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视角下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新模式探究
2021-01-30杨建平
杨建平
(上海公安学院,上海 200137)
社区是公共安全治理的基本单元。随着信息化和城市化的不断融合,智慧社区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社区治理模式。[1]公安派出所作为履行消防监督职能最基层单位,面对消防安全传统“老大难”问题和城市快速发展衍生的新问题,如何借助智慧社区平台资源,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提升城市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已成为政府工作和公安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以上海市为例,探讨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重构和完善。
一、智慧社区建设为创新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带来新的机遇
(一)智慧社区的内涵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社区内部“人—事—地—物—组织”高度汇聚,交叉耦合。智慧社区是指通过现代高数字化技术将区域内的人、事、物等信息组织起来,进行资源整合,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实现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上海市作为我国推行智慧社区的典型代表城市,于2011年在浦东新区率先建成市内第一家智慧社区,即浦东金桥碧云社区。该社区主要是由智能家庭终端、金桥碧云卡、社区信息门户网站、云计算中心四个基础性的项目组成。其中云计算中心是整个项目建设的核心内容,所有子项目的数据都是通过云计算中心进行交换、处理、存储以及查询。2015年上海在全市16个区县共确立50家试点智慧社区。[2]
(二)智慧社区建设对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积极影响
1. 智慧社区建设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消防监督管理相结合,探索建立“互联网+消防”模式
当前,智慧社区的建设和规划在全国各地进行大量推行和试点。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把物业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统集成在一起,从而提升社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改善居民和政府及社区的关系。在智能化的影响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作为城市管理的基础组成部分,必须建立起与智慧社区建设相适应的消防管理和服务网络,打破消防数据由公安消防一家采集的固定模式,通过建立“互联网+消防”模式,将全社会已有的基础数据通过平台互换,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共享,使得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2. 智慧社区建设推动“AI技术+消防”的融合
在智慧社区建设中,传统式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为适应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消防防控工作需要,上海自2017年起在青浦、长宁等区大力推进社区“智慧消防”建设。通过智慧烟感等智能终端铺设和平台集成,对全小区24小时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微小的烟雾、火焰,系统就会立即报警,并且消防通道堵塞监测报警系统基于智能视频分析对潜在安全风险进行自动预警等。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的积极运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监督管理的能力,而且能够实现防与消的有效结合。
3. 智慧社区建设有效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消防管理
消防工作点多面广、事故发生率较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紧密协作,才能更好地防止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智慧社区背景下的消防管理更多的强调居民的参与,同时《消防法》也对社区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在法律层面进行了明确。所以政府、基层组织必须承担其职责和任务。派出所作为第三级消防管理工作的主体,在现有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建立能够和居民产生对话的方式和平台,如微信、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平台APP等,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到消防宣传中,居民发现消防安全隐患时可以及时联系管理单位进行整改,增强居民的消防应急安全意识和防御火灾风险的能力。
二、智慧社区背景下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智慧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初期探索阶段,公安派出所在履行消防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城市人口密度大,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大
社区人口由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境外人口所组成。作为超大型城市的上海,据2020年数据资料显示其常住人口为2400多万,流动人口数量已接近1000万。根据流动性,流动人员可以分为常住流动人口和短期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人员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保障性较差。从事餐馆等服务业、建筑工地短期流动人口占社区外来务工人绝大多数比例。他们消防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接受消防应急安全理念主动性不强,参与度不高,并且人员流转较快,培训和宣传难以普及到位。一旦发生火灾灾害,由于掌握逃生知识和技能有限,自救能力较弱。
(二)新兴业态增长迅猛,公共消防设施落后,传统消防监管挑战大
1.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传统的“三合一”企业、出租房、建筑工地大量涌现,尤其是分布在社区中的各类出租房、群租房、仓库,小型娱乐场所由于管理主体不确定,隐蔽性高,成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的“难点”甚至是“盲点”。[3]
2. 社区建筑密集,消防供给系统不完善,公共消防设施虽然有,但管理跟不上。消防通道不畅,社区道路普遍偏窄,特别是近年来私家车增多,小区停车难问题日益严重,老式里弄小区没有进行车辆的配套升级改造,汽车、电动车停放混乱,甚至阻碍占用消防通道,给消防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3. 电动车电气、电线线路故障引发的火灾起数增长迅猛。不少小区房屋楼道、门厅内以及楼梯间违规存放电动车,或者私自乱接乱拉充电线路,长时间充电,电瓶质量不过关等原因造成线路故障引发火灾。据2020年数据统计,上海市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421起,火灾起数已超2017年至2019年3年总和(302起),造成20人死亡,19人受伤。[4]
4. 大量城市综合体、地下空间、大跨度厂房、高层住宅对消防技术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和灭火救援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此类火灾风险辐射性强,破坏性更大。特别是高层建筑,由于该类建筑功能复杂、竖向管线繁多,发生火灾后极易产生“烟囱效应”,火势蔓延迅速、扑救难度大,这也是国际性消防难题。
(三)社区风险信息共享不畅,缺乏信息研判,社区民警对辖区消防安全隐患信息不能及时精准掌握
