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问题导向方法论的三重审视
2021-01-29周向军
周向军,杨 慧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 2501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聆听时代声音,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战略主动,高瞻远瞩,指挥若定,强调要把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思维方式和科学工作方法,有力破解我国发展的难题与挑战。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有力增长点,问题导向方法论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勇气、原创智慧和实践品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标志性观点之一。新时代下,审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问题导向的新要求和新方法,有利于开辟理论创新和实践变革的崭新局面。
一、现实审视:问题导向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必然选择
新时代是一个需要方法也必将产生方法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出发进行深邃思考和系统回答,创新性提出问题导向方法论,并从现实审视层面回答了“为何要”问题导向。
(一)逻辑起点:问题表现矛盾、推动创新、揭示未来
1.问题表现矛盾。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对时代发展的理论思考,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1)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是》2019年第1期。。当前时代局势风谲云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具体矛盾复杂,分析和化解矛盾成为认识新时代、开创新征程的重要一步,而问题是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依据问题与矛盾的内在联系,在新时代问题域中明确现阶段社会复杂矛盾的共性特征;在问题的分类研究中深化矛盾认识,把握新时代矛盾的特殊属性;在具体问题的整改中推进矛盾化解。新时代下坚持问题导向方法论是以问题敦促矛盾解决、布局社会改革的突破口。
2.问题推动创新。面对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动力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新时代新征程中,党内存在的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要求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难题与挑战要求继续开展伟大的社会革命,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着重强调新征程中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继续长期坚持开拓创新,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支持。问题是创新变革的起点,问题的存在彰显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指明当下社会的短板漏洞,揭示发展的创新需求,问题倒逼改革。同时问题的的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能有效激发改革主力军的创新潜能,凝聚社会合力。新时代下坚持问题导向方法论是以问题开启创新、积蓄创新活力的切入点。
3.问题揭示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历史长河,指出问题具有前瞻性,展示着现代化的长远倾向,要“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在问题的现实考量中找准未来着力点,抓准全面深化改革的增长点。放眼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问题的多样性,新时代既包含着现阶段的突出问题,也蕴含着现代化进程的萌芽问题和长远问题,细致探讨有利于明晰新态势,预判新发展。依据问题的前瞻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和战略思维,在现实问题中勾勒未来,在理想目标中谋篇布局。新时代下坚持问题导向方法论是以问题连接未来、超前规划任务的着眼点。
(二)价值归宿:问题导向是发展所需、民心所盼、使命所指
1.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是发展所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通过时代问题认识世界的变化趋势和国内的新发展阶段,把握发展特征;分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阻碍和困境,聚焦社会主要矛盾,深化新时代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满足发展所需;以新旧问题的变化为主线,前后贯通,厘清历史脉络,揭示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实问题的具体表现和演变中把握时代特征,对接发展需求,探寻发展规律,开创发展新局面。
2.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是民心所盼。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上,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5)《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月1日。,要在现实问题的不断解决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新征程中,人民在经济发展、政治权利、精神文化、社会民生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立体化、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表明要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满足人民所需是向美好生活靠近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方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攻克问题中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满意的精彩华章。
3.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是使命所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6)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中国共产党人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为历史使命,是着眼于解决问题、改变世界的实干家。针对国内各领域的现存问题,党领导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并勇于在党内开展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以切实行动推进社会变革。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秉持赶考之心,走好新长征之路,以问题为基点,回顾历史,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担当问题整改的历史责任,回应使命初心。
二、战略审视:习近平问题导向方法论的系统要求
问题是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统一,坚持问题导向既要以史为鉴,又要紧跟需求,同时开创未来,凝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合力,夯实解决问题的战略基础。
(一)坚持问题导向与历史进程的统一
问题处于历史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借助历史的“望远镜”指出坚持问题导向,要梳理历史脉络,把握发展规律,培养历史眼光。
1.要厘清问题发展过程,找准核心要素。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视角出发阐释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厘清重大历史关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着重审视党百年奋斗的实践经验,把准百年历史党为什么能成功和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关键要点。当前,我国物质生产水平已经得到显著提高,但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在继续提高生产力的基础之上,以更大力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化解矛盾的关键要点。分析同一问题的历史演变,有利于及时抓准问题的最新变化作为突破口,直击要害。而从新中国到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问题的历史进展入手,深入研究不同问题与社会整体的系统联系,有利于新时代下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协调不同问题的发展诉求。探究历史,理清脉络,筛选重点,协调推进,是新时代下坚持问题导向方法论的布局要求。
