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工伤预防 小投入撬动大效应
2021-01-29绵阳市人社局
2020年,绵阳市人社局首次开展工伤预防工作。通过“六位一体”措施,实施“包围式”宣传、“定制化”培训,补齐了“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中的“预防”短板,工伤预防影响力大幅提升,工伤预防队伍初步建立,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小投入撬动大效应。截至2020年底,全市工伤保险新增参保2.22万人,44家工伤预防参与重点企业工伤事故数量减少22起,降幅26.6%,工伤保险待遇支出比上年同期减少55.2万元,实现了“两增两降”预期目标。
重点领域定制
绵阳市人社局、市社保事务中心分析比对工伤认定和近两年来工伤待遇支付情况,研判工伤事故高发行业领域,将电子、机械、化工、交通环卫、仓储物流、建设施工领域等高风险行业和尘肺病重点行业企业纳入项目实施。依托开展项目启动会、专家工伤预防讲座、企业现场调研分析会,搜集企业安全生产中的痛点、难点,组织项目实施方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进机关、进行业协会,有针对性地请专家深入企业高危工种岗位开展现场巡查,为企业“量身定做”培训课程。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员特点,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故事说理和小组讨论等授课形式,让企业职工掌握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组织专家深入重点企业开展现场生产环境危险因素评估,从“人—机—物—环—程”五个生产环节识别事故隐患,拟制预防控制措施,制定个性化培训教材。2020年共开展各类培训43场,深入110个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参加培训人员共计4000余人。
专业队伍推动
绵阳市人社局会同财政、卫健、应急等部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伤预防重大事项,为深入开展工伤预防提供保障。从全市各行业聘请了8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担任工伤预防宣传大使,企业家和绵阳市政府领导共同出席启动仪式,彰显了企业负责人和政府领导对工伤预防的重视。组建工伤预防培训专家库,由来自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意外伤害急救、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的91名专家进行培训授课。由竞标中选的两家第三方机构依据《绵阳市2020年工伤预防实施方案》《工伤预防培训项目服务协议》要求开展工伤预防“全方位”宣传和“定制化”培训,保证工伤预防效果的落地落实。同时,公开招标选取有资质的咨询公司对项目实施成效进行评估验收,形成评估验收报告。
特色社区引领
绵阳市经开区桃园社区常住人口1.5万人,务工人员就有近万人,大多数人在社区内和周边的企业工厂上班。为扎实推进工伤预防进社区工作,2020年9月,桃园社区成立了全市首个工伤预防特色社区,形成了可知、可视、可触、可感的实景工伤预防宣传培训阵地,并聘请安全生产专业的志愿者,定期开展工伤预防培训。绵阳市人社局给予桃园社区一定的资金补助,组织社区居民到企业实地观摩学习安全知识,经常性开展安全生产知识讲座,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安全生产意识和维权意识。
特色基地警示
发挥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的专业优势,规划建设了首期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该基地以警示教育文化长廊为载体,设置工伤保险政策、安全标识标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等专栏,开展职业病个人防护用品正确选择与佩戴使用模型展示,配备安全带体验系统、安全帽撞击体验、心肺复苏示教模型等体验设备。
社会宣传包围
面上采取“包围式”策略,点上做到主要企事业单位百分之百深入、主流媒体百分之百参与、重点企事业单位职工百分之百知晓的三个“百分之百”;突出搞好线上宣传与线下宣传相结合、定向宣传与全面宣传相结合、集中宣传与主题宣传相结合、企业宣传与社区宣传相结合。2020年共制作工伤预防标语200条,报社多媒体宣传栏124块,定制各类纪念品7000份等。
今年,绵阳市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手段在工伤预防中的应用,开发工伤预防信息系统,开设工伤预防微信公众号,开发预防培训课件和视频教材,提高宣传培训对象的精准度,进一步增强示范基地和警示基地的引领作用,提升工伤预防的效能,促进安全生产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