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30姚晓玲高燕飞
姚晓玲 高燕飞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一、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
(一)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新基建
区块链技术从诞生至今,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积累,已成为各行业业务流程重构和产业模式革新的助推器,国家在政策上不断支持引导,将区块链技术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20年4月,我国首次将“区块链”列入新基建的信息基础设施范畴,进一步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融合,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性、高透明度、强安全性等特点,加强区块链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创新,挖掘更多“区块链+”行业应用,实现区块链产业的飞速发展。
(二)区块链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建立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加密技术、数据库技术的聚合创新技术,在我国有大量的应用场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下,国内区块链技术在开发、迭代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从区块链专利的申请数量看,目前中国申请的区块链专利数量世界领先。2017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国内首个区块链标准《区块链参考架构》。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已发布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行业标准3项、省级地方标准5项、团体标准34项。知识产权的领先优势使我国在区块链技术标准的制定方面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三)区块链在金融行业应用广泛
区块链也叫分布式账本,本质上是一种颠覆性的记账技术,而金融基础设施本身的核心功能也是记账。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区块链技术,符合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等五大标准,区块链技术与金融行业有天然契合性,并在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支付清算、资金管理等细分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区块链技术作为国家层面的“新基建”基础设施,也是金融机构的底层技术创新,国内积极参与金融行业区块链标准制定,国内首个金融行业区块链标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于2020年2月率先发布,这个标准的推出对规范国内金融科技创新标准化,助力国内金融机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意义重大。
二、区块链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一)“新基建”背景下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应用经历了从金融电子化到互联网金融再到金融科技的发展阶段,金融科技强调引入区块链技术等前沿技术,变革业务流程,推动业务创新,实现大规模金融场景下的自动化和精细化运行,推动金融细分领域的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和变革,金融业务边界逐渐模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范围在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防控和监管风险的加大,因此传统的金融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新基建”背景下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突破传统基础设施的法律、会计、监管“三要素”,扩展到涵盖信息基础设施、支付清算系统、会计基础设施、法律基础设施、基础征信系统和数据及治理体系的“六要素”,从硬件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两个维度共同促进金融科技发展。
(二)区块链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探索
区块链技术经历了三次技术底层革新:第一次技术革新是以去中心化为核心的防止多重支付的解决方案;第二次技术革新主要在数据库扩容、共识机制方面做出了改进,整体运作效率得到了提升;第三次技术革新从“绝对去中心化”到“有效去中心化”,并增加了监管机制,从而能适应更广泛的行业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变革使其在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区块链在交易支付清算系统中的应用。支付清算系统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核心系统,随着国内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贸易进程加快,货币资金的流动随时随地在发生,但由于流动货币种类、监管政策等方面的差异,现有的境内支付特别是跨境支付结算交易流程需要多方参与,存在信息跨系统流转中的安全性、隐私性以及性能效率等问题。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交易支付清算系统,利用分布式账本、数据不可篡改、可溯源等技术特性,建立点对点高效支付网络,重塑交易支付清算流程,利用有效去中心化的技术特性,省去第三方中介机构和信用机构的参与,从而建立基于底层信任、共享账本的跨境支付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改造的全新支付流程和机制将会为“新基建”背景下的金融服务行业带来更高效的信息化结算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货币流通效率。
