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电干预结合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Barthel 指数的影响

2021-01-29葛孟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6期
关键词:患侧痉挛偏瘫

葛孟艳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洛阳471000)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升,急性脑卒中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病亡率较以往明显降低,但治疗后需要漫长的康复期,因此出院后的康复方式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起到重要影响。目前用于辅助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方式较多,主要可分为药物治疗和功能康复训练,其中生物电干预能从肢体功能及抗痉挛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1]。良肢位摆放是从治疗护理角度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或姿势,目的是帮助患者更好地保持肢体功能。有临床研究证实,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行良肢位摆放,能使偏瘫后的关节更为稳固,从而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痉挛[2]。本研究就生物电干预结合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Barthel 指数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2 月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1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脑卒中诊断标准,伴有偏侧麻木、半身不遂、口齿不清等偏瘫典型症状;排除多器官功能衰竭、精神障碍及肢体不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 例和观察组35 例。对照组男 20 例,女 16 例;年龄 47~79 岁,平均(63.01±5.43)岁;单侧偏瘫:左侧20 例,右侧16 例。观察组男 19 例,女 16 例;年龄 47~81 岁,平均(63.08±5.75)岁;单侧偏瘫:左侧18 例,右侧17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康复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脑卒中基础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脑卒中危险因素对症干预,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 版中脑卒中防护部分开展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和不同风险因素严格选用药物,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同时采用小牛血蛋白提取物营养神经。

1.2.1 对照组 在康复治疗基础上施行良肢位摆放。方式如下:(1)由1 名急诊科医生、1 名康复科医师、2 名内科护士、2 名康复科护士组成良肢位护理小组,邀请1 名神经内科康复专家以培训形式讲解脑卒中偏瘫良肢位摆放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组内护士经考核及格后才可实施;(2)患者站立时采用肩带或Bobath 手托起患侧上肢;(3)患者坐于轮椅或椅子上时将患侧上肢放于椅子扶手上,用枕头支撑分开双手,双腿置于地面或轮椅踏板上,脚趾始终朝向前方;(4)当患者坐在床上时,用被子支撑后背保持上身直立,并用被子支撑患者手部和前臂,小腿伸直维持双足尖对称;(5)健侧卧位时,患侧膝关节、髋关节屈曲位,患侧下肢在下,健侧膝关节与髋关节呈90°屈曲,髋关节与腰背部垫软枕,坐直后微向后仰,肩部稍向前伸,手指分开自然置于床上;(6)仰卧位时,患侧髋部与腰部垫软枕,大腿稍内旋,保持双侧足尖对称,下肢垫软枕使膝关节呈屈曲位,头部微偏向患侧。12 d 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5 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生物电刺激,仪器为广州美雅斯美容设备有限公司HPT-1 生物电理疗仪。将电极Ⅱ置于患肢足底,将电极Ⅰ置于治疗师足底,治疗师通过环揉法、滑指法作用于患侧上臂、前臂、大腿及小腿肌肉群,同时以相同手法刺激患侧肩、肘、腕部、髋、膝等关节肌肉,每处刺激时间为1 min;同时采用按揉手法刺激肩井、肩髂、太冲、昆仑、阳陵泉、足三里及左右膝眼等穴位,每穴刺激15 s。每天生物电治疗时间为良肢位摆放训练结束后,每次2~3 个循环,生物电脉冲宽度和刺激频率根据患者耐受度进行调节,以患者感到麻痛感为宜,12 d 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5 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1)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通过Barthel 指数[3]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该表共100 分,分数与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呈正比。(2)肢体功能:治疗前、治疗2 个月后,通过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4]从上肢(66 分)、下肢(34分)两个维度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总分越高患者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 2 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 指数提升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分,)

组别 n对照组观察组36 35 32.810 64.020 0.000 0.000 t P治疗前 治疗后 t P 26.32±2.54 27.34±1.85 1.930 0.058 48.79±3.23 62.58±2.68 19.548 0.000

2.2 两组Fugl-Meyer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Fugl-Meyer 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 2个月后,观察组Fugl-Meyer 评分提升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Fugl-Meyer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Fugl-Meyer 评分对比(分,)

组别 n对照组观察组36 35 22.683 26.808 0.000 0.000 t P治疗前 治疗后 t P 40.31±4.05 39.89±3.78 0.451 0.653 74.58±8.11 86.01±9.45 5.474 0.000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早期的典型症状为患肢肌张力异常增加,其中以弛缓性偏瘫最为常见,患者由于上肢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痉挛表现出异常运动模式。随着医学的进步,大部分脑卒中患者通过手术、药物治疗均能延长生存期,但由于神经功能受损,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言语功能及肢体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根据临床经验,若任由脑卒中患者肢体随意摆放可加重肌张力和肢体功能异常程度,不利于后期恢复。良肢位摆放是脑卒中早期治疗的常用措施,能有效抑制患肢痉挛模式,从而预防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及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5]。因此,本研究采用生物电刺激联合良肢位摆放治疗方式,观察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 指数、Fugl-Meyer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生物电干预结合良肢位摆放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中医认为卒中患者多因脑脉痹阻、气血逆挛致血溢于脑[6]。中医针灸和推拿通过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具有悠久历史,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生物电治疗是结合中医经络学和西医反射学基础上形成的新型治疗方式,遵循生理学原则和人体脉络走向,通过中医手法和适量电刺激促使患者气血通畅、缓解因腱反射造成的肌肉痉挛、萎缩等并发症,达到改善患者肢体活动功能的目的[7]。李江坤等[8]研究表明,采用生物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5 个疗程后,其下肢和上肢运动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肌张力也得以缓解,提示生物电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方面的良好效果,但该研究并未对相关作用机制进行阐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3 个方面:(1)治疗师按摩手法和生物电刺激相结合能活血化瘀、疏通痉挛,通过反复刺激促进患侧血液循环,活化细胞,恢复人体的电位平衡;(2)生物电刺激能增加人体肌肉收缩力,利于受损肌肉组织和肌力恢复;(3)良肢位摆放训练后进行生物电刺激,能缓解患者劳累积累、刺激神经兴奋性,结合按揉刺激外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缓解肌肉痉挛,从而改善脑卒中半身不遂、手足萎痹等症[9]。综上所述,生物电干预结合良肢位摆放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临床应用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患侧痉挛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漫画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