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沾“牛”气的植物

2021-01-29杨世诚

百科知识 2021年1期
关键词:牛蹄牛蒡牛膝

杨世诚

牛是一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动物。其实,有许多植物的名字里也带有“牛”字。在《中国植物志》中,名称里带“牛”字的植物多达241种,如牵牛花、牛蒡、牻牛儿苗、牛膝、紫金牛等。以“牛”来命名植物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它是牛钟爱的食物,有的是与形态、特征有关,还有的出自古老的传说、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植物中的“牛”究竟牛在何处?

牵牛花

牵牛花,牵牛(Pharbitis nil)的统称,因其黎明开放,午时凋谢,像青春的容颜一样易逝,故又名“朝颜”。

传说,从前,河北晋州李庄有一个叫李虎的人,身强力大,却不幸患了臌胀病,久治不愈。后遇到一位老郎中,嘱其用山西潞州府的一种野喇叭花籽煎汤服用,居然药到病除。为谢救命之恩,李虎牵了一头牛送给老郎中,并询问药名。此花原本无名,老郎中心想,既然此花能疗不治之症,力能牵牛,又有治愈患者牵牛来谢,不妨就称它为“牵牛花”吧。

牵牛花属于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有60多个品种,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其花呈漏斗状,酷似喇叭,因此又被称为“喇叭花”。牵牛花夏秋开花,花期以夏季最盛;花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白、蓝、绯红、桃红、紫等颜色,花瓣边缘的变化较多。其叶子三裂,基部心形。全株植物皆被粗毛。果实为蒴果,近球形;种子卵状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黄色。

牵牛花的原产地是热带美洲,现已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的适应性较强,在我国,除西北和东北的一些省份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目前,我们常见栽培的牵牛花有三类,分别是裂叶牵牛、圆叶牵牛和大花牵牛,其叶与花朵大小和颜色均不同。

另有一种矮牵牛,虽名为牵牛,其实是茄科碧冬茄属草本植物,正式名称为碧冬茄。矮牵牛株高20~45厘米;莖匍地生长,被有黏质柔毛;叶质柔软,卵形,全缘,互生,上部叶对生;花单生,呈漏斗状,重瓣花球形,花色为白、紫或各种红色,并镶有其他颜色的色边,非常美丽。其花期在每年4月至降霜时分,长达数月。蒴果,种子细小。

牛蒡

传说,从前有一位老农发现自家耕地的老黄牛忽然变得牛劲十足,虎虎生风,不免心中疑惑;仔细观察,才知老牛是吃了一种不知名的“神草”。这种草叶大而厚,如象耳;根长三尺,形似山药,掰开呈白色,咬一口,微黏且带土腥味。老农吃了“草根”,顿觉神清气爽。他想,牛吃后力气大增;自己姓旁,“旁”字上面加个草字头,就叫“牛蒡”吧。

牛蒡原产我国,多为野生,后传入日本。欧美人将牛蒡与人参划等号,称其为“东洋参”。此外,牛蒡还有“恶实”“大力子”等别名。

作为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牛蒡具有粗大的肉质直根;茎直立,高可达2米,粗壮,通常带紫红或淡紫红色,有多数高起的条棱,全部茎枝被毛并混杂以棕黄色的小腺点;基生叶宽卵形,边缘稀疏的浅波状凹齿或齿尖,两面异色,上面绿色,背面灰白色或淡绿色;花序为头状,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花序或圆锥状伞房花序,小花紫红色;瘦果倒长卵形或偏斜倒长卵形,两侧压扁,浅褐色。花果期在6—9月。

牛蒡喜光,既耐热,又较耐寒,主要分布于我国台湾、山东、江苏、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浙江等省份。西欧、克什米尔地区也有分布。

牛蒡营养价值丰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被称为蔬菜之王。其胡萝卜素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二位,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为根茎类蔬菜之首。食用牛蒡可改善体内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牛蒡中所含的菊糖可强身健体,所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促进大肠蠕动。牛蒡还有降压和降糖的作用。其根中含有的牛蒡苦素能抑制癌细胞的活性。

