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血因子水平对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的影响

2021-01-30魏芳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3期
关键词:酶原凝血因子肌瘤

魏芳芳

(江西省广昌县人民医院,江西 抚州 3449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症状多为月经量过多。肌瘤生长过程中子宫内膜的面积增大、子宫体积增大,且肌瘤可能影响血管收缩、血液供应以及静脉曲张等,引起月经周期发生改变以及月经量增多[1]。大量的研究表明,月经过多与血栓素A2、前列环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等凝血因子有关[2-3]。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药物[4],但其完全解决子宫肌瘤出血的问题需半年以上。本研究通过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3个月后有效与无效患者外周血凝血因子水平的分析,观察凝血因子对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的影响,从而为开辟更快[5]、更有效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 ①阴道持续性或不规则出血,经量增多,月经周期延长到40 d甚至50 d并且伴水样溢液;②多数患者伴有腹部肿块、疼痛、白带增多、不孕及邻近的膀胱、肠道压迫症状等;③子宫探针探测和B超检查。通过探针可知宫腔的大小。B超检查多可表现为:回声异常(包括强回声、中等强回声),子宫腔线移位等。

1.2 入选、排除、剔除标准 入选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25~50岁,未绝经妇女,同意参与试验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子宫肌瘤体积6 cm以上、大量出血需做手术的患者;②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和造血系统等疾病患者;③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剔除标准:①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②其他疾病需要转院者;③病情恶化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试验对象 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年龄25~50岁,平均(37.12±11.56)岁。同期健康体检患者30例女性,年龄25~50岁,平均(37.43±12.06)岁。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所有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29,25 mg×1片装)12.5 mg,每日1次,每次服药后禁食2 h。连续服用3个月。

1.4.2 观察方法

1.4.2.1 症状量表评分[5]治疗后3个月采用子宫肌瘤症状严重程度亚量表(Uterine fibroids Symptom severity Scale,UFS-8)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6],包括月经量增多、经血成块、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变化、盆腔痛或盆腔压迫感、日间尿频、夜间尿频和乏力,采用5分评分法,症状没有1分、稍有2分、有3分,较严重4分、严重5分,总分按各症状的平均值计算,分值越高症状越重。

1.4.2.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随访子宫肌瘤治疗3个月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BLS-X8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购自徐州贝尔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检查测量子宫肌瘤的3个径线,包括上下径d1、左右经d2、前后径d3;体积缩小率=(治疗前肌瘤体积-随访时肌瘤体积)/治疗前肌瘤体积×100.00%。

1.4.2.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B超下子宫肌瘤完全消失,无临床症状和体征[7],症状评分1分;显效:子宫肌瘤明显缩小(大小缩小1/2以上),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症状评分2分;有效:子宫肌瘤体积减小(大小缩小1/3),或体积大小虽无明显变化,但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好转,症状评分3分;无效:子宫肌瘤大小无变化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增大,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症状评分4~5分。

1.4.2.4 分组治疗过程 1例患者转院,2例患者不配合治疗被剔除。57例患者按照临床疗效分成有效组(痊愈+显效+有效)34例,无效组23例,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后进行观察指标的检查。

1.4.2.5 凝血功能检测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思贝达sPD-0078生化分析仪,购自深圳思贝达科技有限公司)ELISA法检测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及健康者外周血凝血因子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rostaglandin I2,PGI2)、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算,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方差齐性检验后,配对t检验方法分析治疗后有效组、无效组凝血因子水平及症状评分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有效组和无效组外周血凝血因子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有效组患者外周血凝血因子水平检测结果与无效组比较,TXA2、PGI2、tPA、PAI、TT、FIB、PT、APTT、D一二聚体均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治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外周血凝血因子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表1 治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外周血凝血因子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注:正常组为参考值,以上为有效组与无效组的对比分析。

2.2 有效组和无效组治疗效果评分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前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有效组症状评分低于无效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有效组治疗后aP<0.05,无效组治疗后bP>0.05。

3 讨 论

一般认为子宫肌瘤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8],试验研究证明肌瘤组织内雌孕激素受体水平高于周围正常肌组织,采用拮抗性激素的药物抑制或降低性激素水平可缩小肌瘤,减缓临床症状。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酮的药物,它通过竞争孕激素受体而发挥抗孕激素作用,同时它又可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破坏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使子宫肌瘤退缩[9],是目前用来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药物。临床研究显示米非司酮剂量从最初的每日50 mg缩减至每日25 mg、12.5 mg、10 mg、5 mg,90 d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值为(25.9±19.8)%,半年总有效率约为49%。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并非依赖剂量的大小,但其治疗效果的有效率并不尽人意。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有效组子宫肌瘤患者血PGI2、PAI、TT、PT、APTT相比无效组明显升高,TXA2、tPA、FIB、D-dimer相比无效组明显下降,上述指标基本恢复正常[10-17],而无效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治疗后有效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无效组,这表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与凝血因子TXA2、PGI2、tPA、PAI、TT、FIB、PT、APTT、D二聚体表达的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酶原凝血因子肌瘤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不同孕期孕妇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米非司酮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