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融合思政理念的实践研究
2021-01-28郭亚娟韩冰
郭亚娟 韩冰
摘要:《太阳能发电技术》是当前高校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我国太阳能发电事业的推进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教学中除了应该提高学生技术能力外,还应该促进其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为将来适应岗位工作奠定可靠的基础。因此,应该实现思政理念的逐步融合,在丰富《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型人才。本文将对高校《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融合思政理念的意义及问题进行分析,探索高校《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融合思政理念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校;《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思政理念;融合
高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其自身修养,为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学工作往往侧重于“教书”当中,而忽视了“育人”功能,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应该转变传统理念,将思政理念与课程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通过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高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凸显高校的办学特色。《太阳能发电技术》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在做好系统设计、安装维护等内容教学的同时,更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点进行全面整合,从而体现本门课程的思想价值。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并对其中蕴含的思政理念进行深度挖掘。
一、高校《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融合思政理念的意义
思政课堂与专业课堂的分离,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常态,这不仅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不利于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指导作用,学生虽然具备了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先进思想理念的指导,导致在今后工作岗位中的竞争力不高。为此,应该将思政理念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达到协同育人的目标。两者的结合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从《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课程特点及实践应用等角度出发实施思政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利用,消除传统思政教学中的单一化与枯燥性弊端。专业教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综合素养课之间真正实现了有效协调,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及价值【1】。
二、高校《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融合思政理念的问题
《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的专业性较强,而且涉及较多复杂的公式等,其难度较大,教师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论教学当中,导致在课程教学中思政理念的融合度较低,限制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在过往研究工作当中也是对某一技术领域的钻研,因此在知识面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适应当前思政教育的工作特点及要求。未能对课程当中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思政内容的脱节现象十分严重,存在形式化的问题【2】。未能对当前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实践应用情况融合在思政教育當中,学生对于本课程的现实意义不够了解,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校《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融合思政理念的实践策略
(一)开展节能环保教育
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为此,在《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节能环保理念的渗透,引导学生在未来工作当中能够以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为基本目标,实现对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灵活运用。尤其是随着我国新能源战略的逐步实施,教师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技术的社会价值及生态效益,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3】。常规能源紧缺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应该以太阳能的高效开发及利用为基础,促进资源能源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而且在使用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教师可以将地球资源的储量数据直观化呈现在课堂当中,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明确新能源事业发展之于我国经济水平和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增强其职业使命感,在未来工作当中保持强劲的内在驱动力。
(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思政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在生活和学习中始终以祖国建设为己任,引导大学生的成长【4】。离网和并网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基本形式,尤其是离网方式的应用,能够起到自发自用的作用,因此其灵活性相对较高。在偏远地区往往存在较大的用电困难问题,而离网方式的应用则能够有效解决。因此,在《太阳能发电技术》教学中应该以我国当前太阳能发电的实际情况为依托,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其认识到我国太阳能发电事业发展道路中的艰辛,在未来工作中能够培养自身的艰苦奋斗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詹娘舍哨所》的视频片段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太阳能发电设备给官兵带来的便捷性,体会到太阳能发电技术在促进我国偏远地区发展中的现实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渗透科技创新教育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尤其是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在科技创新当中才能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为我国太阳能发电事业的发展增添活力。因此,应该将科技创新教育与《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提高思政教育的整体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太阳能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是决定发电成本的主要因素,对于光伏发电事业会产生直接影响,我国对于电池材料的研究也逐步成熟。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有助于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5】。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验证外,还应该对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原理等进行深入研究,对科技创新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知,并在后续学习当中提高其科技创新意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中,使学生体会《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的乐趣。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科技创新活动当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优化评价体系
对于《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的合理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从而为教学课堂的不断调整及改进奠定基础。在传统教学体系下,教师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包括了笔试成绩和实验成绩等,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考量。在思政理念与《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当前评价体系予以创新和优化,将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纳入到评价标准当中,采用发展性评价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6】。尤其是在学习中的创新意识、价值观念和实践中的吃苦耐劳精神、敬业奉献精神等,应该作为评价的重点内容,督促学生以良好的思政素养为依托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做好思政标准与专业标准的有效协同,将国家的教育方针及理念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学中能够树立正确的观念,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应该对专业课程中的德育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加快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
四、结语
思想理念在高校《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当中的融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工作实效性,真正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学生的个人成长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当前教学中仍旧以专业内容为主,缺乏对思政理念的深入认知,也会对融合效果产生影响。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实现节能环保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时对当前课程评价体系予以创新,增强实际融合效果。
参考文献
[1]戴丽兰.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169-170+173.
[2]董光辉,王健,夏宇.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传授的融合[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29(11):113-116.
[3]郎振红.高校理工类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2020(11):23-26+50.
[4]吴锡平.大学理工类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05):81-85.
[5]陈锦生.从课程思政中实现大学生德育培养的途径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5):151-153.
[6]董淑敏.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现实路径的选择[J].办公室业务,2020(20):50-51.
通讯作者: 李俊杰
河北北方学院教改项目:理工科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改革和探索(GJ2020231),河北北方学院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工程教育认证和一流新工科专业建设研究(GJPY202002),河北北方学院教改重大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JG2020106),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 地方高校新能源专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GJXHG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