牻牛儿苗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牻牛儿苗”这个怪名字时,往往将它认为是一种化学物质。学过植物生理学的都知道,在胡萝卜素等萜类物质的生物合成中,牻牛儿焦磷酸(GPP)和牻牛儿牻牛儿焦磷酸(GGPP)是重要的代谢产物。 其中,“牻牛儿”指牻牛儿基,命名依据即来源于从牻牛儿苗科植物中提取的挥发油—牻牛儿醇。

牻牛儿苗科是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的一科,代表属包括牻牛儿苗属、老鹳草属、天竺葵属和熏倒牛属。牻牛儿苗就是牻牛儿苗科中的一种植物,因其喜好阳光,故又有“太阳花”之称。

牻牛儿苗的花颜值很高:5片粉紫色的花瓣上,深紫色的花纹从基部延伸而出,让人联想到昆虫的翅脉。可育的5枚雄蕊呈紫色,中部以下向两侧扩展,拱卫中间毛茸茸的雌蕊。雌蕊柱头五裂,从正面看很像一个用紫红色天鹅绒剪成的五角星。

花朵还不是牻牛儿苗最神奇的地方。等到花瓣飘落,果实初现,你就会明白牻牛儿苗属的属名Erodium LHerit.是多么形象:Erodium为希腊语,意为鹭,牻牛儿苗的果实有一个由中轴延伸而成的引人注目的长喙,远远望去如鹭之喙,具有极强的辨识度。因此,人们俗称牻牛儿苗为“老鸦嘴”。

在我国,牻牛儿苗广泛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四川西部和西藏。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日本、蒙古、中亚各国、阿富汗和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亦有分布。

牻牛兒苗全草都可药用,有抗菌作用,还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的功能。

牻牛儿苗中的“牻”字该如何理解呢?《说文解字》中对“牻”的解释为“白黑杂毛牛”,但一种植物与牛的花色有什么关系呢?《植物名释札记》对牻牛儿苗的名称有如下释意:“《救荒本草》曰:‘牻牛儿苗,又名斗牛儿苗……开五瓣小紫花,结青蓇葖儿,上有一嘴甚尖锐,如细锥子状,小儿取以为斗戏。”大意是说,这种植物的果实尖锐如牛角的形状,小儿持之如牛之相抵触者以为游戏,故有“斗牛儿苗”之称。北方俗称雄牛为“牻牛”。牻牛好斗,故“斗牛儿苗”又转而为“牻牛儿苗”。

牛膝

牛膝,别名“牛磕膝”,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70~120厘米;根圆柱形,直径5~10毫米,土黄色;茎有棱角或四方形。叶片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少数倒披针形。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期后反折;总花梗有白色柔毛;花多数,密生;苞片宽卵形。胞果矩圆形,黄褐色,光滑。种子矩圆形,长1毫米,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牛膝主要分布于亚洲以及非洲。在我国,除东北外,全国广布。作为深根性植物,牛膝喜温暖而干燥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多生长于海拔200~1750米的山坡林下。

牛膝以根入药,生用,可活血通经,主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鼻衄、虚火牙痛、脚气水肿;熟用,可补肝肾、强腰膝,主治腰膝酸痛、肝肾亏虚、跌打瘀痛。兽医用作治牛软脚症,跌伤断骨等。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这样描述牛膝: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其茎有节,茎紫节大者为雄,青细者为雌,以雄为胜。不过,我们经常见到的牛膝似乎并没有那种牛膝状的茎节,不免让人疑惑,直到无意看到了牛膝的“膝盖”才解开谜团。原来,所谓牛膝并不稀奇,是植物组织被昆虫寄生后产生的防御性增生肿大现象,即虫瘿。有趣的是,牛膝被寄生而发生肿大的部位总是在茎节上,很符合古籍中的描述。

