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问题研究
——以A企业为例

2021-01-29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财务处廖慧灵

商展经济 2021年18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职业道德会计人员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财务处 廖慧灵

1 A企业会计造假的案例分析

A企业7年累计虚增利润总额高达10.12亿元,如此惊人的数字竟无人发现。公开资料显示,造假最开始是在2009年,A企业召开销售专题会议,在预计当年销售收入约为4亿元的情况下,定下了10亿元的销售目标。而这个销售会议,正是A企业造假的起点。为了完成目标,其采用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把借款做成营业收入。业绩不够,“预售”来凑,A企业当时采用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采用预售方式提前获得资金,同时按照10%的价格让利和同期商业贷款利率支付客户预付款利息。按照会计准则,这样的收入在会计项目里应归为“应付账款”。但他们竟然直接大面积虚构货物销售合同、出库单等材料,直接将此类账款归到货款进账,把虚构的销售收入全部算作利润。而对于客户来说,这种方式是只赚不赔的,因此有至少10家公司都配合了A企业进行造假。A企业通过虚增营业收入、少计财务费用、虚增利润总额来造假。

很多人都注意到,在这7年间,A企业都是由同一家著名内资所进行审计的,且竟然每年都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令人匪夷所思。其中就有人质疑:货没发先确认收入,存货结转成本,存货账实肯定是不相符的。5个亿收入,按照10%毛利,存货也有4.5亿的存货,如此大的差异监盘不会发现不了?这其中更应受到关注的是签字的注册会计师的名字。长达15年间A企业总计披露了15份年报,一共有签字会计师10人。其中有钱某签字的年报10份,有李某签字的年报5份。

可以看到,其中大多数都是5名注册会计师在轮换着签名的。也就是说,虽然该事务所多次更名,但本质是没有变化的,极其有可能在7年间始终都是同一团队进行的审计。连续审计会使得审计与被审计双方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但更可能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出问题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知名财税审计专家、资深注册会计师刘志耕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审计师丧失职业道德,可能就会视而不见,甚至共同合谋。一旦获取了证据,对审计师的处罚会很严重,甚至会被刑事处罚”。这样的规定是为了防止长期任用同一注册会计师,降低协同舞弊的风险,但就结果而言,该团队仍旧没有尽到审计的职责。不论这几名注册会计师是水平不够被蒙蔽,还是有意纵容,事实上都导致了A企业连续7年嚣张财务造假,坑害了无数投资者。

2 A企业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

2.1 会计造假的手段

2.1.1 收入造假

一些企业通过不合理分割销售期间,来调节销售收入,提前或者推迟确认收入时间。比如从企业发出了产品,但是并不符合收入的确定时间;或者是企业出售房屋,但并未办理交接过户手续,在类似这些情况下就不能确认其收入。A企业为了达到增加当年营业利润的目标,也会通过将产品销售给虚构的客户进行虚拟交易,使得收入远大于真实交易的收入,进行收入造假。

2.1.2 成本费用造假

成本费用造假是指公司通过一些手段,如成本费用转嫁、费用资本化以及计提坏账和资产减值准备等,对公司的成本费用进行调节,进而调节利润的一种造假手段。A企业通过少计财务费用来降低成本,虚增利润来进行会计造假。

2.1.3 关联方交易

关联方就是指能与公司直接或者间接地相互产生重大影响的双方或多方,关联方交易是企业操控利润的主要手段。关联方之间通过利益输送或转移损失的形式进行业务来往,但未将相关业务在合并报表中体现。这样可以缩减交易成本,增加公司销售收入,最大程度地提高公司的利润。

2.2 会计造假的危害

2.2.1 危害会计工作者本身

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就是诚实守信,一旦会计人员违反了会计法律法规,故意参与伪造、变造、虚报会计信息等会计造假行为,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情节比较轻的会计人员,就有可能被原来的公司辞退,被列入会计人员诚信档案黑名单,不能继续从事会计相关行业;情节比较严重的会计人员,除了要面临巨额罚款之外,还将会受到法律的处罚,甚至可能背负牢狱之灾。

