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数字路径
2021-01-30王宇航
王宇航,王 栋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29;2.国家电网区块链技术实验室,北京 10229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必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同时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得以实现,中国社会形态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风貌焕发勃勃生机。在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站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战略高度,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步伐,向新发展阶段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要效益,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一、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现全民温饱和富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追求,《诗经·大雅·民劳》有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然而由于生产力水平等原因,历朝历代只有盛世和治平之时才可见“小邑犹藏万家室。”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革命潮流,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仁人志士从未停止探索奋争,不同阶层先后提出和践行救国方案,但都难逃失败命运。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知识分子不仅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也开始在世界革命大潮中寻找中国道路,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出卖中国利益行径警醒了他们,送来德先生、赛先生的所谓“文明国家”彻底撕去伪装面具,这也预示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走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新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仅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也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建立了人人平等、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释放了亿万群众的积极性,“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劳动致富、消除贫困成为强大的社会发展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向绝对贫困现象发起最后总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回望历史,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的民生状况是各国人民一直以来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持久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诉求是建设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到实现现代化,我们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发展为了全体人民,切实提升民众获得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当前,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必须攻破的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建设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根本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2]一方面,中国经过几十年发展,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社会文明稳步提升,已经进入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序列[3],但在区域发展、城乡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均衡现象,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也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创造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还需要逐一破解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等发展难题,为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的外部机制条件。另一方面,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全面共富、共建共富、逐步共富,这就意味着在共同富裕过程中更要注意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机制、建设科学规范的市场机制、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促进互助合作的社会关系、人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建设持续、可靠、积极的制度保障,激发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二、数字化转型为促进共同富裕美好生活带来新机遇
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将信息化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信息高速路”。2000年以来,我国部分地方尝试了数字化建设,尤其是在技术应用层面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只有习近平同志领导的“数字福建”跳出了技术层面,走向了全局性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数字化、信息化和现代化。[4]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发展出发,提出“数字中国”战略,全面提速经济、社会、文化、治理、军事等各方面数字化转型。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的谋划,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信息时代发展契机的敏锐把握,对数字化发展与应用的前瞻性布局。在数字中国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5]
数字中国有两个重要维度,也是我国数字化发展主要特征,即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伴随着从地方到全面推广的产业数字化进程,我们逐步积累了数字产业化优势,并在部分领域站在了国际领跑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国际产业链、价值链塑造产生重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6]这启示我们,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核心技术,区块链不仅支撑了人工智能等新生产力,还以底层技术优势塑造着经济社会的新形态。发端于加密数字货币的区块链技术,以其公开透明、去中心化、防篡改等特质成功“破圈”,吸引了来自信息技术产业及其他应用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在引入智能合约技术后迅速投入企业各类应用场景,率先在金融、保险、能源、司法、医疗等领域得到实质推广应用,并深刻改变了上述领域的传统业态。
在适应各类应用场景需要的持续推动下,区块链技术加速创新,如今年迅速流行的NFT(非同质化通证)自去年在艺术品拍卖市场应用之后,迅速扩展到游戏、艺术、教育等多领域,繁荣了全球思想创造和艺术创作市场,今年更是带来一波技术应用场景的大爆发,为区块链奠定在数字文明时代的底层技术地位又带来一个充分的技术缘由。NFT成功实现了确权对象的个性化和不可替代性,是保护思想创新、艺术创造的理想数字化方案,是赋能知识创造的技术支撑。互联网也从信息互联网正式走向价值互联网阶段,由区块链引发的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呼之欲出,一个大家期盼许久的数字经济时代正在区块链技术的迭代演进中加速来临。
与之相呼应,区块链不仅影响着经济社会面貌,也深刻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由互联网思维发展到区块链思维也预示着数字技术催生的经济社会新形态在公平正义、共享共生、规范可靠等方面已经初步具备底层技术架构和实然运行机制。“双创”活动开展以来,“互联网+”迅速得到应用,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也给大众创业带来了良好技术条件,形成了繁荣市场的“互联网思维”。与此同时,“区块链思维”也在悄然兴起,即技术架构的可靠性、分配过程的公平性、成员行为的规范性。[7]这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和互相支撑性,在数字经济深入渗透与改变实体经济的态势下,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将迎来更为可期的光明前景。
三、构建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区块链体系
202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了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展望第二个百年目标,要科学做好顶层设计规划,要让区块链发展更好地服务党的治国理政、服务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服务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让区块链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也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区块链等技术的“规训”作用。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基础上集中技术力量促进区块链原始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将区块链投入普惠金融、智慧城市、绿色能源、基层治理、共享医疗等方面的复合应用,促进均衡发展、充分发展和共同富裕,凸显区块链技术特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契合。在现有政策准备、技术积累和应用场景基础上,构建服务第二个百年目标、更加具备社会主义实践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链时机日趋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在中国数字经济实践中大放异彩。