作为一种常用中药,牛膝有川牛膝、怀牛膝、土牛膝之分,品种和用途各异。

川牛膝产于四川等地,为苋科植物川牛膝或头花杯苋的根,能祛风利湿,通络活血,主治风湿痹痛、脚痿筋挛、血淋、尿血等。

怀牛膝产于河南温县、武陟、博爱等地,此处旧称怀庆府,故而当地产的牛膝得名怀牛膝。怀牛膝也是“四大怀药”之一。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怀牛膝的“滋补之功,如牛之力”。中药材怀牛膝用的是苋科植物牛膝的根。生用,可散瘀血、消痈肿;熟用,可补肝肾、强筋骨。

土牛膝为苋科植物野生牛膝或粗毛牛膝等的根,能活血散瘀、祛湿利尿、清热解毒。

紫金牛

紫金牛,又名矮脚樟茶、小青、短脚三郎等,属小灌木或亚灌木,近蔓生,具匍匐生根的根茎。其叶片坚纸质或近革质,椭圆形至椭圆状倒卵形;亚伞形花序腋生或生于近茎顶端的叶腋,花瓣粉红色或白色,广卵形;果球形,鲜红色转黑色。花期在5、6月;果期11、12月,有时翌年5、6月份仍有果。

紫金牛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其枝叶常青,入秋后果色红润鲜艳,经久不凋,红艳艳的果实与茂盛的绿叶相互映衬,煞是好看,因而被作为园林观赏产品。

紫金牛也是一款常用的中国民间中草药,据宋代的《图经本草》记载,本属植物已有900多年的药用栽培历史,可以治疗很多病症,来自紫金牛根部的提取物可有效抵抗肿瘤。

至于“紫金牛”名字的由来,出自《本草图经》。究其原因,不得其解。

牛心果

牛心果,学名牛心番荔枝,是番荔枝科番荔枝属乔木,株高约6米;枝条上有瘤状凸起;叶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总花梗与叶对生或互生,有花2~10朵;果实为聚合浆果,成熟时暗黄色,外形似牛心,果肉牛油状香甜丝滑,人

称“森林奶油”。其花期在冬末至早春,果期在翌年3—6月。

牛心果原产于热带美洲,在我国的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有栽培,具有清热止痢、驱虫之功效。

牛心果常被用于制作食物或者作为蔬菜的辅料,且药用价值也很大。其果实营养非常均衡,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其中的精氨酸可刺激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胶原组织的合成,有利于儿童生长。牛心果还具有延缓肌肤衰老、清热燥湿、美白肌肤的功效,是最佳的抗氧化水果。

牛口刺

牛口刺,又名蓟花、大蓟,满身长满了刺,据说就是蛇遇到它也会绕道走。

作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口刺株高可达1.5米,根直伸,茎直立,中部以上常常有稠密的绒毛。中部茎叶为卵形、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或线状长椭圆形,羽状浅裂、半裂或深裂,全部裂片顶端或齿裂顶端及边缘有针刺,且裂片顶端或齿裂顶端针刺较长;全部茎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被多细胞长或短节毛,下面灰白色,被密厚的绒毛。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片覆瓦状排列,顶端膜质扩大,红色,全部苞片外面有黑色黏腺;小花为粉红色或紫色;果实为瘦果,冠毛浅褐色。牛口刺通常在5—11月开花、结果。

牛口刺的適应性较强,耐寒、耐旱,在我国分布广泛,印度和中南半岛也有分布。

相传,当年庞统随刘备一同入川时,在涪城(今四川绵阳)附近不幸中箭,血流如注。有人从道旁扯来一把草药,揉搓后为庞统敷贴在伤口上,很快就止住了血。这种草药就是牛口刺,后人又称“将军草”。

在西方,牛口刺被称为“受祝福的蓟”,相传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钉子取下来后,埋在地下长出来的植物。牛口刺还被视为避邪植物之一,在东欧乡间,人们常在门口种植牛口刺,或在谷仓的天井悬挂此植物以回避恶魔。