2.要完善历史认识,总结问题规律。习近平总书记赓续党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历史规律性和历史主动性的统一,指明深刻总结历史是为“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7)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2期。。历史发展规律是解决现实问题、推进伟大斗争的重要遵循。基于新中国七十多年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观察问题脉络,把握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逻辑与大趋势,透析历史中不同问题的力量对比,考察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教训、优势与不足,不断上升为科学的问题认识规律,从而精准布局新时代问题变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为出发点深化对党的历史的认识,深刻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接续推进提供了实践遵循。审视问题发展,形成规律性认识,启迪未来是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方法论的逻辑指引。
3.要实现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共促问题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丰富知识素养、坚持问题导向”(8)《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在新时代下利用历史研究问题,增强历史眼光,有利于培养历史思维,延展思考问题的宽度,提高分析问题的高度,有利于着眼大局,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出发研究具体问题。在建党百年历程中,根据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坚守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与任务,发现新时代实践的矛盾与不足,改进问题方案;而新时代改革实践的拓展与延伸,也为解决改革开放前的遗留问题提供新的理念、经验和方法。联接历史与现实,能够更加全面、辩证、长远地分析改革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增强历史眼光,坚持历史与现实的贯通,是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方法论的思维战略要求。
(二)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的统一
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朝着多样化和深层次转变,成为我国新的阶段性特征。以问题导向驱动时代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的统一,以需求牵引问题,把握实际,赢得民心,走向世界。
1.需求意味着发展着的客观实际。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出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着眼点,厘清问题在新发展阶段下的最新进展,阐明矛盾的对比变化,制定适合新时代的科学解决方案,切实有效地推动社会实践创新。对客观实际的把握包括主观世界的现状,要根据我国的阶段性目标和远大理想,及时了解新的历史方位下社会存在的思想问题,紧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流思想需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筑牢初心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的统一关键在于不负人民期待。新时代下,人民提出了涉及各领域各方面的多元化问题,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依据人民所急所需所盼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转变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要及时、准确审视人民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灌输到问题导向方法论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新时代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发现与人民利益紧密相关、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重视人民因素,把握人民对问题发展的根本要求,在解决问题时,要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拜人民为师,向人民求教,将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时刻关注人民反馈,汇集民心需求,保证人民利益,筑牢新时代问题导向的群众根基。
3.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的统一要坚持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相统筹。中国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如何增强各国利益共通感、协调不同需求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在部分国家频繁“退群”、保护主义盛行的国际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通过问题方案阐明我国的政治立场、核心利益和发展需求;科学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分析各国的需求和利益;认真对待国内外联系,深入考量有利和不利因素,在乱局中保持定力,于变局中育新局,在国内外联系中同步前行。在具体问题视阈下,习近平总书记将胸怀天下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将国际态势与我国的历史方位相结合,统一国际发展需求和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目标,针对共性问题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和一带一路等新措施,更好地维护各国核心利益,优化中国方案。准确了解实际,着重关注人民需要,协同国内外联系,是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方法论的实践战略要求。
(三)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问题与理想相结合,在问题中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纲举目张,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新时代下运用问题导向方法论,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统一。
1.从关系入手,目标与问题互为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从顺序性角度出发,强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推,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10)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求是》2015年第22期。,问题与理想相依相存。问题以目标为着力点,新时代问题导向方法论在目标中发现不足、提出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下明确问题方向,找准突出问题,以重点推进整体。目标以问题为着力点,目标的实现以现实问题的整改为立足点,在问题中了解人民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愿景,设计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在问题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增加有利因素,克服顽瘴痼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由蓝图变为现实。
2.从大局着眼,要增强战略思维。针对远大目标和艰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前进道路上,必须运用战略思维,加强顶层设计。战略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方法,战略统筹具体问题和伟大梦想,系统理顺问题内外的各种力量,才能纵深推进问题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指引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立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阐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意义,总结宝贵历史经验。建党百年之际,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挥若定,结合五位一体下各领域问题间的联动性,考察不同问题的交叉和冲突点,规划问题发展的宏观定位,细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下各类问题的微观步骤,战略推进问题变革,有效作用于目标实现,不断为质的飞跃进行量的积累。
