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献视域下舞狮东盟传播及历史经验窥探

2021-01-29黄东教唐明欢

四川体育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献资料舞狮华人

刘 肖,黄东教,唐明欢

文献视域下舞狮东盟传播及历史经验窥探

刘 肖1,黄东教2,唐明欢2

1.北部湾大学图书馆,广西 钦州,535011;2.北部湾体育大学教学部,广西 钦州,535011。

为更好地突显文献资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以我国舞狮在东盟的传播为实证案例,力求呈现文献资料对舞狮东盟传播的记述状况。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梳理与总结了东盟舞狮传播的历史经验,旨在为文献资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的有效介入及合理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文献资料;舞狮;体育传播

东盟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区域,与我国互为相邻、隔海相望。据越南现代学者敏泰(Minh Taim)的推测,在唐朝时期,狮子舞就开始在越南传播[1]。舞狮在东南亚古代传播的痕迹随岁月磨砺逐渐消逝,而文献资料为记忆的归复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随着文献资料应用的不断扩大,东盟当代华人的舞狮传播有了较为详尽的记述,记录了舞狮伴随华人在东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境遇及演迁。本文以文献资料对舞狮东盟传播的记录为主线,以传播学视角探求蜕变的历史经验,为舞狮的现代化传承提供一定的启示。

1 文献资料在舞狮东盟传播记述中的征象

1.1 记述了传播历程的艰巨性

迁播至东盟的华人秉持勤劳节俭、善于经营的品质,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不断增强,他们所携持的中国传统文化数量和质量不断攀升,具有显著特色的舞狮活动范围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当局对华人经济与社会地位提升后影响力增大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排华”活动也此起彼伏,舞狮传播遭受殃及与牵连。如印尼的苏哈托政权时代,政府大力打压华人政治和文化,“1966年4月印尼政府下令关闭所有华侨社团”[2],“舞狮表演在内的任何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均被禁止”[3];马来西亚通过奉行“马来人优先”政策无形打压了外来华人,内政部长加沙里曾在公开场合谈及舞狮没有马来色彩,虎才是马来西亚的象征,如果华人愿意将舞狮改成舞虎,才可能被接纳为国家文化[4];泰国于1948年出现排华,“大部分华人团体逐渐被迫停止活动”[5];越南在1975年南北统一后开始实行大规模的反华排华,关闭华文学校、解散华人社团、迫害和驱赶华侨;1978年由越南入侵柬埔寨后掀起了反华排华的浪潮,中断了舞狮等中国传统文化在柬埔寨的传播。在“排华”的社会环境中,舞狮的传播异常艰难。

1.2 记述了传播内涵的同脉性

文化内涵作为文化传播的内生动力,牵引着文化发展的阔步前行。消灾祈福与娱乐功能始终成为舞狮最核心的文化内涵。据唐代《五方狮子舞》《蛮书》《旧唐书·音乐志》《通典·乐六》等记载,中国舞狮源自唐汉西域传入,彼时它作为朝贡品仅在宫中供娱乐欣赏之用。传至民间后,狮子满足了民众对超自然力崇敬及期望获得庇护的心理,驱邪纳福、娱神娱人的特殊功能不断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逐渐凝练成为舞狮的核心文化内涵。舞狮活动传播到东盟地区后,华人通过舞狮寄托了对传统价值观的眷恋,“华人的传统信仰在海外仍保持得很完整,在代际传承中‘不忘本’祭祀祖先,逢年过节要用舞龙舞狮等有华人特色的活动来庆祝”[6]。舞狮核心文化内涵在东盟的同脉性,体现在各地的舞狮文献记述中。在新加坡,“舞狮采青具有祈求来年祥和兴旺、事事如意的好彩头,这些象征意义特别适合从移民社会发展而来的华人心态”[7];在马来西亚,“举凡华人聚居的都市地区或乡镇,人们以舞狮逐灾祈祥、纳吉贺岁的活动更是频繁”[8];舞狮在泰国的民俗意义中也有着驱邪避害、喜庆节日、祝贺、吉利的含义,有着热闹的趣味[9];舞狮祈福同样得到印尼政要的认可,春假期间,“印尼总统苏西洛笑盈盈地拿出红包放到舞狮张开的大嘴中,一派中国传统节日的景象”[10];越南、泰国、新加坡舞狮则分别具有“人平安、富裕、生意兴隆,驱邪免灾、祈福迎瑞、祝福祖国,纪念祖先、祭拜先贤、驱邪避害、喜庆节日”的文化特征[11]。东盟华人舞狮的核心文化内涵一脉相承,为舞狮的稳固传播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3 记述了社团传播的优势性

