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路径研究

2021-01-29徐礼志

江西农业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陕西省农业农村

徐礼志,李 丽

(延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0 引言

在深刻把握现代化乡村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下,党的十九大上再一次提出了对“三农”问题的重大方针和政策部署。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乡村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其中重点是强调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实际,注重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进行,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1]。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出现了衰落的趋势,农村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城乡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因此,从建立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绿色观光农业、强化农业科技力量支撑等方面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针对我国特色鲜明的农村产业形态的要求,对农业产业发展要求精准定位,促进经营管理体系不断改进,促进当地农村产业升级,进而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就业,丰富产业结构体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要营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通过产业融合发展、经济能力提升来创造更适合长久居住、空间布局与农村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活环境。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数据整理出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状况,对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区域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陕西省乡村战略发展的启示与建议,有利于发现当前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推进发展的不足之处,对于未来陕西省在乡村问题上如何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布局、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生产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文献整理可以发现,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形成了以解决农村问题为关键点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路径。(1)以促进产业建设为基础,着力提升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祝雪娟等[2](2018)认为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从建设产业园区入手,构建乡村产业体系。魏宣利[3](2018)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说明,认为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石,乡村问题的特殊性需要以田园为综合载体,示范推动产业融合发展。(2)以人才振兴为重点,促进农业高素质发展。刘合光[4](2018)认为要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就必须打造好乡村人才队伍,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3)以生态建设为保障,实现农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魏志民等(2018)表示,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村生活垃圾随处丢弃、垃圾清理不及时的现象还十分严重。需要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开展农村污染防治培训,探索农村垃圾处理的有效解决方案,努力实现乡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2]。(4)以文化振兴为重点,提高乡村基础文化水平。有关专家学者从文化对农村的影响上进行了说明,认为乡村文化是振兴乡村的首要目标,沈一兵[5](2018)认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文化自信是乡村文化振兴之根本。(5)以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健全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张东河等(2018)针对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等问题,通过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严格执行责任问责制度,建立一批爱农村,真正为农村农民服务的基层组织[2]。

1 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概况及区域差异化分析

1.1 乡村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现状

首先是在产业融合振兴方面,陕西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深入推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重点工程,以加快培育苹果产业为代表的特色果业产品、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特色畜牧业、以大棚栽培技术为主的基础设施配套农业,因地制宜地做精、做优、做强,大力发展茶叶、魔芋、中药材、核桃、红枣等系列产品等多地域特色产业。但是目前的发展现状是现代农业产业的综合发展能力相对较弱,产业融合度较低,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较低,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仍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基础医疗卫生、教育活动方面城乡之间差异明显等问题[6]。城市农村布局存在差距,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资本、技术、人才都向城市集聚。在基层组织的人才利用和培养上,虽然建立了村书记驻村工作机制,全省根据不同地区的乡村振兴任务,重点向一些难度高、任务重的乡村拓展,但仍存在基层培训体制不健全,人才资源总量少,农村人才素质普遍不高的问题。当地农民受农村本土文化影响较大,传统农业观念影响根源深厚,农村农民的思想素质文化意识浅薄,农村基层人民对传统农村农业的看法仍停留在过去。在推进生态振兴上,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农村垃圾污染未得到有效处理的现象较为严重。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发展力度较小,对湿地、森林资源的污染破坏现象仍然存在,缺乏相关的责任问责制度,难以实现农村农业绿色、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基层的组织队伍振兴上,加强处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县乡党委定期组织排查并及时研究解决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矛盾问题。部分乡村仍然有一些软弱涣散村组织和党组织,对乡村振兴任务没有重视起来,没有尽到基层组织应尽的责任,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实施。

1.2 乡村地区发展的对比分析

1.2.1 陕西省与江苏省乡村地区发展情况对比分析 陕西省作为西部的门户,“三农”发展能力相对于东部来说较弱,现代化进程推进缓慢,而江苏省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具有一定的地理区位优势,是全国较早探索农村工业化的省份,同时也是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7]。在研究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问题上,可以与江苏省地区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一些借鉴经验。