3.从本质分析,要坚持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在研究党内自我革命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从着眼于理想和着力于现实两方面阐释使命引领和问题变革的重要关系。一方面,理想的实现要着力于问题的现实性,考量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实现的阶段要求,明确问题改革方案所要达成的实际效果,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接续解决,提高改革精准性和实效性,不断向理想迈进。另一方面,改革问题要着眼于理想,明确现实问题的性质和方向,保持风险挑战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定力,客观上敦促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观上激发问题变革的强大自信。厘清目标与问题的关系,从大局出发战略考量,促进理想与现实相结合是新时代下坚持问题导向方法论的理想目标要求。
三、实践审视: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考量
问题的产生意味着一定程度上已经隐含着问题变革的方向、要素和条件,但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需要具体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史、需求和目标导向的战略统筹下布局瞄准问题、从问题破题、以问题整改亮相时代的科学解决进路。
(一)找准问题:瞄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方法论,以科学发现和找准问题为逻辑起点,“瞄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11)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9年第21期。。
1.瞄着问题去,关键是善于发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实践的首要观点,认为发现问题要立足社会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拓宽新时代问题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同领域和层次上看,新时代下要在社会主要矛盾中查找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中提取重大战略性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史和党的百年奋斗史的梳理中发现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与新兴问题,在国家顶层设计与社会实效的对比中寻找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存问题等等。从主体上看,新时代发现问题要不断向着专业化和大众化的结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既积极倡导增强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民对社会的关注和探索,又号召在学术领域深化问题导向,召开有关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宣传工作等专业化会议,深入专业剖析研究,推动智库建设,厚植理论基础,培养专业人才的原创性思维。
2.对着问题改,关键是瞄准问题种类。习近平总书记廓清时代发展迷雾,指出我国现阶段问题纷繁复杂,坚持问题导向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区分问题种类,明晰问题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以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我国的两大主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对着问题改,着重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和重大战略问题,在长期规划中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人民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党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将人民关注的迫切民生热点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质言之,瞄准问题种类就是要在新时代问题域中重点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难点问题、涉及发展布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和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涉及多领域、多方面问题之间的联动,瞄准问题要立足实际,融会贯通,以关键问题为导向,集中发力,整体推进,促进各类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深究问题:从问题破题,抽丝剥茧,查找根源
问题是实践创新的起点,“从问题破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12)《一项历史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纪实》,《人民日报》2019年1月20日。,即要聚焦问题的多样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深入分析,抽丝剥茧,叩源推委。
1.聚焦问题的多样性,全面分析。从发生领域看,问题盘根错节。国内有经济建设、政治权利、社会民生等问题,国际有经济全球化、疫情防控、地区冲突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分析问题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全面厘清不同问题的具体联系和影响范围,指出要集中解决辐射面广和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重大影响的问题。从发生时间看,问题新旧交织。新时代不仅有我国改革历史中根基深厚且不易解决的难啃硬骨头,还有大量出现于党的十八大以后认识经验不足但解决需求迫切的新兴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老问题均躲不开也绕不过去。新时代要以新问题为切入点变革创新,为老问题提供新的经验和可能,将老问题内化于改革布局中长效推动,夯实新问题的实践基础。从发展层次看,问题层次复杂。新发展阶段要在萌芽问题中探寻现代化的发展倾向,在长远问题中深化问题规律,防止萌芽问题朝着成熟拓展,避免长远问题出现崭新变化,更加难以把握。同时,在体制机制中的深层次问题中提高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具体领域的细小问题中锤炼干事本领,各种问题要“同题共答,前后照应、左右衔接,使查摆和解决问题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13)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
2.聚焦关键、重点和薄弱环节,谋篇布局。新时代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民生之忧,谋民生之利,立足人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寻源讨本,探寻人民的真实诉求和问题的本质源头,指明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主要矛盾制约。深入把握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状况、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展情况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境况后,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战略推进,将重大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作为突破口,集中解决涉及全局的突出矛盾,使科学规划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将改革的主攻方向放在科技创新等薄弱环节上,在补短板和强弱项上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问题的关键、重点和薄弱环节是科学布局、有力变革的重要基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决定性作用,但近年来部分地方主体责任失之于宽、失之于弱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短板和弱项,党刀刃向内,全面从严治党,将增强主体的履职能力、促进主体责任的落实监督常态化作为主要方面,在问题的重点和弱项上全力突破,有效推动伟大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和要干什么为根本问题,再次强调要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彰显了党中央在党的建设领域的坚定决心。