华人在异乡为了便于联络乡里、进行帮扶、排忧解难,社团组织应运而生。据文献记述,“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蓬勃发展的东南亚华人社团总数已突破一万个”[12]。大量华人社团组织通过舞狮活动构筑文化联结的纽带,为舞狮的传播与拓展提供了承载空间。新加坡作为华人社团最密集的国家,众多狮团也随之衍生,“新加坡有大大小小多达300个龙狮馆”[13];马来西亚成立了狮团总会,下属多地狮团分会和各地独立狮团,“今日马来西亚很多会馆和庙堂都以拥有自己的舞狮队为荣为傲”[8];越南仁义堂龙狮武术团、衡英堂龙狮团等在当地小有名气;狮团在印尼也极为普遍,“印尼全国到处都设立了舞龙舞狮队”[14];柬埔寨各地同样也成立了舞狮组织,在本世纪初华社中就有十多个醒狮团[15]。各种社团组织不断请愿以获取舞狮权益,并在筹集资金、组织人力、整合资源等方面,不断体现出独有的优势。

1.4 记述了传播环境的调适性

东盟舞狮在驱邪、祈福、纪念、节庆、庆典等生活勾连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当地社会多元文化重要的组成构件,“现在不仅是华人围观鼓掌,越来越多的泰国人也参与其中,因为他们认为舞龙舞狮会为泰国带来喜庆和热闹”[16]。文献记述,在马来西亚一般会对店堂、馆所等进行舞狮的驱邪祈福活动,还会对停放在傍边的车子进行整套的舞狮活动,民间相信狮子作为万兽之王,让狮子舞过的车辆会有好彩头,车牌号在赌博中有更高的中奖率,现场民众争相记录车牌数字用以押赌[8];在新加坡,舞狮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将本地居民所喜爱的内容融入舞狮动作和音乐伴奏中,发展为独具一格的‘星洲精武金狮’”[17];越南于占婆王国至16世纪开始,中秋成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节日间隆重举办花灯习俗,舞狮也从传统春节进中秋庆典中,同时“赢得舞龙舞狮比赛的人都会大放鞭炮庆祝”[18],在这方面文献资料做了较为丰富的记述。

1.5 记述了传播效果的显著性

多种文献记述了舞狮东盟传播的效果。“40年代后期武馆逐渐兴起,舞龙舞狮伴随产生,在当时社会情况下,能代表同乡亲族或武馆有一头醒狮或一队祥龙出游是一件荣耀的事,而且华人必定争相观看,乃至万人空巷,水泄不通”[19]。面对异域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华人有显著的祈福心理诉求,舞狮自然成为祈福的重要方式,这也成为推动舞狮发展的重要外源动力,甚至呈现了“源于国内、高于国内”的显著效果。与此同时,华人社团积极组织大型的舞狮活动及比赛,华人企业家慷慨解囊,为相关舞狮活动提供了大量资金,华侨华人热情追捧。文献记述了东盟各国舞狮传播的显著效果:马来西亚武术龙狮总曾举办了“千狮闹元宵”庆典[7];新加坡“全国平均每1万多人就有1个舞狮队”[20],“舞狮在新加坡已青出于蓝,发展胜于中国”[21];“舞狮文化在泰国受到的重视要比在中国多得多”[9];印尼舞狮1998年复苏后向当地人传播,很多印尼本土人参加到其中[22]。