从图1可以看出,江苏省农业生产总值大幅高于陕西省,由于地域差异所带来的农业发展程度的不同,江苏省属于我国较早探索农业现代化的省份,农业科技水平技术高,农业机械化生产力高[8]。2016年全年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迈入7000亿大关,到2018年生产总值为7162亿元,增长速度趋于平缓。而陕西省2016年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为3000亿元,远远低于江苏,到2018年产值达3239.99亿元,增长速度高于江苏。2019年,江苏省新建高标准农田23.33万hm2,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大,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达86%,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达69.1%,全年有效灌溉面积达419.7万hm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114万kW[9]。

图1 陕西省和江苏省农林牧渔生产总值对比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2015年陕西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88.91元,而同年江苏省高达16256.70元,到2018年陕西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13元,江苏地区则达到了20845元,远远高于陕西省同期水平。两省存在的较大差距,这与江苏省较早地推进了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有密切关系。同时,两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增加与深入实施农村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密不可分。

图2 陕西省和江苏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分析

2008年以来,江苏省坚持以提质增效为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农村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从产业发展来看,推进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了广大农民收入的增加,拓宽了就业渠道。2019年江苏省共有省级以上农业企业836家,实现近3000亿元销售额,促进了约550万农户实现收入增长。近年来,江苏省各地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政策,强化农村产业工作有序推进,大力支持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拓展乡村地区农产品销售服务渠道,打造区域品牌特色,促进传统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到2019年创建省级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40个左右,建立优秀示范村400个,年产品线上交易额610亿元,休闲观光农业综合收入达640亿元,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过58.7%。同比陕西省近年来全省共创建了38个农业产业园区、34个休闲乡村、24个特色产业小镇,总体发展水平处中等水平,但产值较江苏省而言略显不足。截止到2019年,江苏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数量达823家,高于陕西省115家,培育高素质农民数量达200000人,农民合作社数量也远远高于陕西省[9](表1)。

表1 2019年陕西省和江苏省农业产业化水平对比分析

陕西省因地制宜,突出地区特色,不断探索并且加大优势果品产业综合发展投入规模,积极发展生态园林果品产业。通过数据分析可知,2017年全省果业生产增加值432.5亿元,占全省果品种植业增加值的33.1%;2019年全省果业增加值509.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3亿元。农林果业发展速度较快,其中苹果产业为陕西省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占比约为64%,果业成为促进全省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乡村文化旅游作为促进新型农业发展的后起之军,创造经济与发展能力与日俱增,数据统计显示,陕西现有33个省级旅游示范县、130个旅游特色名镇、23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万余家农家乐、1000余家特色民宿和12家4A级乡村民俗类景区。2019年前3季度,陕西省乡村旅游共接待2.59亿人次,同比增长20.1%。农业观光旅游正在发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之一。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有所改观,在进行全省农村居住环境整治过程中,改造农户厕所,建立无害化厕所成为首要任务。到2018年底,全省共累计建设卫生厕所415.17万座,卫生户厕普及率58.7%,大大改善了农村基础人居环境条件,其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无害化卫生厕所312.47万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44.2%。而反观江苏省2018年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高达94%[10]。通过数据分析可知,虽然陕西省农村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但农村人居环境还存在较大不足。

1.2.2 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区域乡村路径发展差异对比 因不同地理气候环境、风俗习惯、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特色的乡村风格,把陕西省分为陕南、关中、陕北3个区域进行探讨,针对各个区域的风格特色及其影响,分析了不同农村地区的发展趋势和差异。