2.2.2 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如果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就不能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一些会计信息,比如财务报表,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业绩情况的主要方式之一,应该确保其准确无误。但是不少公司为了营造良好经营业绩的假象,欺骗投资者,从而进行会计造假。通过故意发布虚假的财务报表,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使得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并使其经济受到损失,同时也会失去对该企业的信任。

2.2.3 影响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的调控需要依靠会计信息,一些企业对外提供经捏造的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再加上审计人员的执法力度不够深入,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甚至故意包庇一些企业,使得这些企业肆意妄为,搞垄断、做假账。有些企业甚至是一些空壳公司,利用虚假的公司财务信息来吸引公众投资,骗取国家或公民的财务。如果政府不对这些造假企业进行整顿,市场秩序就不可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2.4 导致社会诚信的丧失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了诚信,社会也必将失去基本的公平正义,人与人之间就不会存在基本的信任。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仅会使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失,也会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恶意造假会使得企业丧失社会诚信,造成员工辞职、下岗等现象的发生,也会导致公司领导与员工出现分裂,加深群众对企业的不信任度。

3 会计造假普遍存在的问题

3.1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一个人的行为受其道德思想的支配,只有思想正确了,才会做出正确的行为。如今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普遍较低,一些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精神,不思进取,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过去的经济体制;不主动学习新的会计法律,甚至不遵纪守法,无视国家法律,不能按照会计准则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会计核算。还有一些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并不熟悉,或者知之甚少,不知道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目前,我国4000多万财务人员中,其中持证上岗人员仅占50%左右。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其中一些人虽然知晓《会计法》,有较高的会计业务能力,但他们不认真履行会计准则,故意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进行会计造假。这不仅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经济损失,也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

3.2 追求私利,坚守自盗

在金钱、名利、地位等利益的面前,有些会计人员难以抗拒各种各样的诱惑,无法保持为民服务、诚实守信的初心。企业中会计的职责就是帮助企业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并做好相应的财务报表。而近年来,随着企业弄虚作假现象发展得越来越普遍,一些会计人员心里扭曲,存在侥幸心理。他们认为既然别人都能通过会计造假来牟取私利,赚更多的钱,还没有被发现,那我为什么不可以效仿他们?渐渐地出现了部分会计人员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私欲,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在公司有一定话语权的会计人员开始渎于职守、监守自盗,做一些违背法律法规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中也频繁出现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利用自己的岗位便利打掩护,进行会计造假,暗地里私自接受他人贿赂,贪污、侵吞公款、损害企业利益等不良现象,这严重扰乱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

3.3 违背会计准则,弄虚作假

对于会计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保证会计账目的准确性,不弄虚作假,是每个会计人员都应该遵循的最根本的职业准则。但是在各种诱惑面前,并不能保证每个会计人员都能够做到坚守准则。就目前来看,会计人员做假账的现象已然不是少数情况,甚至已发展为普遍情况,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已经很难保证。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会计人员在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相悖时,故意违背会计准则,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会计资料的造假,向公众提供经过伪造的会计信息。当然也有一些会计人员并非是出于主观目的做假账,而是受迫于公司负责人的指派。这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公司负责人作为雇主,而会计人员作为雇员,所以导致会计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地位。有时候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如果始终坚持会计准则,就有可能面临丢掉工作的情况;如果妥协于企业负责人,就会违背会计准则,承担造假被发现的风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但是总有一些会计人员害怕丢掉工作,未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会计准则,进而铤而走险。在企业负责人的指使下被动地做假账,按照他们的命令做事,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伪造,甚至同流合污,伙同企业负责人贪污、私吞公款。另外,一些审计机构的会计人员,违背公平的会计准则,在进行审计时,没有严格地执行审计程序,操作不规范,明知企业会计报表有错或者有舞弊现象的存在,仍给出不合理的审计意见,包庇造假企业,助长了企业会计造假的不良之风。