希腊神话里,大地女神单恋多才多艺的克利斯,饱尝痛苦之余,将自己化作牛口刺来表示“心如针刺”之苦。

牛口刺也是苏格兰的国花。据说曾在13世纪的丹麦和苏格兰战争中,帮助苏格兰人打败了丹麦士兵,因而,苏格兰当地的货币、勋章、纺织品等常以牛口刺为题材。

牛口刺以根入药,有凉血止血、行瘀消肿的作用,可用来处理烧伤。它还具有保健养生的功效,用牛口刺制成的蓟花茶,性寒平,味甘苦,清凉润肺,祛疮安神,降火清心,补中益气,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牛蹄豆

在沾有“牛”气的植物中,牛蹄豆是很有意思的一种植物。作为常绿乔木,牛蹄豆的枝条往往是下垂的。更有意思的是,它善于“伪装”—身为豆科成员,却将数枚小叶排成的羽状复叶简化为一对小叶,让人很难辨出其复叶的特征;同时,它还将这唯一的一对小叶,悄悄地模仿其“亲戚”羊蹄甲的样子,每片卵形叶的尖端都低调地微微“凹陷”,形似牛蹄,故名“牛蹄豆”。

牛蹄豆是豆科猴耳环属植物,它的每一羽片和小叶着生处都有凸起的腺体,羽片柄及总叶柄均被柔毛。小叶坚纸质,叶片长倒卵形或椭圆形。头状花序很小,花萼漏斗状,花冠白色或淡黄。荚果线形,膨胀,旋卷,暗红色。3月开花,7月结果。

牛蹄豆原产于中美洲,在我国台湾、广东、广西以及云南等地有栽培,多生长在热带干旱地区。

牛蹄豆耐干旱、高温、盐分、贫瘠土壤等恶劣环境,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牲畜草料树种。其豆荚可食,树皮中含大量单宁酸,可用于制革。和其他豆科植物一样,牛蹄豆也能改良土壤,常用于矿区土地的恢复。它还能入药,具有止疼、降糖、抗麻风、抗结核病等效用。

在牛蹄豆中,有一个栽培变种,名为斑叶牛蹄豆,也叫花叶牛蹄豆,其叶片为斑叶,是优良的彩叶植物。斑叶牛蹄豆开花时有特殊的香气,常吸引大量金龟子聚集在树上,因而又被称作金龟树;也有人认为,斑叶牛蹄豆具有特殊的二大二小复叶,远看像一只展翅飞舞的小金龟,故名。斑叶牛蹄豆不同于一般的斑叶植物,它的新叶为粉红色或者白色,成熟的叶子为白绿相间的混合色,再老些的叶子逐渐变成全绿色,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适合作绿篱和盆景栽培。加之斑叶牛蹄豆抗逆性较强、易移植,且枝叶浓密,适合作遮荫树和行道树。

牛奶榕

牛奶榕,我国台湾最常见的树种之一。生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野村落附近,多见于开阔地或森林的边缘。因其果实内含白色乳汁,故有“牛奶榕”之名,又因形似牛的乳房而有“牛乳房”之称,其果既可食亦可入药,又被称为“天仙果”。

从植物特征看,牛奶榕为桑科榕属矮小天仙果的变种,灌木或落叶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干通直,具有多数分枝,小枝直立或斜上升,树皮薄,有乳汁。树皮还可提取纤维供造纸。单叶,长椭圆形,互生,刚长出来时为红色,后逐渐变为绿色,常丛生于小枝条先端,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钝或略呈心形,纸质,全缘或略呈波状缘,表面呈稍带光泽绿色,背面颜色较淡。隐头花序腋生,球形,熟时橙红或深红色。花期在7—10月。果实为瘦果,熟时呈橘红色。

牛奶榕的茎皮纤维可供造纸,叶、花、果可食。采红熟果实,洗净后剥皮生食,有淡淡甜味,加糖腌渍后甜味更浓。牛奶榕也是多种昆虫、鸟类及小型哺乳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其根、叶、果皆可入药。