1.2.2.1 陕南地区 陕南地区主要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3市。汉中市主要以农业休闲观光为主要发展方向,结合发展旅游服务,把休闲农业同旅游观光相结合,促进农业经济协调发展。通过“休闲农业+特色产业”相融合,促进乡村振兴[11]。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从乡村农业体验、生态旅游、农业科技参观等方面,以休闲观光为主体,在交通、饮食、住宿、服务上加大保障力度。景区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培训后持证上岗,提升地区休闲农业的水平层次,推动农村休闲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如江塝茗园是休闲农业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较好的区域产业,该园区主要以休闲放松、茶文化、生态观光作为发展理念,着力打造茶乡与传统茶文化相结合的发展区域,在产业发展方面,依托茶园着手建立茶产品加工相关企业,将茶产业发展与生态观光旅游相结合。在园区的发展带动下,农业旅游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农业旅游接待能力增强。

安康市以小规模农户为基本,通过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现代农业与经营主体的有机结合,依靠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实力带动小农户来实现。在财政政策项目上优先支持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在用地、融资等难题上研究解决办法对策,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投资力度,以资本资源带动农业产业。按照相关农业政策,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能力。在全市成功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7个,按照产业发展需要,建设各级现代新型农业园区620个,建立健全新型农业合作社1860个,培育新型职业技术农民5940余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安康市进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商洛市农业发展综合能力较强,以种植养殖相结合,长期作物与短期作物相对应,一二三产业相融合,优先培育农村试点,以点及面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快让群众主体加入产业链内,以确保更多农民实现就业增收的愿望[12]。其中木耳小镇柞水县,通过投资建立“支部+集体经济”和“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把问题解决的重点放在如何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以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新模式,推进旅游、光伏、金融、电商等多种产业振兴的业态良性发展。

1.2.2.2 关中地区 陕西省关中一带,着力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乡村农业综合产业链。及时生产优质产品以应对当前时期消费市场的需求,依托临潼特色农产品石榴、夏季时令水果阎良甜瓜、彬县大晋枣等一批全国有名的优质农产品。将关中的农业科技资源应用在培育与栽培方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利用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一批优质、高质农产品。同时,支持大力发展地方产业,建立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让农业与产业相关联,打造一系列以关中区域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通过中心城市的带动,建立多个文化旅游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以关中文化特色为宣传,开发出具有关中特色民风民俗的乡村文化,以此为基础衍生出系列旅游纪念品,带动旅游特色小商品加工产业和服务业的有机整合[13]。

1.2.2.3 陕北地区 由于地区区域差异农产品流通方面的限制,该区域最主要的就是要规划好农产品的流通方式,根据地方需求,推行农产品直接与超市对接,农产品直接与社区、学校食堂相对接,采销同步的经营管理模式。作为果业富裕的地区,陕北地区苹果产量大、质量优,实施苹果产业现代化,提高苹果产销数量,增加苹果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积极发展现代电子商务产业,从线上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积极引进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并在政策导向上给予大力支持[14]。

2 陕西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2.1 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1 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较低,乡村旅游发展面临困难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相关产业方面的发展尤为重要,只有扎实打好乡村经济基础,才能有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15]。而陕西省在产业振兴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也相继突显,主要表现在农村经济存在产业关联链联合不密切,第一产业仍占相当大比重。当前形势下全省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重大问题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产品的需求关系得到升级,出现了有效供给不足的现象,部分乡村在引进企业后的环境承载力压力增大,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没有得到普及。农民的传统增收动力减弱,农村新生产业发展趋势不足,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渐显著的同时,农业科技创新资本投入低[16]。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仍然以传统经营模式为主,电子商务产业未能开发到位,产业之间融合度不高,农村产业结构体系没有构建到位。引进的部分龙头企业生产产品科技含量低,大部分产品产业链延伸困难。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加联系较弱,农户难以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福利。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缓慢,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弱,科技水平高、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相对较少,产业经营水平和生产水平较低,经营管理模式不统一。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通过分析后发现,“雷同”现象严重,一些产业之间只是表面不同,本质却是相同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区域特色难以凸显,经营模式还停留在旧有方式层面。目前关中地区大约有60家仿古建筑村落,大多以袁家村为基础模型,通过打造网红“街道”、仿古建筑、各类特色小吃及一些传统工艺品来吸引游客,基本上都是以地区特色为基础的食品、旅游项目以及以文化为主的游玩模式,这些效仿的新村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由于自身缺乏独有的文化底蕴,在竞争激烈的文化旅游消费市场中难以可持续发展,往往面临被旅游市场淘汰的结果。

