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周期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2021-01-29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任保君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任保君
信用风险是银行面对的最大风险,实现银行稳定发展与管理信用风险息息相关,现阶段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缺陷。因为后金融危机的出现,让我国银行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管理,我国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在多年探索及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 信用风险基本概念分析
在传统观点下,信用风险概念是指债务人没有如期偿还债务而导致的违约,进而对经济主体经营造成一定风险。还有一类观点将信用风险分为广义与狭义。广义层面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客户违约而带来的风险。例如资产业务当中的借款方没有按时还本付息所导致的资产质量恶化。而狭义层面上的信用风险,一般指的是信贷风险。最后一种观点是,因为市场交易对手或者是借款人违约而引发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还囊括由于借款人信用评级、履约能力发生变化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基于此,信用风险主要受限于交易对手的风险与财务状况[1]。本文支持最后一个观点。
2 简析银行信用风险特点
2.1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由对方对于需要履行合约义务的客观能力、主观意愿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导致的风险结果是不确定的,只是受到损害或是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结果有可能好于或是坏于预期。
2.2 客观性
银行业和银行信用风险两者是相伴而生的,在信贷市场中只要存有信息不对称与不确定因素,自然会存在信用风险,并不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发生转移。作为资金融通重要中介机构的银行,其经营的是社会信用。关于信用的维系主要依靠参加融资活动的每个经济主体,并不是银行进行单方面控制。而其他经济主体不确定的行为以及经济环境,也是信用风险客观存在的必然性。
2.3 系统性
在金融业、银行业中银行信用风险会快速扩散和传播。因为金融机构彼此的持股、债权债务与交易结算关系,导致在金融系统中的银行信用风险传播呈现出乘数效应。各银行彼此间通过信用链互相依存,无论是哪家银行出现信用风险均会影响到信用链上的其他银行,而且风险会向上传播。
2.4 可控性
即使信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不明确其结果如何,但仍能把握与识别。在信用风险科学识别、发生信用风险规律性合理分析的基础上,有效预测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分散与规避风险,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是研究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目的所在。
2.5 外部性
银行由于信用风险引发的失败或是损失,一方面会对银行自身发展与经营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投资者与储蓄者失败或是损失[2]。由于自有资本相对有限,通过银行充分发挥信用中介作用,可以让社会经济中的融资及投资个体密切联系,引发的银行损失会在短时间内扩散至各个社会经济层面,导致经济整体运行出现衰退迹象。
3 简析金融经济周期影响下引发的问题
3.1 加剧信贷结构的不合理性
贷款规模在正常模式下会依据条款规定执行,若是和申请条件相符会比较容易发放贷款,在长时间的合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贷款量,实力雄厚的企业因为信用情况良好而获得银行信任,银行很愿意把资金贷给实力雄厚的企业,例如能源企业,其所需的资金数目十分庞大,通常不会发生过多的起伏波动。面对能源稀缺的情况,企业业绩在整体上会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针对银行而言,通常能从中获得一部分利润,针对这类公司进行倾斜贷款也十分合理,但这样的公司如果发生资金运转问题,必然会对银行造成巨大损失,也为信用风险埋下隐患。基于政策对于企业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逐渐涌入贷款行列,而且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兴起,大幅度提高了个人贷款需求量。针对房地产商的贷款是否可以如数收回,仍需进一步观望,因为在银行中房地产所贷款项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所以管理这部分风险尤为必要,由此便导致结构变化,针对这种趋势银行需要做出一定调整。
3.2 加大不良贷款风险
应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汲取经验教训,应重点关注不良贷款的有效管理。因为在我们的体制中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被很多人钻了空子,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无法偿还的基数。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伴随逐渐增大的经济压力,导致企业前景并不理想,降低了偿还贷款的机会,由此提高了信用风险的上升率。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实体经济经营困难重重,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较为突出,而且受到外部需求降低等的影响,使生产经营面临严峻的考验。
3.3 利率风险提高,中间业务收入速度放缓
商业银行利差收入所占据的地位依然重要,进入到经济下行周期,持续的资本市场低迷会传导到银行体系。无论是银行收入,还是资本市场有关中间业务的收入,其增长速度放缓,均会导致理财产品销售与基金代销下降。
3.4 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时,一些银行未依据国家情况和单位具体情况,导致管理制度的可行性较低,仅起到象征意义。现阶段,我国信用业务不仅政策链条很长,而且操作环节十分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风险管理模式过于僵化,比如未将信用风险管理项目具体落实在银行日常管理工作中,未有效梳理及连接贷款操作的前、中、后环节,并且贷款之后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信用人逾期还款问题较为常见,而且一些银行仅关注贷款之前调查资产规模,很少会关注贷款之后的信用质量及监督工作。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工作人员难以精准识别风险管理项目与银行营销项目,这便会导致无法及时防范与处理信用风险,而且也难以科学测量与精准把握信用风险情况。