1.6 记述了传播形态的创新性

“随着大陆人口外迁,传至东南亚,与东南亚各国当地文化相伴相生,又演变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东南亚各国舞狮文化”[23]。文献记述了舞狮在东盟传播的创新。(1)记述了物质层面使用器物的创新。在使用舞狮伴奏乐器上,马来地区舞狮使用了单面鼓(Rebana Ubi)、手鼓(Kompang)、塔伯拉(Tabla)、七弦琴(Veena)、加美兰(gami'lan)乐器等,越南舞狮则借用月琴、柳琴、独弦琴、仪仗、乐器等[11];在狮子制作材料上,“新加坡引进中国‘北狮’以后,用东南亚盛产的吕宋麻织成外壳”[17];(2)记述了行为层面舞狮形式的创新性。在技术动作上,以马来西亚创造的高桩舞狮为典型,“它无疑把舞狮艺术推上另一个高点,并提高动作难度和表演艺术”[25];在竞赛开发上,马来西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舞狮运动虽源于中国,但是东南亚最先开始了舞狮子比赛,建立了体育协会龙狮,制定出了国际龙狮比赛规则”[9],泰国创设了障碍舞狮、竞速舞狮比赛等多种形式,“不同场合的舞狮活动不尽相同,这主要是不同需求造成的”[9];舞狮形式上,马来西亚于1988年创作了二十四节令鼓,并与舞狮融合演进,“陪伴舞狮艺术的基本乐器是历史悠久的鼓,其擂响擎天的鼓声将增添舞狮雄壮的气势”[25],还有根据马来西亚风俗创造了新的舞狮程式,“在马来西亚,舞狮艺术与当地风土民情结合,派生出新的表演程式”[8]。文献介绍,根据沿途舞狮的需要,越南创造了“车上舞狮”的形式;(3)精神层面出现了舞狮功能增强的创新。如华人通过舞狮增强了族群认同感,“舞狮一直都是众人关注的重点,每一次过年申请舞狮表演的风波都成为报纸上的重要新闻”[7],促进华人在逆境中更为团结;泰国在婚礼上表演舞狮寓意婚后幸福,因此特别强调表演过程的零失误;马来地区的人们还通过祈祷借助狮子的超神力帮助在赌博中中奖等。这些记述都是融合了当地的精神信仰。

2 文献资料传递的舞狮东盟传播历史经验

根据拉斯维尔的传播学“5W”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受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的五要素对我国舞狮东盟传播进行分析,形成以下历史经验启示。

2.1 传播主体和受体锲而不舍的坚持:华人对舞狮传播生生不息的文化坚守

延续性是文化有效传播的基本要求,从古至今,世界上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了5000多年,至今仍生生不息,其它如埃及、玛雅、巴比伦等诸多文明皆因传播中断而永远成为历史谜团,成为人类文化的损失。作为传播主体和主要受体的东盟华人,在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初始阶段、在受到当地排斥压制的中期,均以坚强的韧性克服了重重困难,坚守着舞狮文化的传播,保障了传播的延续性,为传播奠定了重要基础。

2.2 对传播媒介应用的实效性应用:华人社团组织平台的充分利用

东盟大量的华人社团组织不仅是华人聚力的平台和纽带,更是带领华人在新域与各种势力博弈获取正当权益的组织力量。东盟华人舞狮在具备了一定基础后,能充分利用强有力的华人社团组织作为传播媒介,主流舞狮皆“狮出有名”,为传播取得显著效果提供了平台条件。

2.3 传播内容的适应性发展与创新性利用:舞狮传播践行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是文化传播的基本状态,不是任何一种文化都适应世界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在播过程中实践着文化的适应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东盟舞狮对当地器物和音乐舞蹈元素的应用、舞狮用途的拓展和时间的迁移、舞狮程式和竞赛的创新,均是舞狮内容在东盟传播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发展。

2.4 外部条件和内部动力对传播效果的保障:社会环境和舞狮优秀文化内涵的利用

东盟各国经历了各种因素引起的排华历史,在此背景下华社关闭,文化活动被禁,恶劣的社会环境成为制约舞狮传播的外部条件。东盟舞狮活动经久不衰的驱邪祈福、娱神娱人的传统文化内涵一直得到完好的保持,为东盟华人在他乡克服种种困难、寄托美好生活愿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因此,无论是初到东盟各地艰苦谋生的开创期还是在受到压制的艰难期,东盟华人始终重视舞狮活动,且愿意为舞狮活动投入人力物力,使之成为大众广泛参与的民俗活动,也使其逐渐成为东盟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坐标之一。

