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尿酸与肌酐比值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1-01-29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病程颈动脉斑块

邵 晨

脑卒中是我国糖尿病病人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病人的卒中风险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4倍[1],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2],相关研究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对脑梗死的发病有预测作用,同时有助于脑梗死病情的评估[3]。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SUA的清除通常受肾功能影响,因此,本研究选择血清尿酸与肌酐比值(SUA/SCr)作为分析指标,旨在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病人中SUA/SCr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探讨SUA/SCr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临床预测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入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2型糖尿病病人127例,其中男63例,女64例,年龄(62.82±9.32)岁。根据病人颈部血管彩超结果,按照颈动脉IMT水平分组,IMT≤0.9 mm为正常组(G1组),1 mm≤IMT<1.50 mm为内膜增厚组(G2组),IMT≥1.50 mm则表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若为强回声斑块则为稳定斑块组(G3组),若出现溃疡斑块,混合回声等回声与低回声为不稳定斑块组(G4组)。其中G1组31例,G2组32例,G3组33例,G4组31例。各组间年龄、性别均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 糖尿病诊断依据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进行判定。病人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11.1 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 mmol/L;依据WHO标准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水平≥11.1 mmol/L,如无症状者需再测一次予以证实后才能确立诊断。

排除标准:(1)年龄<18岁,糖耐量异常或1型糖尿病病人,其他类型糖尿病病人;(2)近期泌尿系感染或结石病人;(3)慢性肾脏疾病病人,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4)近期使用过影响尿酸代谢或肾毒性药物的病人,如利尿剂等;(5)糖尿病急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6)伴发急性脑血管病、睡眠呼吸障碍、严重肝硬化、血液系统疾病、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严重感染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病人。

1.3 方法 收集所有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及入院后次日清晨的空腹静脉血,检测SUA、SCr、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BG)。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q检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间各代谢性指标的比较 各组间糖尿病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1组、G2组0.05);而各组间HbA1c水平G1组G2组>G3组和G4组(P<0.01);SUA/SCr比值 G1组均小于G2组、G3组、G4组(P<0.01)(见表1)。

表1 各组间各代谢性指标的比较

分组nTG/(mmol/L)LDL-C/(mmol/L)HDL-C/(mmol/L)UA/(μmol/L)SCr/(μmol/L)SUA/SCrG1组312.92±0.302.43±0.510.98±0.16316.13±30.4168.40±18.784.18±0.43G2组323.03±0.323.44±0.68∗∗0.83±0.13∗∗320.63±50.9468.84±22.805.05±0.97∗∗G3组333.04±0.353.62±0.69∗∗0.72±0.10∗∗△△324.67±47.6771.3±15.804.95±1.26∗∗G4组313.09±0.413.75±0.82∗∗0.67±0.10∗∗△△338.20±50.4071.06±21.715.21±1.03∗∗F—1.2523.8837.261.350.185.66P—>0.05<0.01<0.01>0.05>0.05<0.01MS组内—0.1210.4680.0162090.301396.9420.954

2.2 颈动脉IMT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病程、HbA1c、LDL-C、SUA/SCr可能是IMT的风险因素(P<0.05~P<0.01),HDL-C是IMT的保护性因素(P<0.01)(见表2)。

表2 IMT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HbA1c、糖尿病的病程以及LDL-C为IMT的风险因素,而HDL-C为保护性因素。在血糖变化方面,我们并没有看到FBG和IMT的相关性,而病程和HbA1c却与IMT相关,这充分说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慢性过程及血糖波动对于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涉及的机制可能为氧化应激、循环中葡萄糖的持续增加,动脉壁中蛋白质基质糖基化的延长过程,然而血管壁胶原纤维的周转率较慢,因此血糖变化对大血管的影响需要数年才能得到明显的有害或有益的临床结果[4];目前认为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高危因素[5],HDL-C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过程,而逆转运的直接作用是清除动脉管壁上附着的胆固醇,HDL-C的增加是动脉硬化的保护性因素[6],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 目前认为SUA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过程发挥重要作用[7-9],但是我们的研究并未在这部分病人中看到SUA的差异性,这和我们选择的样本量较小有关,考虑到SUA的改变可能受到肾功能的影响,我们对SUA/SCr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SUA/SCr是IMT的风险因素,这说明SUA/SCr的变化较SUA可能更为敏感。近期的研究[10]表明,SUA/SCr在预测2型糖尿病病人慢性肾脏病发病方面优于SUA,而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方面,SUA/SCr的变化较SUA更为敏感。SUA水平的升高可以诱导胰岛素抵抗[11],另一方面,高胰岛素血症也可以通过减少肾脏对SUA清除增加SUA水平[12],我们的研究结果看到SUA/SCr与HbA1c变化的一致性,可能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糖尿病病程、HbA1c、LDL-C、SUA/SCr是IMT的风险因素,HDL-C是IMT的保护因素,在2型糖尿病伴有大血管并发症的病人中SUA/SCr的变化较SUA更为敏感。

猜你喜欢

病程颈动脉斑块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