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下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现状与完善对策探究①

2021-01-30福建商学院传媒与会展学院会展研究中心肖龙刘美辰刘慧英吴锦兰

商展经济 2021年2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人才

福建商学院传媒与会展学院/会展研究中心 肖龙 刘美辰 刘慧英 吴锦兰

会展业处在其所处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发展会展业具有极强且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于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互利共赢,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活动正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推动社会各个方面进步。同时科技创新与会展业正在快速融合,相互促进,推动会展业迅速崛起与发展。在我国,会展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当前发展不成熟,仍属于新兴产业,但近年随着会展场馆和会展中心数量的不断增加与展会品牌化、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可以看出我国会展业发展速度正在不断加快。我国大量城市目前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会展市场,同时对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的会展专业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存在巨大人才需求的同时,我国会展业发展要求会展人才拥有长远眼光与过人胆识、重要事件决策能力、出色沟通技巧、良好品味等素质和素养。进入21世纪后,我国特别重视会展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助力作用,且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政策,为传统会展业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对会展产业、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挑战,其中第一大挑战即会展人才方面面临的挑战。因此,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将在产教融合下探讨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并提出完善建议对策。

1 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国会展业不仅对会展人才的数量提出了巨大需求,而且相比数量需求在质量方面更是提出了高要求,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需求极大。当前,世界范围内会展人才主要来源于“外引”与“内培”两条途径。由于这两条途径某种程度上的不畅通,导致我国会展人才在数量与质量方面出现了以下问题。

1.1 培养模式存在实用性缺陷,会展人才社会脱节问题显现

当前,我国会展业人才培养特别是其中的学校培养环节存在忽视社会需求的现象,仍按照传统的培养模式与方式培养学生,社会接轨程度不够。随着新产业的不断涌现,依托于这些产业的新会展活动对会展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在此环境下我国传统会展人才培养模式与方式的弊端在大范围区域内不断显现。例如安徽省的会展业发展,已从起步艰难期上升到稳定发展阶段,由于会展业对于安徽省来说是一个新兴产业,因而存在人才稀缺的问题,且多数从业人员均较年轻,经验不足,进而安徽省会展业对经验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1]。辽宁省亦存在类似的会展人才求大于供的情况,其中高层次人才更是难求。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育体制上,特别是学校的教育制度、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方面人才适用性培养机制的缺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展人才的完全市场化。

1.2 会展人才数量与质量步调不统一,会展人就业碰壁情况普现

会展专业设置与会展人才培养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德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会展业发达国家,在短时期内不能实现会展业发展的人才数量与质量步调相统一的状态。其主要后果是造成人才市场上供求不能精准对接的窘境,即会展教育与培训市场发展热火朝天,但是经过高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会展专业毕业生在求职时却屡屡碰壁[2],人才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例如,广东会展业发展对技能型和服务型人才需求较大,其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主要体现在“三高”方面:即对会展人才的素养要求高,对会展人才的专业知识储备量要求高,对会展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高[3]。可见,广东省会展人才需求考察的是综合素质。然而,广东省当前保有的庞大会展人才队伍仍然存在质量跟不上数量的问题,进而拉低了其会展业整体发展效率。

1.3 会展人才正规培养不能完全补齐综合专业型人才缺口

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的报告显示,我国从事会展业的人员多为半路出家,其中资历高的从业人员多从其他领域转入,这类人员一般未经历过完整的会展专业知识体系培训,极少数从业人员虽出身会展领域却资历尚浅[4]。会展业在国外被称为“MICE”,当前我国也开始使用该叫法,MICE具体涉及到如下内涵:会议、展览、奖励旅游、活动等多种形式与业态,这些形式与业态对会展从业人员提出了策划、设计、管理、营销、服务、广告推广等多种职能与素质需求。目前,我国发展较为成熟的只有展览业领域,可见MICE中各业态在我国发展是失衡的,其结果是大量培训与教育机构直接套用国外相关参数计算国内用人需求来指导人才培养工作,进而又造成我国会展人才在数量与质量上的结构失衡[5],最终导致综合专业型人才缺口扩大。面对这类问题与情况,我们应做出相应的改变,不能任由其继续恶化。因此,会展类高校专业应根据会展产业的企业需求通过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对接社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落实实践要求,培养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会展人才。