2.1.2 吸引人才能力差,人力资本存量过低 人才是推进发展的重要力量,乡村人才队伍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陕西省在乡村人才发展上仍有较大局限,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力资本存量过低、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不完善、教学科研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且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事业的进步。省内有些地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识不足,农民作为接受培训的主体缺乏主动性,而且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理论教育占主导,缺乏实践培训、季节性培训、专家一对一指导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所带来的培训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17]。另外,还存在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结构性短缺,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并存等问题。

2.1.3 农民文化程度较低,乡村文化认同危机和信仰缺失 当前,农村农业文化低落,农民对农业发展信心降低,还存在“农民苦、农村穷、农业低下”的思维观念。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地区宗族意识逐渐丧失和淡化,文化认同危机和信仰缺失等社会问题不断浮现,村民纠纷和不良风俗难以得到有效解决[18]。乡村传统伦理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渐趋衰败,而新的有效管理统合村民行为的基层组织和社会规则又没有很好地建立和进入,乡村的一些“黑恶势力”趁机挤占公共资源,也给乡村治理和发展带来新的难题。另外,农民组织性程度的下降威胁到乡村文化凝聚力的提升和村社文化认同感的巩固增强[19]。

2.1.4 基层组织办事效率不高,基层干部办事能力较弱 虽然国家加大了基层党组织治理体系的推进,但陕西省有些地方仍存在基层党组织不作为、不办事,村干部职业化、行政化、村级组织运作科层化并发的现象,忽视了当前地方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农民公共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加之基层组织办事效率相对较低,部分干部“不作为”现象仍然存在[19],使得乡村地区的基层组织能力削弱,难以实现带领农村农民走向振兴的目标。

2.1.5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在促进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以破坏生态来换取经济效益的行为,驻村企业随意排污,农村生活垃圾不能进行集中处理,导致农村人居环境大幅下降。农村的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农业水利工程无人问津,乡村道路损坏现象严重。其次,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村有企业所产生的工业污水随处排放,严重影响了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2.2 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集合体,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的推进过程中,涉及产业发展、人才聚集、培育文化、强化组织、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方面面,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2.2.1 乡村振兴的宣传力度仍显不足,部分村民未能融入乡村建设中来 由于农村地区接收信息能力相对较弱,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对于时代发展所产生的新的生产、生活方式难以及时传达,从而影响着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十九大以来,陕西各地区积极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但是由于各地宣传力度和宣传方式不一,地区之间存在部分差异,因此,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措施也是一知半解,难以调动农村农民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实施进度。

2.2.2 现代农业发展速度缓慢,产业投入收益较低 长期以来,受传统农耕思想的影响,全省的农业机械化和集约化经营受到了制约,农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较弱,一些农业科技含量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集约化生产体系难以在较落后农村地区发展,加上农业产业投入的收益率普遍较低,不确定性因素大,导致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

2.2.3 乡村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依然不小 在我国长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部分优质资源向城市方面倾斜,使得城乡教育在整体上失衡。而近年来国家逐渐重视对“三农”问题的深入,加上全省的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教职工的薪资待遇上也不断提高,吸引了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在乡村执教,乡村教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长期的积累,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人们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大城市去接受教育,这进一步说明了城乡间教育的差距。另外,乡村吸引人才的能力差,缺乏相关人才培养机制,缺乏乡村人才整体发展观和制度创新。

2.2.4 乡村发展投入不足,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较薄弱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受重工轻农等党和国家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方针政策的影响,导致农村农业相对投入力度不足。在我国市场经济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往往更关注自身眼前利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地方政府放任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进驻农村,造成了农村地区的污染加重,加上部分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乱排乱放,加重了少数村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面临恶化,乡村发展的环境制约日益增大。