3.聚焦问题前瞻性,科学预见。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指出坚持问题导向要根植于当下全面深化改革,更要着眼于新的发展,社会发展就是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渐进过程。一方面,要在区分主次问题和问题的主次方面中掌握新时代深化改革的主旨要义,确定未来的长远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问题中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揭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发挥问题的前瞻性优势,完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另一方面,要注重考察新时代的新问题,从中提取新阶段的新矛盾和新变化,探索各领域的发展逻辑,丰富新问题的发展规律,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特点、新倾向、新态势,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问题,在布局长远、明晰变化的基础上,引领新时代的新变革、新发展。新征程下,我国身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更高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洞察新问题新挑战中深刻研析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以一系列前瞻思考带领人民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三)真抓实干: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注入动力,交出答卷
问题导向方法论最终落脚于问题整改和实践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问题是系统工程的结果,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局亮相,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注入动力,以从严从细的真抓实干交出答卷,“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14)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月9日。。
1.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局亮相。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进发展是一段艰难的求索过程。在历程之初,要具备直面问题的非凡勇气、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和科学明确的价值导向。新时代下,问题产生于改革场景下,牵涉面广,结构复杂,影响深远,但我国拥有领导核心和制度优势,具备四十多年改革经验,广大人民坚定“四个自信”,问题前途是光明的。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增强思想自觉,要勇于迎接问题,克服逃避倾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逃避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要明确优势,正视不足,补齐短板。解决问题既是难题挑战,也是长期工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斗争精神,完善问题方案,调动人民积极性,提高行动自觉。但问题具有多样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是多样的,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差异化的价值观烙印。新时代下坚持问题导向,要站稳政治立场,坚守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避免错误倾向,保持政治自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习近平总书记直面时代大考,将疫情问题作为首要工作,以非凡的韧劲和拼劲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权;在宣传领域上,积极倡导与不良社会价值观作斗争,大力开展正面调舆论宣传,保证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和态度,以积极、主动、正确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政治自觉防控疫情、稳定经济。
2.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注入动力。以问题为导向关键在于强化措施的精准性、系统性和典型性。针对复杂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确制导、精准发力”(15)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9年第21期。,要明确问题任务,对标查摆,要规划问题措施,精确整改。在实践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积极推进问题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要求展开专项研究,考量问题的领域、特征和实际影响,分层级处理不同问题,准确定位,集中发力,提高问题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社会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解决问题既要着重关注精准对接,各个击破,更要统筹布局,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注重问题间的联系性,把握交叉点,增强联动性,形成力量共同体,促进人民与社会、社会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协同高效。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系统考察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问题,协调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的长期性和在全面深化改革场域下的及时性,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又要有布局改革的高招,合理规划,优化运转,以系统战略合力促使社会发展行稳致远。最后,时代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和重点措施立足时代高度,反映社会热点,吸引人民眼球。解决问题要充分关注正反两方面典型的重要作用,以反面典型增强底线思维,防范问题风险,以正面榜样激励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倾向与方法,以典型带动,系统而精准地推动问题破解。
3.以从严从细的真抓实干交出答卷。新时代国际动荡变革,国内矛盾趋向深层,习近平总书记纵观全局指出考验和风险从未减少,挑战与机遇相互叠加,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同时,他也认识到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要较真碰硬才能交出满意答卷。坚持问题导向,做解决问题上的实干家,要“实”字先行,“沉下心来、扑下身子”(16)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2月24日。,避免流于形式。始终不渝坚持人民立场,关注人民需求,了解问题最新表现,不遗漏和夸大问题情况,总结问题变革的历史经验,求真务实地解决问题,不做历史的观望者和犹豫者,才能发挥问题导向的实际效果。坚持问题导向,做解决问题上的实干家,要“严”字当头。习近平总书记面对新征程中的突出问题,要求制定严格标准,清晰问题进程;明确主体责任分工,抓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划定问题解决时限,抓紧落实,及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问题导向,做解决问题上的实干家,要“细”字一以贯之。习近平总书记将问题的解决与“钉钉子精神”相结合,要一锤一锤的敲,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从细处着手,细化问题情况,细化问题分工,细化问题落实,“批批接续、层层压紧、环环相扣”(17)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
新时代下,问题是新发展阶段的逻辑基点,也是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回应时代难题,书写时代答卷,在问题与历史、需求和目标的战略统一中以敏锐目光查找问题,以科学方法攻克问题,促使问题解决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考验,在问题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彰显中国之治的实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