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01-29徐芳佳
徐芳佳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使得血管狭窄甚至堵塞,导致心肌血氧供给不足而引发的疾病,具有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等特点。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较大,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2]。早期有效的心脏康复训练,是避免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依据患者心功能等级与实际病情,制定详细的、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旨在促进患者康复[3]。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纳入标准:(1)符合WHO有关冠心病诊断标准[4],并经冠脉造影证实者;(2)年龄≥60岁者;(3)患者同意参加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急性脑血管病变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54±3.22)岁;心功能分级:II级20例,III级15例,IV级6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55±3.21)岁;心功能分级:II级21例,III级16例,IV级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密切观察用药不良反应;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食物为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其对康复锻炼的重视;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照护,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2)康复活动方案制定:根据患者心功能水平及入院期间一般活动状态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3)心功能II级:鼓励心功能II级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入院后1~2 d行简单的平地行走100~200 m锻炼,并随着病情缓解逐渐增加步行距离,入院3~4 d行上下楼梯训练,活动量以不引起胸闷、心慌为宜。(4)心功能III级:鼓励心功能III级患者进行床上翻身训练,入院1~2 d活动肩部、颈部及双上肢,入院3~4 d依据身体恢复情况行床边站立、移步等活动,待患者心功能恢复至II级时,依照II级康复内容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5)心功能IV级:严格限制心功能IV级患者活动,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入院1~2 d行简单的床上翻身、肢体被动活动,入院3~4 d指导患者行脚、踝关节主动活动,入院5~6 d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等呼吸运动,入院7~8 d协助患者下床,行床边站立,20 min/次,2次/d,并指导患者进行进餐、洗漱等日常生活练习,运动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心率、面色变化,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立即停止训练。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干预前和出院前1 d运动耐力及心功能。(1)运动耐力。患者在平坦、长直的走廊步行,记录6 min步行距离,若患者出现胸痛、步态不稳、面色苍白等症状需及时停止测试。(2)心功能。采用心脏彩超检查测定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3)统计两组卧床时间、应用扩血管活性药物(硝酸甘油等)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运动耐力比较
两组干预前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6 min步行距离比较(±s) m
表1 两组6 min步行距离比较(±s) m
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 P 22.889 39.957 0.000 0.000 tP干预前42.59±5.31 43.24±5.33 0.553 0.582干预后223.54±50.34 365.52±51.37 12.640 0.000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干预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心功能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41)LVEF(%) LVEDD(mm)tP干预前45.82±5.67 47.53±5.68 1.364 0.176干预后52.06±8.54 62.53±8.56 5.544 0.000干预前65.52±8.19 64.33±8.17 0.659 0.512干预后48.53±6.51 42.37±6.50 4.288 0.000
2.3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卧床时间、应用扩血管药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慢性心脏疾病,以胸痛、胸闷、心慌为主要表现,常与体力活动增加、情绪激动、大量吸烟、酗酒等因素有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5]。以往康复护理认为体力活动只会对患者病情产生不利影响,常常限制患者运动锻炼,易增加静脉血栓、便秘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患者康复。而有研究发现,对不同患者实施个体化康复锻炼指导,可提高其心功能储备、冠脉血流量,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6-7]。
表3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P卧床时间(h)76.84±10.52 68.53±9.54 3.745 0.000应用扩血管药物时间(d)11.23±3.01 9.24±2.51 3.251 0.002住院时间(d)15.23±3.14 12.33±3.02 4.262 0.00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小于对照组,卧床时间、应用扩血管药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王晓燕[8]研究表明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分析原因在于实施个体化早期康复锻炼,依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及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锻炼方案,使得锻炼方案更具可实施性、合理性,更加符合患者康复需求,且可避免因过度或盲目锻炼而引发的不良事件[9]。个体化早期康复锻炼实施前通多对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正确认知康复锻炼在疾病防治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锻炼,并发挥家属辅助与督促的作用,为康复锻炼的持续性提供保障。本研究在患者入院后即指导其进行床上翻身、被动活动四肢等简单活动,利于早期建立心脏侧支循环,改善缺血心肌灌注状态,从而减少扩血管药物应用时间,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10]。针对心功能不同的患者,指导其循序渐从床上活动过度至步行训练、爬楼梯等,由被动运动过渡至主动运动,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提高患者心肌运动耐量,从而提高运动耐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早期个体化康复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运动耐力,促进其心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