3 结 语

秦代以前的东盟古国文化历史几乎是依赖为数不多的石刻文字或图案等实物留存下来,这也使诸多文化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文献资料对传播人类文化的突出地位。东盟舞狮从早期的自由传播开始,操持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跨越了恶劣社会环境之后不断调适发展,实现了文化异域新生,并生生不息延续。传播的现实以华人的艰苦付出为根本,也离不开详实的文献资料记述,为中国文化向外传播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阶段,应进一步重视文献资料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细化其在记述各种社会文化中的用途,结合文化传播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不断拓展其为社会文化传播服务的应用途径。

[1] Minh Taim.THE UNICORN DANCE AT TET.Vietnamese Culture-A1970's perspective copyright 1996.Vnfamilies.

[2] 周南京,等.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法律条例政策卷[G].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520.

[3] Akh Muzakki,王 艳.印尼华裔穆斯林:一个未完成的反歧视项目[J].世界宗教文化,2012(01):69~76.

[4] 张 健.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之汉字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4.

[5] 潘少红.战后初期泰国华人进步团体探析[J].东南亚纵横,2007(10):30~34.

[6] 陈奕容. 多重动因结构:华裔留学生来华学习影响因素分析[D].厦门大学,2007.

[7] 莫光木.马来西亚华人新年习俗研究[D].暨南大学,2010.

[8] 郭淑云[新加坡].马国华人逐疫祈福的活动:民间舞狮的本土特征[G].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06.8.

[9] 盘美凤. 泰国舞狮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2.

[10] 董 力.为中国企业添彩[N].人民日报,2006-11-16:第003版.

[11] 马新宇,贺小花,李乃琼.东盟舞狮文化研究—以越南、泰国、新加坡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02):69~71.

[12] 谢成佳.对华侨华人社团的几点认识[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03):23.

[13] 司徒晓昕.网站记录舞狮舞龙历史[N].团结报,2012-1-7:第002版.

[14] 李卓辉[印尼].迎接落地生根新时代—印尼华人文化教育史话[M].雅加达:联通华文书业有限公司,2003:156.

[15] 郑 雅,杨 玲.东南亚的欢乐春节[N].南宁日报,2008-2-10:第003版.

[16] 旅游“中国年”感受不一样年味儿[N].人民政协报,2018-2-23:第009版.

[17] 关文明,陈 琦.华侨、华人体育的发展及其贡献[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4):119~125.

[18] LILY.越南会安:五彩缤纷花灯节[J].风景名胜,2008.9:111.

[19] 何思源.中国春节在东南亚节日研究[M],2013.12.

[20] 林淑英.海外华人华侨体育组织及活动状况的初步研究[J].体育科学,1996,16(03):19~24.

[21] 蔡扬武.华侨华人在体育传播中的作用[J].体育文史,1993(05):22~24.

[22] DEDY IRDAMSYAH HATTA(德蒂).印度尼西亚华人寺庙与文化传承[D].南昌大学,2015.

[23] 商秋华.舞狮文化溯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183~184.

[24] 文平强.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传承与创新[J].东南亚纵横,2013(07):50.

A Survey of the History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Lion Dance ASEAN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LIU Xiao1, HUANG Dongjiao2, TANG Minghuan2

1.Beibu Gulf University Library, Qinzhou Guangxi, 535011, China; 2.Teaching Department of Beibu Gulf Sports University, Qinzhou Guangxi, 535011, China.

In order to better highlight the application of literature material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dissemination of my country’s lion dance in ASEAN is used as an empirical case, and it strives to presen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literature on lion dance in ASEAN.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ASEAN lion danc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aims to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and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literature material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Literature; Lion dance; Sports communication

J722.215

A

1007―6891(2021)03―0088―04

10.13932/j.cnki.sctykx.2021.03.18

2020-05-16

2020-07-15

2018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体育类)《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研究》(18BTY131)。

猜你喜欢

文献资料舞狮华人
何为“华人”?
迷宫弯弯绕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舞龙舞狮进校园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舞狮
浅谈文献资料的特点和作用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表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