2.区块链在金融数据治理中的应用。《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对金融行业的数据治理体系建设进行了定义,明确了其原则及要求。在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在数据治理过程中各系统的数据存在数据孤岛、权属不明确、数据质量偏低、数据碎片化内容过高等缺陷,导致数据利用率偏低。此外,在监督方面责权不明等问题比较突出。区块链的数据库本质和可追溯等技术特点,可以准确实现数据溯源和确权,从而使数据资产成为受保护的非实物资产,使现实交易中的每笔交易和数据信息拥有确权证书,同时通过用户创建的区块链身份,实现用户对个人数据的授权、管理,使用户拥有自身数据的所有权,从而实现数据溯源和数据确权。此外,在数据安全的维护、数据信息的流通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节点操作透明化和去中心化,可以实现对存储数据的复杂算法加密,给数据关键身份信息赋予私钥属性,有效维护数据安全和防范数据泄露,实现数据的安全监管。区块链技术可以将所有金融数据使用中的共享环节、传输以及转让环节形成有效记录和追溯,实现金融数据的“上链治理”,实现数据共享、数据交易可信和数据高效应用等目的,进一步让公众对数据的使用和流动进行民主化、透明化监督,从本质上促进金融数据的有效治理和应用,从而引领金融数据流动运用模式的变革。
3.区块链在金融基础征信系统中的应用。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基础征信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金融机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业务升级转型和互联网业开展的电子商务、P2P等新兴业务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征信模式的发展也日趋多元。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信息平台的大数据征信普遍被认为是未来金融征信发展的方向,但大数据征信仍存在难以与央行征信体系对接、信用数据被少数公司垄断和平台之间征信信息不互通等问题。区块链技术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核心技术,其基于共识机制去中心化的理念革新了市场及政府的工作模式,为互联网金融征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路径。区块链逻辑底层是一种信用技术,使区块链技术设计社会信用制度体系成为可能,从而有效克服了当前信用体制中的不足。由于区块链技术框架构成下的各种信息不是单一组织或由机构收集汇总组成,而是需要依赖互联网技术、密码学的综合运用、数学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应用在虚拟空间自动形成,没有中心管理的概念,交易在双方自发下直接发生,从而消除了社会信用制度体系目前存在的高交易成本、高管理成本及集中心化管理带来的成本及应用风险,基于该技术的信任机制比中心化管理模式更完善,可信度也更高。区块链技术中智能合约功能的应用,可以使交易双方在执行交易行为过程中,借助智能化的技术方式自动进行交易进度结果的执行,克服现有社会信用制度体系中人为或主观因素的违约行为,重新构建金融及社会信用制度体系。
三、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新形势
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应用与金融行业内的数据上链治理的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务运转和商业模式都会呈现出新的变化,挖掘出更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区块链+”的融合应用创新。
(一)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多行业融合新业态
区块链技术革新下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使金融行业具备了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可以使金融行业以更平等、灵活的角色高效参与到其他行业的协作分工中,使金融服务与传统的产业、政务服务实现深度融合,推动金融场景生态化、金融应用规模化、金融服务普惠化的发展目标。
(二)金融行业面对数据治理和模式创新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会促进金融业务模式的转变,其现有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等方面需要进行调整重构。在区块链技术“共建、共有、共享、共治、共赢”的基本理念下,金融机构要从上而下重构自身组织架构,重新配置岗位员工,工作流程需要重造,并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规章管理制度以适应新型的多机构协作模式。另外,由单一金融机构主体推动区块链业务创新效率较低、业务影响有限,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整合资源、凝聚共识,以资金清算、国际贸易的典型应用场景为重点,打造一批在行业上有权威性和引领性的行业解决方案,打造金融行业数据治理的示范试点。
(三)金融行业面临监管创新
区块链对金融基础设施的革新会进一步削弱中央银行的监管能力,对现有监管系统的监控能力提出挑战。区块链对金融数据治理提出了新模式的同时,由于其信息加密以及用户匿名性都给监管系统的数据分析和交易链跟踪带来了难度,使金融风险更加隐蔽化、复杂化。随着金融服务的深入和融合,传统的监管模式容易引发金融监管缺失的风险。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也给现有监管模式带来了新的工具,监管机构可以作为区块链联盟方参与建设,从层层监管、单一监管转变为共同监管、穿透式监管,在降低监管成本的同时凸显监管的全新效果。金融行业要密切关注监管动态,配合监管部门全面落实各项监管措施,要适应区块链应用过程中同步嵌入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确保在制度规范和法律保护允许下进行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避免出现相关业务风险。
四、结语
区块链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科技强国、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区块链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还将不断深入,区块链金融融合应用进入重要机遇期,正在实现从局部业务流程优化和创新向更全面的跨机构、跨领域、跨行业融合应用的阶段转变。金融服务价格深度融入产业链,金融服务范围将向“数据资产”和“数字资产”扩张,共建一体化新型服务生态,支撑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