目前社区由多个机构和渠道管理,如警务、政务、物业管理和综合治理等。但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沟通不足,风险信息共享不畅。现有的基于公安内部网络的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和“智慧社区”数据平台的发展建设没有同步、模式滞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发展,社区民警常常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应对大量庞杂、繁琐的基层基础工作,对辖区单位消防设施运行状况、日常防火巡查检查情况等需要实时掌握的重要信息无法做到实时采集,消防安全隐患信息不能及时精准掌握,智能化程度不高,严重影响消防监督管理效能。
三、依托智慧社区建设创新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模式设想和建议
(一)建立消防安全管理数据库,优化信息采集和数据维护机制
全面整合应用公安机关以及规划、建设、安监等其他政府部门、社会单位等相关数据资源,建立起基于标准化管理的“消防数据库”,实现数据大汇聚和信息共享,通过统一数据标准,优化信息采集和数据维护,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减少工作负担。
(二)建立信息研究判断应用机制,强化消防数据分析研判
综合分析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平台内的检查执法数据,确保平台基础信息真实完善。通过定期对消防管理检查数据和火灾接处警数据质量研究,判断分析火灾隐患分布和处置情况,保证消防检查采集到位,整改落实到位。坚持科学研究判断准确风险提前处置的原则,科学分析判断预警,实现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监管的有机结合,改变以往传统的检查方式,对火灾隐患实施重点整治,让警力跟着警情走,强化消防监督管理的预见性。[5]
(三)引入火灾风险评估机制,实施分级管控
1. 建立社区火灾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人们认识风险并进而主动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6]火灾风险预测难度大、破坏性强。建立社区火灾风险评估机制就是要准确把握火灾风险种类和程度,识别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风险源,并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通过选择和实施风险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轻火灾的影响。工作中应从 “人、事、地、物”等风险因素进行叠分析,综合主动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减缓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 根据火灾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源实施分级管控。社区主要分为住宅、商务商业、企事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四种类型。根据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的具体要求和实际工作内容,对消防安全进行分类管理和综合评价,采取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分色分级管控,有效落实消防监管责任。
(四)推进智能消防监督管理系统,规范执法行为
利用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对原有的消防监督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完善。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中派出所民警可通过移动执法终端系统实时上传消防监督检查情况,数据一经录入不再更改。对于检查中发现的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系统自动提供相关法律条款、处理方法和措施供民警选择。对于小区消防水泵房、配电房、消防控制室、防火重点部位作为必检项目不得跳过。检查结果实时推送给被检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7]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执法,提升消防执法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减少人为操作空间,确保消防工作的真实性,高效性。
(五)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协作机制,提高风险应急处置能力
结合街道消防网格化管理工作,公安派出所积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建立管理协作机制,利用物联网感知、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组成积极的风险防控反应,实现公共安全联防、平安法治联创、流动人口联管、群众工作联做、发展平台联办的消防社会化综合性管理服务体系,强化消防实事项目综合保障,加强消防设施配备和管理。利用红外摄像机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着力打造GIS消防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传感器监测系统、集成数据分析系统、广播系统、基于位置的短信服务系统,做到精确定位、精选定人、精准定责,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零缝隙,提高风险应急处置能力。
(六)完善评价考核体制,明确责任抓落实
各派出所需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细则,对消防监督检查、消防宣传及举报、投诉消防违法行为的查处等情况进行考评。将监督执法行为与执法记录仪视频图像实行挂件,方便日常网上督查。以监督检查单位数、发现火灾隐患数、整改火灾隐患数、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数等诸多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同比环比分析。同时进一步明确社区民警消防职责,强化社区消防管理,督促物业等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实施消防标准化管理,提升消防安全自主管理水平。
(七)创新社会消防安全治理,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
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公安派出所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引入兼顾风险管理、安全把关和灾后救济功能的火灾保险模式。鼓励和支持设立消防培训机构,加强消防技术服务人员培育,推动由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承担社会单位消防咨询、评估、检测、维护职能。并且扎实推进消防宣传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进网站,在火灾预防和逃生自救知识技能学习等消防宣传方式上进行创新,既可以使用传统的媒介进行宣传,也可以利用和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加强消防法制宣传教育,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自觉遵守消防法律规章。
四、结论
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单位,公安派出所必须以智慧社区资源共享为基础,利用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以行政管理业务协同为重点, 创新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实现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切实提高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效能。要通过无缝监管,精准分析,准确判断,营造火灾可防可攻的消防安全良好环境,力争把风险解决在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