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

2021-01-29余宏杰王明辉张敏哲刘明威何启强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均分读研入学

汤 锐,余宏杰,王明辉,张敏哲,刘明威,张 杰,何启强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教育培养了一批本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国家公共卫生教育、科研和实践做出了突出贡献[1]。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2],对疾病防控部门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而传统公共卫生教育的培养模式也难以应对日益频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挑战,因此开展高等学校公共卫生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武汉大学健康学院在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提高预防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公共卫生的要求。

1 健康学院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198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07年招收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博士研究生,2008年招收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博士研究生,2009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升级为一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招收统计学(生物统计方向)博士研究生,2014年获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 研究生培养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1988年,Berry和Parasuraman等人提出了一种用于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模型—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3],其目的是分析质量问题的根源,有学者[4-5]将其应用在高校教学服务质量差距分析和本科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本研究结合武汉大学健康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的特点,设计了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调查问卷。

3 问卷设计

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参考了部分国内外高校发布的相关问卷[6-9],针对研究生和导师分别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导师因素、课程设置和科研环境和总体感知四个方面,其中导师因素、课程设置、科研环境三个方面采用5级Likert计分,设有“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五个等级,相应赋值为“1,2,3,4,5”,分数越高说明学生或导师对教育服务质量的期望或者感知越高。总体感知采用4级计分,设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分别赋值为“4,3,2,1”,分数越高说明学生或者研究生对该方面越满意。调查对象为健康学院全体在读博、硕士研究生。

4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录入数据,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研究生期望感知差距得分为研究生期望均分减去研究生感知均分,研究生导师感知差距得分为研究生感知均分减去导师感知均分。研究生的期望与感知差距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研究生和导师间的感知差距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研究生问卷150份,回收 144份。其中,男性55名,占比38.19%,女性89名,占比61.81%,年龄为(26.074.2)岁;学硕91人,占比63.19%,专硕17人,占比11.81%,博士36人占比25%;统考98人占比68.06%,推免46人占比31.94%;本科为本专业读研人数90人,占比62.50%,跨专业读研54人占比37.50%;读研动机为“就业压力”的人数为39人占比27.80%,读研动机为“科研兴趣”的58人,占比40.28%,读研动机为“家人期望”的7人,占比4.86%;读研动机为“周围同学都读研”的15人,占比10.42%;读研动机是“其他”的25人,占比17.36%。在问及入学时,对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期望时,有61人选择“能够符合毕业要求就可以”占比42.36%,有83人选择“能够取得重要创新成果”,占比57.64%。

发放导师问卷25份,回收23份,问卷回收率为92%,其中男性占比69.60%,女性占比30.40%;导师年龄以36~45岁和46~55岁为主,分别占47.80%和26.10%;职称正高和副高分别占43.50%和56.50%;指导时间1~5年、6~10年和10年以上的分别占34.80%,39.10%和26.10%。

表1 调查学生和导师的基本信息

表2显示了调查对象的相关指标评价。结果表明研究生和导师的总体评价均较高,研究生相比导师更认可导师的培养方式。

表2 调查对象总体评价

由表3可见,研究生和导师对“研究生自我”“研究生课程”“科研环境”的总体评价没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生和导师在“导师培养方式”的总体评价上存在着统计学差异,研究生均分高于导师均分,提示研究生较认可导师的培养方式,而导师则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培养方式仍需要改善。

表3 调查对象期望感知差距

6 讨论与建议

6.1 导师学术道德良好,而学术指导存在不足

本研究表明,在导师因素这个维度上,我院研究生入学前期望和入学后感知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是“学术指导”(P=0.011)和“学术道德影响”(P=0.004);研究生和导师的感知存在着统计学差异的是“导师很少批评我”(P=0.006)。研究生入学前对导师期望最高的是“导师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生入学后对导师感知均分最高的选项与入学前的期望一致,表明健康学院导师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满足了学生的期望;研究生入学前期望和入学后感知差距最大的是“导师在学术上给予充分的培养和指导”(P=0.011),提示导师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培养和指导学生。在“学术道德影响”这个问题上,研究生实际感知均分均比期望均分高,反映健康学院导师学术道德良好。在“导师很少批评我”这个问题上,研究生的感知均分高于导师,且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06),这提示研究生倾向于认为导师比较宽容而导师则认为自己对待学生较严厉。