3.4 执业态度不端正,缺乏敬业精神

会计工作不仅是简单的会计核算,还包含许多其他管理方面的业务,综合性很高。而且会计随着经济的变化也在持续发展,需要更多精通业务技能的管理型人才。在现实工作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责任心不高,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并不具备较高的业务技能,只是一味地停留在之前所掌握的知识里停滞不前,实务操作技能弱,缺乏钻研业务的刻苦精神。他们不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能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工作,业务实操技能远远不能满足岗位实际需求。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能力有限、执业态度不端正,而造成会计造假的情况并不是少数,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还有一些会计人员进入门槛低,没有进行过会计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甚至有些在职会计人员连基本的会计从业资格证都没有取得,对会计知识了解程度不够深入。由于缺乏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一些会计人员在工作时敷衍了事,做事觉得差不多就行,不追求尽职尽责,从而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

4 解决会计造假问题的对策

4.1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一名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应当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会计人员要能够以一种敬业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到始终保持初心,还应如实反映会计工作内容,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其次,要继续加强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知识的热情,提高处理业务的技能。具体分为两个阶段,入职前学习和任职后继续学习。入职前学习主要是指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任职后教育则是指会计人员通过自我钻研,不断学习新的会计法律法规和开展在职会计培训,使其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同时,企业还要建立会计人员定期轮岗制度,加强人员的全局意识,培养综合性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为参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公司领导切实组织内部会计人员开展学习和培训,熟悉并掌握会计法规相关的新政策。还要针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立一套详细的职业道德奖惩制度。对于素质较高、坚持会计准则的人员进行嘉奖,并提供相应的保障服务,使会计人员不再受限于企业领导人;而对于素质低下、故意违背会计准则、提供虚假信息、严重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采取处罚,使其付出严重的代价,做到奖罚分明。

4.2 加强会计监督体系,加大惩处力度

防止会计造假的途径之一是加强会计监督。证监会及审计机构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对企业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从根本上杜绝企业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不仅要强化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即会计人员之间通过掌管不同的工作,各司其职、互相监督;还要加强企业领导人的监督,企业领导人作为公司的决策者,保障各项会计制度的实施,他们的决策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企业领导人应该身体力行,自觉遵循会计法律。对于一些给社会公众造成恶劣影响的会计造假企业,要加大惩处力度。不仅要进行罚款、责令停业整改等行政处罚,还需要更严苛的法律和更大的惩罚力度去处理,让企业和从事会计造假的人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获得的利益,以此警示,杜绝会计造假事件的频繁出现。

4.3 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基本规范。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一方面公司要根据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充分结合企业在实际工作管理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修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制度,逐步完善公司的会计工作体系;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抓好各种规章制度的确切实施,制度建立的关键在于必须将其具体地落实到实处。因此,企业应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设立内部监督机构,同时对于财务工作要明确职责范围和工作程序。比如,单位领导和分管领导层层配合,抓好制度的落实情况,减少因为企业内负责人参与而进行的内部造假现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各种规章制度,改善会计环境。

4.4 完善和建立相应的法律措施

会计法律是针对会计工作制定的法律制度,《会计法》应该根据新时代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变化。所以要及时制定新的会计法律法规,完善和健全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从源头出发,治理我国企业的会计造假问题,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发挥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会计人员还要知法、懂法,在工作中不仅要靠自身的约束,也要靠外部严格的法律约束,严格遵循会计法律法规,踏踏实实地依法做好会计工作。

5 结语

我国的市场经济仍处于发展阶段,所以现阶段政府、社会等部门监督体系尚不完整,导致社会各领域会计造假现象较为严重。会计造假现象的产生是由诸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既要分析会计从业人员自身因素及公司内部制度等内在因素,也要考虑政府部门惩治力度弱,以及会计监督制度不成熟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国家、行业、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四方共同努力。本文分析A企业会计造假事件,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方式、手段及危害,并找出该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从根本上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出现,使会计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促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职业道德会计人员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