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竞争机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1-01-28马娜娜
摘 要:初中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淡薄,学习动力不足。为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笔者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怀着力图胜过竞争者的心理去全力投入,从而让语文课堂尤其是“安静”的初三语文课堂重新鲜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发现自己在语文上的闪光点并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分数,助力中考。
关键词:竞争机制;必要性;途径;问题;解决方法
竞争是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文章引入的竞争机制更多的是为了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活动,并在具体的行为活动中激发出学生力图胜过竞争者的决心和信心。
一、 竞争机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方面,初中生尤其是初三学生,或因为年龄的增长产生了心理的变化,或因为初中阶段学业负担远远超过小学阶段,或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等,很多学生不喜欢也不愿意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堂变得越来越“安静”,甚至有点死气沉沉。引入竞争机制,会让语文课堂尤其是“安静”的初三语文课堂重新鲜活起来。让学生怀着力图胜过竞争者的心理去全力投入,在语文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尝试突破自己,展现自己,发现自己在语文上的闪光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另一方面,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科的分值差距小,导致语文学习的动力不足。殊不知在“一分一操场”的中考赛场上,语文学科130分,是绝对的分值担当。而且,在绝大部分学生都重视“数理化”的形势下,如果语文成绩特别拔尖,会增加学生的制胜筹码。所以对于尖子生而言,语文成绩至关重要。另外,在中考录取中,依据录取规则,若考生总分相同,则先比较语数英三科的成绩,优者优先投档,语文成绩对于部分考生而言在特殊情况下非常重要。
因此,作为初三语文教师,笔者开始思考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初三语文教学中系统地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具体的环节中怀着力图胜过竞争者的心理去全力投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并能在中考语文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达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 竞争机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的方法与途径
(一)竞争机制下开展的分组方法
以初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成绩为依托进行分组,前四名各自成为一组,并担任组长。后续成绩相同或相近的学生每四人为一组,根据自愿原则各自加入不同组长所在组。当然,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参考期中考试成绩或者平时成绩。组员自愿原则冲突时以组长意愿来决定,最终人数不足四人时,可适当缩减为两人组或三人组之类的组别。
最终班级成员形成四个组,四个组成员以组为单位形成纵向的竞争关系,每组成员横向四人又形成新的竞争关系。
(二)竞争机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具体途径
1. “背默小达人”
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初中阶段有120多首古诗文需要背诵,范围之广,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可是中考130分的语文试卷,只有10分的古诗文默写直接来源于书本,在“一分都要拼”的中考战场,必须抓牢这10分。
“背默小达人”就是为了让学生以竞争的关系认真对待每次背诵或默写。四位竞争者相互竞争,赢了的学生可以获得适当的奖励。四位竞争者语文成绩相当,背诵默写水平也基本持平,每次能否在竞争中获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认真刻苦。120多首古诗文,学生不刻苦就背诵、默写不出来,不认真就得不了满分。“背默小达人”就是让学生或因为面子或因为奖励等原因通过竞争的方式既牢牢抓住这10分的基础分,又逐渐养成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当然,这种学习态度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或者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受益匪浅。
2. “七嘴八舌斗起来”
随着年级的递增,尤其到了初三,学生课堂上变得越来越“安静”,甚至有点死气沉沉。这样的课堂不但会挫伤老师上课的积极性和学生听课的主动性,而且因为学生没有很好地反馈,很大程度上会出现两种弊端:一是简单的题目老师以为学生不会反复讲,浪费时间,降低课堂效率;二是有难度的题目老师以为学生会而不重点强调,导致部分学生错失了学习的机会,出现了知识的盲区。
“七嘴八舌斗起来”就是让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或者因为老师的提问被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他的另外三个竞争者会被迫起立,来补充或者是推翻他的答案。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尊心都比较强,竞争者语文成绩相当,“凭什么别的学生能回答我却不能”这一心理迫使他们不断地思考,从而暴露出知识的短板,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七嘴八舌斗起来”。久而久之,让学生回归语文课堂的主体,让“安静”的语文课堂重新“热闹”起来,让学生的语文成绩在“斗”中不断提高。
3. “朗读者”
“朗读者”这一环节是有效利用语文早读的一个尝试。最初是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文章。對于朗读者而言,
其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有勇气在人群中分享文章,增强自信心;对于听众而言,其目的是为了拓展知识面,感悟文学之美,积累写作素材。
引入竞争机制后,四个竞争者在朗读完自己喜欢的文章之后,其他学生要为他们投票,选出他们心中的“朗读者”,获胜的学生同样会获得相应的奖励。竞争机制的引入,迫使要分享文章的四位竞争者无论在文章的选择还是在朗读的技巧方面都更加用心。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学生勇于甚至乐于站在同学们面前朗读文章,展现自己声音的魅力,参加演讲比赛,变得乐观、自信。另外,随着中考的来临,学生们调整了朗读的篇目,把自己喜欢的文章调整为近年来的中考满分作文。他们朗读完满分作文之后还会跟听众分享这篇满分作文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的地方,让自己和听众获得更多的收获。
4. “我是小作家”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学生的文章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或者被发表在电子期刊的机会越来越多。对于中学生而言,自己的文章能够获得征文比赛的奖项或者能够发表在电子期刊上,是一件令他们非常开心、非常骄傲的事情。
