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效果

2021-01-3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3期
关键词:校正成功率心率

张 丹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 铁岭 112700)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临床研究表明[1],该病症发生的病因是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或管腔内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而促使斑块破溃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包括重体力劳动使心脏负荷增加,心肌细胞的耗氧量增加,也可因患者过度激动、过度愤怒、长期饮食不协调、受寒冷空气的刺激、便秘、大量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导致[2],急救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基于此,本文探讨急诊介入治疗方法干预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72例行急诊介入治疗方法干预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方对其平均分组。试验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为36~79岁,平均年龄为(53.62±5.74)岁,患者自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在2.60~20.50 h,平均入院间隔为(8.69±2.12)h;其中下壁心肌梗死9例,后壁心肌梗死10例,前壁心肌梗死8例,侧壁心肌梗死9例;其中室性期前收缩6例,快速型心律失常9例,缓慢型心律失常21例;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为38~80岁,平均年龄为(54.96±5.92)岁,患者自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在2.80~21.20 h,平均入院间隔为(8.87±2.32)h;其中下壁心肌梗死10例,后壁心肌梗死10例,前壁心肌梗死8例,侧壁心肌梗死8例;其中室性期前收缩9例,快速型心律失常8例,缓慢型心律失常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②急诊介入治疗方法干预时,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者;②脑血管病变者[3];③妊娠期或者哺乳期者;④手术过敏史和药物过敏史者;⑤未知情试验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准备好手术器械,协助医师进行介入治疗,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1.3.2 试验组 应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3.2.1 术前干预 ①健康宣教:术前,护理人员需考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变化极快,必须做好应变多种突发状况的准备,保证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能够保持在1.5 h内,为更好的提升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在行介入治疗前,对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患者的病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等[4],方便患者及家属能够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以此降低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减少患者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②基础干预:在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在手术前需要禁食、禁水,以免术中出现恶心、呕吐,以降低窒息的危险,若患者疼痛剧烈,护理人员需及时采取药物对患者进行镇痛,并在手术前排空膀胱,若患者意识模糊,及时置入导尿管,为手术做好充足的准备[5]。③抢救准备: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过程中准备好多种抢救设备,包括负压吸引器、除颤仪、气管插管包、吸氧设备等,合理调试各种抢救设备,确保在备用状态,一旦在抢救过程中,患者出现呼吸、心脏骤停,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应用简易呼吸器辅助患者呼吸,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分别于患者上肢和下肢建立静脉通路,增加患者的血容量[6],提升患者血液的灌注与循环速度,并准备好抗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

1.2.3.2 术中干预 在手术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状态进行严密的监控,对患者的心律进行动态监控,若出现心律失常,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采取药物对患者症状进行干预,若出现心室颤动,应及时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将两电极板上均匀涂满导电糊,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心尖部,与皮肤紧密接触,嘱任何人避免接触患者及病床,两电极板同时放电。若一次电击无效,先继续行胸外按压并准备再次电除颤,必要时提高电能。也可采用肾上腺素联合利多卡因或胺碘酮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7],以保证能够对患者病症进行治疗干预。

1.2.3.3 术后干预 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转入CCU病房,并对患者加强护理,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体温、血压、液体出入量等情况,采用心电仪器对患者心律进行24 h动态监控,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性状等,观察患者的瞳孔和呼吸状况,保证15~30 min对患者进行一次测量。并加强巡房,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与主治医师取得联系。护理人员需要定时检查患者的穿刺部位,以免穿刺部位出现阻塞、血肿或外渗,影响液体输注速度。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在手术后,饮食应保持清淡,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保持大便通畅,便时不可用力,若便秘可以采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发病后需严格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症状控制,病情稳定者鼓励早期活动,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及早康复,下肢被动运动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尤其是抗凝药物的使用,以降低血栓的形成风险[8]。若患者疼痛较为严重,及时采用哌替啶50~100 mg肌内注射或吗啡5~10 mg皮下注射,必要时1~2 h后再注射1次,以后每4~6 h可重复使用,注意防止呼吸功能抑制。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心率水平、QT间期校正数值和QT间期离散度数值进行观察记录[9]。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行观察记录。

1.5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数据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心率水平、QT间期校正数值和QT间期离散度数值等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抢救成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率水平、QT间期校正数值和QT间期离散度数值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QT间期校正数值和QT间期离散度数值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心率、QT间期校正数值和QT间期离散度数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率水平、QT间期校正数值和QT间期期离散度数值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心率水平、QT间期校正数值和QT间期期离散度数值对比()

2.2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试验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胸骨后部或心前区剧烈疼痛,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或休息后,不能完全缓解,出现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心电图表现出进行性的变化及各类心律失常,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急救,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护理,能够在行介入治疗前及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掌握具体的治疗方法,使患者了解自身症状。禁食禁水、导尿管及镇痛干预,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通过必要的抢救准备,能够为急诊介入治疗做好充足的准备,方便进行手术,把握抢救时间。在手术中,能有效监控患者的状态,及时针对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合理采取药物进行治疗干预,术后,加强对患者状态和体征的监控,保证患者安全,合理膳食营养,对穿刺部位及时检查,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告知患者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合理应用药物镇痛,能有效加快患者机体康复速度[10]。

本研究表明,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心率水平、QT间期校正数值、QT间期离散度数值、抢救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时应用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校正成功率心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心率多少才健康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劉光第《南旋記》校正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建立在校正系统上的强大实力Sonance所能士i12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在Lightroom中校正镜头与透视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