牛奶榕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台湾等地。越南也有分布。

牛樟

牛樟,樟科樟属常绿阔叶大乔木。与常见的樟树不同,牛樟为台湾原生特有树种,因为树形粗状坚实如牛,故名。原生中、低海拔山区,野生牛樟已濒临灭绝。其株高可达30米,全株具樟脑香味,芽鳞被褐色毛。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短尖或渐尖,三出脉不明显,全缘,幼叶暗红色。聚伞花序,小花淡黄色,花瓣内侧基部有柔毛。核果压缩状球形,熟果紫黑色。

牛樟特征明显,仅从叶片即可分辨出它与一般樟树:一般樟树叶片小;牛樟叶片大,叶缘有波浪状,叶柄红色,最重要的是叶脉有凸出小点。牛樟叶片正反面几乎是同一色,且未带粉银;而一般樟树的叶面与叶背不同色,叶背带有粉银。

牛樟的根、茎、枝、叶均含有挥发油,不同部位精油的主要成分不一样,根部精油含黄樟油素达90%以上,且随树龄的增加,含量不断增加。黄樟油素是日用化工、医药、国防、轻工等的重要原料。此外,牛樟也是重要的经济林木,其材质与香樟相当,是极优良的高级用材及雕刻用材。

除上述功用外,牛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培育牛樟芝。牛樟芝仅生长于牛樟树腐朽之内壁的中空处或枯死伏倒之牛樟树阴暗、潮湿的表面,数量非常稀少,且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因此异常珍贵,在台湾民间被称为“森林中的红宝石”。作为珍贵的药用真菌,牛樟芝的地位远远高于灵芝,不仅珍贵、稀有,而且其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是顶级赤芝的15倍,更是一般灵芝的30倍以上,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商业价值,也是目前台湾最昂贵的野生真菌。

牛筋草

牛筋草,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油葫芦草、千金草、千斤草、千人拔、千人踏、穇子草、牛顿草、鸭脚草、粟仔越、野鸡爪、野碱谷、粟牛茄草、扁草、蟋蟀草、稷子草等,是棉花、豆类、薯类、蔬菜、果园等的重要杂草。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根系极发达,能强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秆丛生,直立或基部弯曲,茎叶扁平或卷折。叶片细长,坚忍不拔。花序为穗状,果为颖果。

该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区及全世界温带及热带地区,多生于荒芜之地及道路旁。由于其根系深深扎于土壤内,跟牛筋一样坚韧,很难连根拔除。清代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 记载 :“牛筋草,一名千金草。夏初发苗,多生阶砌道左,叶似韭而柔,六七月起茎,高尺许,开花三叉,其茎弱韧,拔之不易断,最难芟除,故有牛筋之名。”可见,在赵学敏的时代,人们已经对牛筋草有了相当丰富的认知。不仅如此,牛筋草的功效也得到了赵学敏的肯定。《本草纲目拾遗》中提到了一种与这种野草有关的药膳:在炖鸡时加入牛筋草,不仅味道尚可,而且有一定的治疗疾病的效果。不过,有关牛筋草的药用价值,一直存在争议。

泉州民间,人们历来在夏季有泡凉茶和喝凉茶的习惯。在30多种可用于泡茶的植物中,有16种左右是在夏天用于防暑、祛暑、降火的凉茶种类,其中用得较多的就有牛筋草。

除了上述提到的植物外,其他带“牛”字的植物还包括牛奶菜、牛茄子、牛大力、牛奶子等。其中,需要特别提一下牛茄子。它也被称为番鬼茄,为入侵植物,原产于巴西,果子颜色鲜艳,如同小番茄一样可爱,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植物。不过一定要记住,牛茄子含有一种叫龙葵碱的有毒物质,所以,它的果实不能吃,只供观赏。

猜你喜欢

牛蹄牛蒡牛膝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牛膝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牛蒡的储藏
牛膝化学成分及其对细胞增殖影响
牛蒡之心
农场动物大集合
牛蒡子中牛蒡苷测定方法的优化
湖南保靖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评价
牛膝配方颗粒中蜕皮甾酮的含量测定
鄂西—渝东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应用酸水解法制备牛蒡苷元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