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及危险因素

2021-01-29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34期
关键词:锐器护士护理人员

胡 涛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江西赣州 341000

护士作为一类高危职业群体,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较高的职业暴露风险,职业暴露问题轻则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严重的可能给护理人员产生终身影响[1]。如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期间接触了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致使自身被传染。对于从事血源性职业的护理人员,较多疾病可通过血液传播,同时存在针刺伤、体液污染等风险暴露问题[2-4]。通过调查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并掌握职业暴露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有利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干预,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降低职业暴露问题的发生率。基于此,本研究对赣州市人民医院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而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并上报的103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男2名,女101名;年龄18~47岁、平均(29.36±4.63)岁;工作年限1~25年,平均(8.39±2.19)年;大专43名,本科60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25名,护士60名、实习护士13名。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通过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系统,调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护理人员数据,对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分析、职业暴露类型、职业暴露发生场所、暴露时从事的医疗活动以及暴露源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选取同期未发生职业暴露的103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分析其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 检验及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分析

护士60名(58.25%)、护师有25名(24.27%)、主管护师有4名(3.88%)、副主任护师有1名(0.97%)、实习护士有13名(12.62%),护士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人员。

2.2 职业暴露发生场所分析

病房78名(75.73%)、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8名(7.77%)、门诊输液室6名(5.83%)、手术室9名(8.74%)、其他区域2名(1.94%),病房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场所。

2.3 职业暴露类型

锐器伤92名(89.32%)、黏膜接触7名(6.80%)、破损皮肤3名(2.91%)、完整皮肤1名(0.97%),锐器伤是主要暴露方式。

2.4 暴露时从事的医疗活动

处理器械时9名(8.74%)、注射时16名(15.53%)、处理医疗废物时38名(36.89%)、采血时7名(6.80%)、拔针时13名(12.62%)、手术时7名(6.80%)、其他情况13名(12.62%),处理医疗废物是导致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

2.5 暴露源情况

梅毒阳性8名(7.77%)、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39名(37.86%)、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1名(0.97%)、暴露源情况不明17名(16.50%)、暴露源阴性38名(36.89%),HBsAg 阳性是主要的暴露源。

2.6 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暴露和未发生职业暴露的职称、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业防护教育频次及医院对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7 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β=-0.447,OR=0.855,95%CI=0.410~0.917)、职业防护教育频次(β=-0.426,OR=0.768,95%CI=0.346~0.836)以及医院对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β=-0.377,OR=0.548,95%CI=0.517~0.724)是职业暴露的保护因素(P<0.05),即护理人员文化程度越高、职业防护教育越频繁、医院越重视职业防护,则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越小(表2)。

表1 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2 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与普通人群相比,医务人员在参与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因为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血源性疾病风险性更高,约为普通人群的2~19倍[5-6]。研究表明,常见传染性疾病中,2.50%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40.00%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与HCV 感染均源于职业暴露[7-10]。因此,职业暴露中对医务人员危害最大,最常见的血源性病原体是HBV、HCV、HIV[11-12],与病死率也有一定关联[13],应特别重视。对此加强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本研究数据显示护理人员职称越低,则出现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可能性越大,分析与血源性操作经验、护理操作规范性有关。职业暴露发生场所方面,病房血源性职业暴露最多,表明病房是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原因为病房是患者的主要停留场所,也是开展护理服务的主要场所。暴露类型中锐器伤最多,与相关文献[14]报道一致;暴露时所从事医疗活动,36.89%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尤其是处理锐器时,主要因为护理人员在注射和拔针后习惯于将医疗废物进行二次分类,以及使用中的锐器盒盛装超过3/4 仍在使用导致;暴露源方面,37.86%为HBsAg 阳性,7.77%为梅毒阳性,证实乙肝是主要暴露源。文化程度、职业防护教育频次以及医院对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是职业暴露的保护因素。

结合对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需要积极采取多角度的预防措施,具体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不断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针对实习护士、进修护士或者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职业暴露风险培训教育,持续性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每个月对不同科室血源性职业暴露问题进行分析,并选择出典型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小组讨论、现场分析或者模拟演练等方式,让护理人员提高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重视,客观认识到职业暴露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促进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还可以开展职业暴露预防措施培训会议,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如血源性护理工作过程中应严格佩戴无菌手套,降低患者血液或体液可能引起的护理人员皮肤污染;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护理完成后及时使用清水冲洗、洗手液或者肥皂洗手等,促进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15-17]。②完善科室护理与管理制度,如建立职业暴露上报制度、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方案等。完善不同患者入院信息登记,对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做好标记,提高职业暴露预防的针对性。③业务考核与培训,定期考核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规范性与业务能力,结合考核结果做好针对性业务培训,持续性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18]。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较多,需要重视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管理,降低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

猜你喜欢

锐器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强化实训室管理及多元化职业防护教育对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一种可视限高安全锐器盒的设计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