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思维:借助图像表征促进数学理解
2021-01-29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麒麟科创园学校肖蓉蓉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麒麟科创园学校 肖蓉蓉
学生在学习中,主要依赖于视觉方式获得信息。视觉可以让信息的呈现更直观、更便捷,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视觉材料,吸引学生去探寻数学规律,提升运用图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发展学生视觉意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规律的发现源于学生大脑中已有的视觉意象,学生调用储备的知识,让视觉思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效能。因而教师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数学活动的开展,激活学生的数学视觉意象。教师可以用直观的图形、实物的展示、动画的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视觉意象,激活学生的视觉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图形表征向符号表征发展。
如在苏教版一上《认识1~5》一课的教学中,教者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如何用1~5 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1~5 各数的形状像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教师分别用铅笔、鸭子、耳朵、红旗、秤钩与数字1~5 联系起来,让学生从抽象的图形中感受到数与量的有机融合。教师要经常激活学生的视觉意象,让他们对数学材料充分感知,从而建立概念意象。又如在学习苏教版三下《认识年、月、日》一课的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大家天天接触年、月、日,对这些时间单位较为熟悉,你能说说哪些有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吗?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激活学生的视觉储备,了解他们存在的困惑。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变式训练,强化学生的视觉意象,让他们能从中探索数学的本质规律。
二、培养视觉思维能力
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递,还要将视觉思维“教”给学生,要为他们搭建促进思考的平台,搭建探索的“脚手架”,让学生的思维拾级而上,从而能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将知识通过讲解、演示的方式“教”给学生,但“授鱼”不及“授渔”,教师教给学生知识远不如让学生通过思考掌握得更牢固。教者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建立初步的视觉意象,并在教师的要求下步步深入,借助于线段图、矩形图等清晰地呈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克服思维消极定势
视觉记忆会对视觉感知有一定的诱引效能,这就是所谓的视觉思维定式。学生在看、想、画的数学活动中能成功地解决问题,当遇到相类似的问题时,他们还会按照固定的思路去探索问题。但是这种思维定式也会具有消极作用,让学生受到表象的迷惑,束缚了创造性才能的施展,影响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进程。如在探索分数乘分数的知识时,很多学生受消极视觉思维定式的不良影响,会采用线段图的方式去探索问题,但这种方法不是万能的,有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问题的条件与形式,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展开探索,从而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属性,要通过一题多变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拓展,让学生能清晰地理解概念的外延。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质疑问题,通过比较、分析、猜测、验证,不断完善自己的解决思路,从而提升自己的视觉判断、辨析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视觉材料,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算理算法,提高运算的准确率。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通过变式消除视觉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