“我是小作家”就是利用竞争机制,让愿意写作的学生积极投稿,让不积极的竞争者被动写作。以“玉峰文苑”这一电子期刊为例,对于热爱文学,喜欢写作的学生而言,可以不限体裁、不限内容地自由写作,以“优秀习作”的方式发表的文章越多,学生就会越来越有成就感,越来越自信;对于“不积极的竞争者”而言,可以参与“玉峰文苑”每个月的“同题征文”,一定程度上就是写同题作文。对于同题作文,笔者都会进行一对一指导,即使这篇文章没有获奖或者没有发表,“写作,指导,修改”的过程对于他而言也是一种收获。功利少一点,慢慢坚持,
学生的作文水平会越来越高,作文成绩和语文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5. “演员不易当”
部编本初三语文教材引入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小说、剧本。例如,九年级上册的《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以及《范进中举》等小说;九年级下册的《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等剧本。对于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分角色朗读或者角色扮演。
“演员不易当”就是为了给学生们枯燥的学习生活注入一些活力。教师借助竞争机制,如果文章篇幅短、人物少,就让横向竞争的四个学生分角色朗读;如果文章篇幅长、人物众多,就让四个组的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看看哪位竞争者或者哪组竞争者效果更好。另外,学生还可以在圣诞节或者元旦等节日时进行舞台剧表演,体验一下演员的生活。无论是课堂上的分角色朗读还是课后的舞台剧表演,学生收获的除了欢笑,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背台词的记忆能力,揣摩人物语言和心理的文本解读能力,准确表达人物心理和情绪的语言表达能力,刻画人物动作和神态的表演能力,还有同组成员之间在舞台剧彩排、表演时的组织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当然,也会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演员不易当”。
三、 竞争机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竞争机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是为了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初衷是好的,但是开展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调整与完善。
第一,对于竞争组中的获胜者而言,他们在竞争初期确实为了赢得胜利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当然他们无论是在成绩还是自信心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过,随着竞争中获胜次数的增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逐渐产生了骄傲、自大的心理,一定程度上变得相对浮躁,使得后期成绩进步速度相对减慢。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采取的解决方法是以表扬为先,认同他们的努力和进步。然后尝试用班级其他优等生或者学校甚至是外校的优等生来激励他们,让他们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激励他们产生更强的征服欲。另外,笔者会根据新的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不断调整他们的竞争对手,让他们与竞争对手之间保持相对公平的竞争关系。
第二,对于竞争组中的失败者而言,他们在竞争初期为了赢得胜利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随着竞争中失败次数的增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逐渐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导致情绪低落,缺乏学习动力;也有一部分学生产生了逃避的心理,以竞争没意思等为借口应付竞争甚至退出竞争。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采取的解决方法是以鼓励为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与改变,当然也会根据新的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不断调整他们的竞争对手,给他们制定新的竞争计划,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
另外,由于在竞争中多次获胜,竞争组中的获胜者对竞争对手逐渐失去了尊重,代之以轻视、嘲讽对方;而竞争组中的失败者也会因为自尊或者是自卑而不斷地疏远对方,时间久了,这样会导致同学之间产生隔阂,影响他们的友谊。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采取的解决方法是不断地开导他们,让他们理性竞争,并且让他们明白身边的竞争者更多的是陪着自己一起去迎接中考的小伙伴,是他们前行的队友与动力,从而缓解竞争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过了一年多的实践,竞争机制助力语文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无论是基础的默写还是阅读理解和作文,学生都在竞争中不断进步着,最终,笔者所教班级学生在当年的中考中,语文成绩平均分在全校名列前茅,优秀率达到全校第一。“安静”的初三语文课堂重新鲜活起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愿意突破自己,展现自己,提高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很多学生在演讲、写作以及表演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综合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并将这些能力延伸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方面,变得更加乐观自信。
当然,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顺利送走了初三学生后,又将迎来了初一的新生。初一新生与初三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新的起点,新的开始,接下来笔者会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调整与完善教学方式,从而让竞争机制更好地助力初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组织编写.语文(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王建有.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读写算,2021(3).
[4]赵富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改进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
[5]李妍.初中语文教学的常见问题及改善对策探讨[J].新课程,2020(14).
作者简介:马娜娜,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城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