1.4 特色会展人才不足,高精尖会展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会展专业师资不足、对接社会需求力度不够、依托中国特色欠缺,进而导致我国拥有自身特色的会展人才培养力度严重不足。虽然我国有组织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为改善会展人才现实问题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我国会展业是正处于上升期的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大于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的更新速度,这种速度更新无法用教科书来衡量。加之,我国的培养模式与知识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甚至存在照搬照抄的现象,因而导致自身特色会展人才培养出现了脱节的问题。因此,应该对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坚持中国发展理论与需求,开发出适合我国市场的中国特色高精尖会展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特色会展人才在数量与质量上进行大跨步。

2 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的对策完善

当前,我国会展人才培养存在高校与产业、企业需求一定程度上脱节的情况,不能满足社会对产教融合发展提出的要求。这些情况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总的来看,会展人才培养在目标与定位上要做到上下结合、高低兼顾。上下结合方面应做到两条渠道畅通,一方面“向上走”培养有创新创业理想和能力的会展行业领袖型人才,另一方面“向下走”则培养管理技能扎实的项目经理。可见,应依据不同培养目标与定位选择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6]。具体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会展人才培养工作。

2.1 加强高校同业界沟通,培养实用型会展人才

根据波特的“五力竞争理论”,人才培养受现有专业人才间的竞争、未来会展专业人才的竞争、其他相关专业人才的竞争、市场需求与会展专业对生源的吸引力五因素影响。因此,会展类高校专业教育应切实了解会展业,制定教学方案,为会展行业、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实用型会展人才培养总体模式上,以打造大数据信息平台为核心,以两大战略联盟、专业实践课程为两翼,推动会展人才培养同行业、企业对接[7]。应开展紧密型、制度型、效益型校企合作,即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专业设置方面多征求企业意见,实现市场需求短周期性与教育长远性的紧密结合;实现教学参与、生产实践参与的制度保障;实现校企合作经济效益的双赢。

2.2 合理设置课程培养体系,推动高校会展人才培养连接社会需求

随着会展经济的迅猛发展,行业与企业对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会展创新人才成为高校会展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高校会展教学仍存在诸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不能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的问题。因此,需要设置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实现高校建设同社会需求对接。一方面应培养会展人才的理论知识体系与理论能力,另一方面需继续加强培养会展人才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应调整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加强贴近市场的理论课程设置,重视学生多重能力训练,推动学生理论综合素养形成,全面拓展学生素质;大力推动会展行业培训基地形成,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协作力度,培训学生会展实操与项目管理能力,行业与企业应推动会展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完善,通过多层次开展会展职业继续教育来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持续工作素质与能力。

2.3 把关师资队伍,注重会展人才实操与专业内涵培养

在师资队伍上把好关,打造高素质高学识的师资力量,为会展人才专业知识储备构筑奠定起坚实的师资基础,进而推动德才兼备的会展人才培育。众所周知,决定会展教育成败的根本所在是师资队伍,一流师资队伍缺位会导致一流学生培养工作缺少顺利展开的基础。因此,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一流人才,必须加强会展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即要努力建设一支怀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精通会展管理理论、具有实际动手实践能力、年龄结构合理的会展专业师资队伍。应有计划地选派高校会展教师外出培训与考察,系统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培训方式;同时外派教师进入大型会展机构工作,了解整个会展活动程序,提高会展实践水平[8]。

3 结语

在当前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会展人才的培养目标最关键的应体现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会展人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否达到应有的水准,二是会展人才的实践能力能否合理地运用理论知识实现企业的要求。我国会展业发展对会展人才的需求不仅是要求会展人才涉猎各领域知识,而且还需要对会展业发展的内涵有一个准确灵活的把控。为此,我们既要在会展人才培养的源头下足功夫,为会展人才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展知识基础,也要培养会展人才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作出努力,以及行业、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相应平台。此外,再加上会展人才自身的努力,相信一定会改善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现状中出现的问题。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人才
人才云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