风学习,随机性大

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文字及短视频平台呈现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受众每天打开手机,各类丰富多彩的内容总能抓人眼球,因此容易形成“跟风”的习惯,别人学什么,自己就跟着学什么。碎片化的阅读看似是在拯救碎片时间,但杂乱无章、没有计划、缺少复盘和反思的阅读和学习看似是付出了时间,实则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通常在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随手收藏或转发,到头来却根本想不起来自己曾经收藏和转发过哪些内容。

2.4 不在框架体系下的学习和阅读只能流于表面

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的阅读通常是把完整或长篇作品拆成零散片段发布,没有连贯性,难免对读者阅读习惯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长此以往更会使人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此外,传统的学习或阅读是具有系统性和框架性的,学习过程由浅入深。而碎片化阅读是让读者被动接受零散的信息和知识,学习永远流于表面,无法在脑海中形成体系,自然变成“过目即忘”,最终发现自己仿佛学习了,但回想起来大脑却一片空白。

结 语

碎片化数字阅读是科技快速发展的产物,与传统阅读一样是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对于受众而言,不论用哪种方式,只要能够引发思考、从中获得滋养,都值得推崇,它的出现不是阻碍人们进行深度学习的理由。相比于当前的争议,更值得受众思考的是,如何在碎片的时间里提高阅读质量,而不仅仅是粗浅的将其与“浅表化”“阻碍思考”“破坏传统阅读模式”等形容挂钩。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网络风气更加清朗,优质阅读内容的持续增加成为民众文化餐桌亮丽的风景线。

猜你喜欢

文字受众数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