4 简析金融经济周期和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相关建议
4.1 创新金融产品,认真对待信用风险转移
需要在金融基础业务中对产品进行积极拓展,创新金融产品。快速发展的经济,会产生很多信用衍生品,而且也是一个新兴市场,不仅风险小而且相对稳定安全,认真选取信用衍生品投资,将以往持有的信用风险管理观念进行调整,以市场对冲经济模式,降低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3]。
4.2 健全监管银行信用风险体制
银保监会是监管我国银行的重要主体,银保监会依据我国银行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相应的监管机构,而且合理配置到各地区,强化各个监管机构彼此间的协调性,积极执行监管职能。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法律体系,构建满足银行经营需求的监管新格局,重点监督针对银行经营造成较大影响的经营指标。健全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应构建独立的治理机构,治理机构若想独立行使管理权,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制是重要前提,确保银行内部治理机构不会受到银行所有者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治理机构的作用。构建内部审计制度,及时公开调查的情况,而且要完善银行职工针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建议机制。对于审计信息应落实信息公开制度,以此保证每笔收支资金均有据可查,确保在一个公正公平的环境中实施内部审计制度,例如举办财务工作报告会等,这样有助于提高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可信度。银行资金收支要及时核对并且广开言路,引导银行职工主动参与到银行经济监督中,信用风险管理组织需不断完善,进而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4.3 打造高质量信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信用风险管理并非简单的工作,有很多因素均能影响到信用风险管理工作。面对错综复杂的信用风险管理,打造一支信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十分重要。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让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更加精确化、科学化。强化银行内部人员教育培训,提高整体信用风险意识,实现银行信用风险降低与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4.4 提高对创新研究的重视
第一,完善预警机制。在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时,应持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正确认识到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企业文化针对创新所形成的风险防范意识。另外,还需具备战略性眼光,以此判断在未来时间不同金融产品所起到的加强效应。同时,还需要构建与其相适应的坏账准备金制度,在宏观层面健全金融创新的法律规范支撑体系。
第二,构建联动机制。当前银行金融产品主要划分为三个模式,分别是集中创新、分散创新模式以及联动创新模式。(1)集中创新模式。其主要指的是研发部门提供金融服务与产品,分行支行创新金融产品的服务模式等。(2)分散创新模式。主要指的是总行以及各分行支行的自身研发都来自产品以及服务的设计等。(3)联动创新模式。指的是联合个人业务以及企业业务。针对产品创新应对其创新不断完善,依据项目结构开展的联动机制,将更加完整的市场需求提供给产品研发部门等,以价格敏感度、客户心理喜好为基础提出创意。
第三,对研发产品流程进行创新。目前,银行在产品创新方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缺少创新动机,二是政府主导。因为政府主导而忽略非市场的创新动力,与市场规律不符,加之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创新金融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基于此,若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应以人才竞争激励制度为支撑,而且可采取股权机制等有效的激励方式,让更多的金融人才参与金融产品的研发及创新工作,保证创新的金融产品和客户现实需求相符,进一步推动银行的健康发展。
4.5 创新管理方法,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依据客户和银行的具体情况,引入且健全十级风险评级机制,详细划分信用人信誉情况,进而将客户的违约率降准估算。除此之外,在银行发展计划中还应招募能力过硬的专业人员,或者是定期组织内部在岗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确保其专业技术技能过硬,进而让其可以及时识别信用风险,有效防范并及时处理信用风险。相关管理人员在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还要了解与学习有关信用的法律规范,不断提高交流交际能力,从而为信用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6 推动金融生态建设
经济周期下行阶段,会大幅度降低税收收入,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支持是财政政策的重中之重。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极易导致“紧信贷,宽货币”的问题,依然能推动直接融资市场的积极发展,例如发行中期票据、企业债,而且还应鼓励发展合理的私募股权市场,直接让市场资金流入到实体经济中[4]。
政府投资性支出适度扩大,加大对某些部门的政府补贴与转移性支出,以此支持迫切需要发展的行业、部门及产业,通过相关措施如减税、补贴等为其发展助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循环、节约型经济发展。关于循环经济发展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重大项目为依托进行资金补助或者是直接投资,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针对有助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项目予以充足的贷款支持。
5 结语
银行经济安全离不开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提供保障,在银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构建并执行银行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是相对独立的。同时,还需将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让银行职员主动参加信用风险管理。唯有银行积极实行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将调查处理信用风险机制不断完善,才会使银行真正实现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