6.2 课程设置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生和导师对课程的设置满意度有待提升

在课程设置维度上,研究生的期望与感知在各个具体问题上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课程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生和导师的感知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是“课程对我的科研能力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让我了解科研的方法”(P=0.001)和“课程要求很严格,促进我阅读了很多相关书籍和资料”(P<0.05)。在“课程对我的科研能力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让我了解科研的方法”这个问题上,研究生的感知均分低于导师,这提示导师可能高估了课程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作用;在“课程要求很严格,促进我阅读了很多相关书籍和资料”这个问题上,研究生的感知均分高于导师,这提示导师可能低估了课程的严格程度。

健康学院研究生在入学前期望最高的是“课程对我的科研能力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让我了解科研的方法”,期望最低的是“公共外语课对我的外语水平和能力提高有非常大的作用”;健康学院研究生入学后实际感知最高的是“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让我掌握了学科基础知识”,实际感知最低的是“课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激发了我的科研兴趣”;研究生对课程的实际感知均分均比期望均分低,提示我们需要改革课程设置,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需求。

6.3 科研环境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相比于研究生,导师更期待改善学院科研环境

在科研环境维度上,“科研设备能够满足我开展研究的需求”(P<0.05)“学院提供研究生很多外出学习或开展学术交流的机会”(P=0.009)和“学院经常组织学术讲座或报告”(P<0.05)三个具体问题的研究生入学期期望和入学后感知存在统计学差异,因而这三点也是改善的重点。研究生和导师的感知存在着统计学差异的是“科研设备能够满足我开展研究的需求”“我有专门的学习或科研场所”“我能够获得研究所需要的图书资料”“学院经常组织学术讲座或报告”,在这四个具体问题上,研究生的感知均分均高于导师,这提示相较于研究生,导师可能更希望改善学院现存的科研环境。

健康学院研究生在入学前期望最高的是“我能够获得研究所需要的图书资料”,期望最低的是“科研设备能够满足我开展研究的需求”;在入学后感知最高的是“学院经常组织学术讲座或报告”,感知最低的是“科研设备能够满足我开展研究的需求”;健康学院研究生实际感知与期望差距最大的是“科研设备能够满足我开展研究的需求”,提示我们需要更新或者添置学院科研设备,以满足研究生的科研需求。健康学院研究生的感知优于期望的是“学院经常组织学术讲座或报告”,表明健康学院经常组织学术讲座或报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6.4 提高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

6.4.1 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对预防医学研究生课程做出调整

此次调查显示,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的感知均分都低于期望均分,研究生入学前期望和入学后感知存在着统计学差异,尤其在“课程具有吸引力”和“课程能让我了解研究领域的进展”两个方面,感知和期望的差距巨大,反映了研究生对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还不高。这与郭海燕[10]的研究结果一致。研究生教学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从上到下的填鸭式;另一种是教师让学生对某个专题课前查阅文献,课堂进行展示。后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因而在设置研究生课程时,应当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如引导研究生关注本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也应当在授课方式上做出调整,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提倡研究生自主讨论,提高课堂参与性。

6.4.2 增添科研设备,改善科研环境

本次调查显示,“科研设备能够满足我开展研究的需求”和“学院提供研究生很多外出学习或开展学术交流的机会”两项是学院科研环境改善的重点,科研环境分为研究设备等为代表的硬环境和研究氛围为代表的软环境;硬环境受制于许多校内校外的环境因素限制,改善相对较难,软环境虽然也有很多校内外因素限制,但可以通过学院自身努力逐步解决。在硬环境方面,学院应当评估现有科研设备,对老旧需要更换的设备及时更新并根据需要增添新设备。同时可与其他兄弟学院开展研究合作,借用其他学院的科研设备开展研究。在软环境上,学院的各学术团队间可以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相互合作,促进学科发展。

6.4.3 增强导师的指导作用,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

本次调查显示健康学院的导师科研勤奋、科研态度严谨、学术道德优良,但是在学术指导方面仍有不足。研究表明,导师指导与研究生教育总体满意度评价呈强性显著相关[11]。因而健康学院的导师应增加与研究生的交流频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交流。同时导师也应定期召开课题组学术讨论会,为研究生答疑解惑,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

猜你喜欢

均分读研入学
古人的入学仪式
蝴蝶标本(外一首)
入学通知书
一例大四学生的职业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大四学生的职业咨询案例报告
54岁的妈妈与女儿同校读研
入学面试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关于在校本科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情况调查报告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