一是区块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备耦合的双向内在条件。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错失了前三次工业革命机遇,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处于“跟跑”状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在新科技革命面前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领域具备了良好基础,中国人第一次在工业发展和科技革命的底层技术和逻辑关系上实现了原创性创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重大部署,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实现现代化应有之义,这就为建设中国特色区块链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制度基础和治理机制,我们在区块链发展中要选择好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路线,就可以和现有制度治理实现高强度耦合,进而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与技术结合体。另一方面,全球区块链主要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这三种类型在参与性、共识机制、中心化程度和运算速度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技术方向的选择不仅事关产业发展,也受到各国制度基础、社会惯习、法律制度和文化规约等多种因素影响,对各国未来在数字经济时代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根据目前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我国法律制度和数字经济布局,发展联盟链更具比较优势,其内部具有多个节点记账人,针对特定群体和有限第三方,既兼顾了公有链去中心化特点,也有私有链的高效能。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指出,联盟区块链监管友好,而且具备高性能、高可用、安全隐私的特点,是现阶段或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主力军。[8]所以,联盟链在我国的住房公积金、银行监管等领域已经产生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便民服务的优化成效。
二是中国特色区块链发展已经具备较为完备的政策支持。区块链在引入中国之后其备受关注,2016年2月,央行负责人表示区块链技术是数字货币的可选技术,并且已经部署相关研究力量加强应用研究。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标志着区块链技术正式进入官方政策系统,并于当年12月在国务院公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中将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并确立为国家布局重点项目。2017年5月,工信部发布首个国内区块链标准《区块链参考架构》。2018年,工信部组建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9年2月,国家网信办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属于国内首部针对区块链的部门规章,规范区块链发展的监管机制正式建立。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进入全新发展阶段。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畴,区块链被正式纳入,标志着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区块链将占据重要技术地位。2021年3月正式发布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在“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篇章中正式将区块链列为“十四五”期间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
三是中国特色区块链技术创新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应用基础。2019年由国家信息中心等多家机构共同发起和建立的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正式启动,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底层框架的区块链基础服务网络设施,并在全球200余个城市建立了节点,为经济社会更广泛领域开展数字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实践奠定了信息基础设施。同时,区块链技术在地方治理实践应用中已经积累了较多经验。福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广西等地方政府先后将区块链纳入数字发展规划或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等促进政策性文件,区块链逐渐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提质升级的新科技。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23个城市建立30余家区块链产业园区[9],以核心城市为节点的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四、中国特色区块链体系将为促进共同富裕美好生活提质增效、确权赋能
区块链作为一种蕴含着深刻变革力量的新兴技术,具有分布式、点对点、激励机制等运行机理,其创建之初的思想原点和技术演进路线与新发展阶段全民共富、全面共富、共建共富、逐步共富的共同富裕理念高度契合,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大有可为。同时,随着加速迈向全面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时代,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支撑的新场景新模式不断涌现。区块链运行的规则和机制为渐进解决共同富裕进程中面临的贫富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质量与效益不平衡、对公平正义需求激增等痛点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可行性方案。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10]因此,新征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充分挖掘区块链的社会主义属性,提升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在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价值。
首先,中国特色区块链体系能够提高治理效能,让政策更好地转化为可共享的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11]区块链通过自身技术特征,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相结合,优化了许多领域的原有经济组织模式,提高了运行效率和发展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如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中,加强区块链在电力交易、新能源消纳等领域的应用,强化源网荷储各环节的灵敏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控制能力,全面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引领全球化治理行动。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出台政策,利用区块链技术,全周期记录电力生产、交易、消费各环节,推动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绿色发展是深刻革命,必将对我国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人与自然关系重构带来巨大动能。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区块链体系能够较好解决基于公民身份的信任问题。信任是公民社会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12]区块链经历了从去中心化时代到智能合约时代的演进,它通过点对点网络、密码学、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的集成系统,构建了一种从框架上来讲相对成熟、从技术上能够得到保障的全新信任机制。区块链解决了信任协作的问题,促进社会民生领域更便捷。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下,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政务业务“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跨区通办”,利用区块链技术打破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壁垒,确保信息真实,提高信息公信力,促进信息安全共享,实现“数据多跑路、人民群众少跑腿”,把科技进步的优势转化为由人民群众享有的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再次,共建共富的区块链激励体系优化了人们的经济行为,促进社会性和利己性、公平与奖优的协调统一。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协调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并最终通过优化人们经济行为,稳步、持久、深入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3]区块链提供了一种进行信息与价值传递交换的可信通道,满足具有信任、价值、协作需求的场景,打造了精准的激励模式,所有参与方遵守共同的规则、按劳取酬,并通过分布式数据库、智能合约等技术保障各环节公开透明,所有参与方公平享有相关权益,同时大幅提高了执行效率。例如,积分是一种消费行为的附加价值,而传统积分市场种类多、体量大,并且控制权掌握在发行者手中,容易出现积分信息误差和不对等的问题,用户无法跨平台了解各类积分的价值和体量,积分也无法跨平台流转,用户利益得不到最大化。中国银联通过区块链建立了一个积分共享平台,用户可以查询到各银行积分的价值,让不同的信用卡积分跨行交互流转,降低了信任成本,提升了各自积分的价值。此类尝试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在实现环境宜居宜业的共同富裕目标中引领民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对符合新时代的社会行为进行奖励、提升社会信用记录。
最后,中国特色区块链体系要着眼人的全面发展,将技术创新与人文价值无缝对接。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14]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区块链可以理解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促进思维创造价值实现的平台体系,是兼顾生活富裕富足和精神自信自强的实现全民共富的价值体系。从根本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总结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把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始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数字社会”正在奔腾而来,激发和保护人的创造性变得尤为重要。比如,兼容NFT的区块链就像能够记录任何商品的数据库,把现实中具有非同质化特性的事务都锚定起来,实现现实世界通证化,形成一个价值互联、信息互通的数字资产世界。通过区块链将人们独一无二的创造性思维转化为非同质化通证,为人的创造性思维确权,充分尊重和保护首创精神,并为之提供获得收益的空间,最大限度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在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协调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NFT的应用已经从电子艺术品市场扩展到多种艺术创造领域,创造了巨大市场价值,随着市场进一步火热和监督日趋完善,其对艺术创作和思想创造的促进和保护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五、结语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必须抓住数字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中国特色区块链体系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有力科技抓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链,必将释放新兴科技的潜力,更好地惠民、利民、富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社会更平衡、更充分发展,必将促使区块链科技在服务国计民生中体现价值,在参与国际竞合中赢得战略主动,必将以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扛起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