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2021-01-30李立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3期
关键词:个体化优质住院

李立霞

(辽宁省沈阳市儿童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小儿肺炎多是由病毒、细菌或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导致的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儿科感染性疾病[1]。多发于冬、春季节或气温骤变时节。小儿肺炎严重者可以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位居我国儿童病死率首位。若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2]。个体化优质护理是是近年来新兴护理模式,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同时取得的临床效果也比较显著[3]。随着人们健康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传统模式的护理概念已经不能使人们满意了。随着现代护理学的飞速发展,个体化优质护理模式应运而生,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护理模式,带来了新的临床护理理念[4]。患儿住院期间,临床上除了对患儿进行各项对症治疗外,小儿优质护理对患儿疾病的痊愈亦同样重要。目前已有研究证实,正确合理的临床治疗加上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缩短小儿肺炎的病程,同时降低儿科肺炎并发症的发病率[5],减少护理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为进一步探讨在小儿肺炎护理中个体化优质护理的实际临床作用,本研究选取了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60例小儿肺炎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患儿33例,女患儿27例;年龄为(4.61±1.17)岁;病程5~10 d,症状均表现为咳嗽、咳痰伴发热;影像学可见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将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入院后评估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具有可比性,统计学分析均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①让患儿远离细菌、病毒,为了避免患儿交叉感染和再次感染,应根据病原体、病程等分开病房住院,家长以及患儿需要佩戴口罩;②针对有缺氧症状的患儿,应给予吸氧治疗(鼻导管方式);③针对具有体温升高的患儿,呼吸不畅的协助其卧床(伴有咳喘的给予半卧位),避免活动卧床休息,病情改善或稳定后协助家属帮助患儿下床,指导患儿采取适宜的活动;④患儿入住病室应温湿度适宜,洁净舒适,每日应2次进行病房消毒;⑤指导患者的饮食结构,告知患儿家属应以乳类等半流质食物为主,若病情需要可给予静脉补充营养;⑥严密观察病情,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报告主治医师,配合医师采取治疗措施;⑦患儿用药期间,告知患儿家属可能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及疗效并做好记录。

治疗组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体化优质护理:①环境温馨人性化:设计温馨舒适的儿童住院病区,在病房保持舒适的环境外,病区内走廊及病室内墙壁黏贴动画卡通人物及童话故事图片,使患儿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观赏动画卡通及学习童话故事,以愉悦放松的心态参与并配合治疗;②和谐的护患沟通:培训护理人员的人际交往及沟通技巧,护理人员掌握擅长与患儿沟通交流,在执行护理工作过程中语言温柔、态度和蔼可亲、工作责任感强;③注意心理方面的护理,患儿入院后最大的困难是,孩子畏惧打针的疼痛,以至于哭闹、不配合,护理人员应耐心了解患儿性格特征、诊治内容、疾病情况等,为了更好地给予患儿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态度应和蔼可亲,积极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玩互动游戏、画画、折纸、贴画、表扬鼓励等方式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及幽默感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少患儿内心恐惧,减低患儿疾病所致的不舒适感及痛域感,采用适宜抚摸安慰,讲故事,鼓励赞赏等沟通技巧与患儿接触,并成为患儿可信任的对象,进而促使患儿积极主动的配合接受治疗,治疗依从性显著提升;④积极与家长沟通,解释好治疗过程的一些家长不期望事件,如扎针失败,治疗效果不理想等,要跟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长对医护人员的充分信任,使患儿家长与护理人员始终在统一战线;⑤指导并辅助家长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状况和体质状况建立合适的饮食方案,喂食以及食物的选择给予指导,以增强患儿食欲为目的,动态观察患儿情况,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⑥人性化健康教育,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儿家属讲解疾病发生原因、症状及治疗护理过程,病情好转后,积极指导患儿家属出院护理,巩固并保持患儿的康复效果,避免疾病的再次发作。

1.3 观察指标 ①评价患儿的疾病症状体征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②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具体如下:通过上述不同的干预方法后,患儿7 d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喘憋及肺部啰音等临床表现消失者,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为显效;7 d内患儿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喘憋及肺部啰音等临床表现减轻为有效;患儿14 d内体温、咳嗽、喘憋及肺部啰音等临床表现无明显好转为无效。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经本研究收集的相关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计量资料通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 治疗组肺炎患儿的发热、咳嗽、喘憋、肺部啰音等临床表现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儿主要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d,)

表1 患儿主要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疗效情况分析 对照组显效12例(40.0%),有效8例(26.67%),无效10例(33.33%),总有效率为66.67%(20例);治疗组显效17例(56.57%),有效11例(36.67%),无效2例(6.66%),总有效率为93.33%(2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伴随着人们健康需求、人文素养及法律意识加强,家中至宝生病,家长会担忧恐惧,对疾病的发展及康复充满期待,尤其是在小儿肺炎患儿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儿科的特殊性,患儿依从性差,导致护理工作和治疗都存在一定难度,必须通过有效的个体化优质护理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6-7]。常规的临床护理主要记录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及精神状况,注意患儿合理饮食及观察大小便情况,保持小儿呼吸道通畅及口腔清洁,注意皮肤有无溃破等,大多只针对疾病的本身进行护理,而忽视的患者是个特殊性的群体,心理情况对患儿的恢复同样至关重要[8-9]。个体化优质护理模式已在疾病康复护理中广泛开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针对儿童的特殊生理认知,儿科病房开展个体化优质护理,在患儿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环境的温馨,医护的关爱,促进了患儿接受治疗的依从性,避免了护理工作做不到位,造成患儿治疗过程中护理环节脱节[10-11]。个体化优质护理的开展,促进了医患、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良好的就医环境,为患儿提供了和谐愉悦的就医治疗氛围[12]。同时,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对患儿疾病的康复、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相关性,达到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13]。

从该研究结果上看,在小儿肺炎护理中,个体化优质护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临床实践效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治疗组患儿肺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患儿的时间;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患儿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水平,有统计学差异。因此,通过以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个体化优质护理措施在小儿肺炎护理过程当中,临床疗效显著。采用个体化优质护理模式为患儿提供了优质的护理,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始终保持人性化护理模式及理念,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服务比较认可[14]。

猜你喜欢

个体化优质住院
妈妈住院了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