2.2.5 农村根源问题复杂,处理难度较大 乡村偏远地区部分村民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深厚,再加上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陈规陋习,乡村基层组织内部分干部素质不高,对于政策的执行力不强,影响和阻碍着乡村振兴任务的进行,同时,村庄违规建筑得不到治理,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使得部分乡村要在短期内找到突破口困难重重。

3 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对策建议

3.1 优化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走特色发展之路

产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中之重,构建好适合全省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尤为重要。只有做好乡村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结合陕西省乡村发展现状,走特色发展道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1)走功能需求拓展型道路。将休闲观光和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产业之间融合,探索出农旅、农产结合的发展道路,从创新农业供给侧方面出发,优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方式,从饮食、住宿方面结合传统农业文化,做成具有地区品牌效益的文化旅游产品,以文化底蕴、优质服务吸引游客,从而拉动旅游区周边经济发展。(2)走技术创新型道路。在农业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科技等信息技术手段,在这些高新技术的带动引领下,使农业生产技术高速发展,并且结合我国发展农村农业的新时代潮流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引领农村农业经济走向新的发展道路。在营销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的线下服务方式,更要利用网络互联信息平台,完善线上线下双服务模式,加快扩大农业消费市场空间。

3.2 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乡村人才队伍

首先,地方和乡镇政府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合作社人才的培训,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提高地方乡村人力资本储存量,增强合作社的人才聚集优势,为推进全省乡村振兴进一步建设和发展输送优秀人才。其次,要强化职业技术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的组织方式,号召更多的人才参加培训。优先对热爱农业的积极分子、农村个体经营户以及想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农业专业户进行培训,壮大新时代新型农民的人才队伍。

3.3 培育村民主体意识,深化“厚德陕西”建设

在文化层面上,要充分发挥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加强对村民的公共意识、责任意识、集体主义等观念的培育,唤醒广大农村居民的家园意识[20]。明确提出要大力继承和发展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厚德陕西”建设。加强农村基础文化层面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建设。将新时代内涵同传统乡村农业文化紧密结合,通过重振新农村组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发展,以达到重塑村民对于乡村精神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构建新时代乡村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3.4 促进基层组织振兴,推进乡村多中心协同治理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和引领。推行基层组织村民自治的治理办法,以党员带领为中心,按照政策方法,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同时,从文化方面加强对村民的思想建设,村级应成立服务办事处,让农民的事成为组织的事,使农民的问题能够得到切实解决。以示范村为榜样,对不作为、组织软弱的村进行整顿。

要以良好的党风党建引领基层乡村组织建设队伍走向“自治”“德治”“法治”,完善好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干部培养,完善基层干部工作平台,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和各级干事的整体工作积极性,提高政策执行力度。

另外,要充分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发挥新乡贤在村民自治中的重要力量。积极宣传和执行党的政策、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村集体力量、引导新时代农村发展等多个方面,促进乡村的有效发展和治理[20]。让更多新乡贤力量和文化能够融入村民自治中,通过与村务协商健全新乡贤参与机制,完善乡村振兴组织层面建设。

3.5 完善责任问责制度,实现乡村绿色发展

把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放在首位,促进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乡村环境保护的综合执法力度,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现象的发生,形成乡村环境整治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对重点乡村、重点地区实行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综合执法整治。督促各级乡镇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政策要求,健全基础配套设施,以加大对乡村地区生活垃圾的有效综合治理力度,按照不同乡村、不同地区,结合实际查漏补缺,补齐在环境治理保护中的短板。

实行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始终坚持环境责任制原则,主要包括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利用者补偿、破坏者恢复等内容,通过准确区分不同主体对于环境的直接影响程度判定各主体应承担的不同责任。建立健全有关环境保护法制管理体系,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

猜你喜欢

陕西省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