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曹全碑》
2021-01-28冯天祎
摘要:《曹全碑》是东汉末期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结字匀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曹全碑》整体的风格突出,字形结构扁长呈横势,线条圆润统一,粗细变化多体现在长横的一波三折之上,因其风格明显,易于掌握所以学习者众多。但是学习之后发现,这个碑学起来快,但并不容易把握其中的精神。因此梳理《曹全碑》的风格面貌能够帮学习者理清其风貌风骨,感受其字外的精气神才是真正学习将它掌握的关键。
关键词:曹全碑;笔法;结体;章法;精神
首先在笔法上,《曹全碑》有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笔法变化丰富。从笔画形态来看,其点画、横波、波挑、波磔等各类笔画形态飘逸,情趣多端,意趣横生,充分展示了成熟汉隶的面貌。从艺术性而言,《曹全碑》的笔画变化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即使是相同的字,相同的笔画也具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往往能够顺其自然,毫无牵强扭捏之态。另一方面,这些多變的笔画也表现出丰富的意趣。
二是笔画圆实活脱,刚柔相济。《曹全碑》的笔画以圆实的篆籀笔意为主,这一点在笔画的起、行、住处,均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圆”与“韧”成为其笔画形质的主要特征。但是,此碑笔意并非纯粹的“圆匀”,劲峭与刚健的线形在笔画交错之间时时可见。也正因此,《曹全碑》才具有了遒丽多姿的风貌。更为可贵的是,这种刚柔相济的变化在同一笔画中常能更替而行。正所谓“转折兼用,而折兼有先提而后按者”。
三是笔画静中寓动,曲直相谐。参悟《曹全碑》的行笔可以发现,其笔速并不是一味的“匀”与“平”,而是颇具韵律情性。其行笔以稳健为主基调,轻松而匀净,毫无“鼓努为力”般的刻意。但当逢动若脱兔之处,其又斩决果断,绝不拖泥带水,如“供”字的长横。另一方面,书者在处理笔画曲直关系时也颇用巧思,短画多直,长画善曲,直曲相谐,动静自现。正体书属于静态字体,要使得字生动起来,不能表面化地利用行草中的“牵丝”手法,而应合理地处理不同笔画之间的线形关系,使之产生“潜相瞩视”的联系,这才是一条通途。《曹全碑》字中的节奏韵律之美,不仅是由于笔速疾涩造成的,笔画之间的直曲相谐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四是用笔轻重相和,提按丰富。除曲直相谐外,轻重相和也是《曹全碑》笔画之美的一个重要特点。以笔形而论,此碑以细线为主调,其细而不弱,质感“圆如椽”。另一方面,在细线组合之外,粗笔画的出现也使得整个字具有了出奇的神采。其与细线的搭配颇为和谐,既具有了较大的反差。同时这种差异又能相互和谐,没有一丝突兀生硬的感觉。这一点反映了书者在用笔上具有较高的提按水平。
其次是在结体上,《曹全碑》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横向取势,结体扁平。在《曹全碑》中,凡是能够左右展放的笔画尽量展放,字的两侧充斥着一种横向张力。如“安”字、“告”字,放长波画,字形宽博,而且有很强的动势。“张”字,左边弓字旁的钩画夻力向左伸展,右边长字旁的捺用力向右伸展,该字体势分张,结体扁平的特点非常突出。“士”字、“上”字,收敛竖画,展放波画,发展横势。“令”字,收竖画,伸展撇画和捺画,突出横势,字的宽度是高度的双倍。“征”字,将双立人的竖画变为撇画,向左延伸,右边竖画紧缩,延伸波画,该字的宽度是高度的3倍。总之,《曹全碑》中绝大多数字属于扁平结构,横向取势。但事无绝对,因为汉字的结构很复杂致使一些字形取竖式,此当另论。
二是中官紧收,四周舒展。书法结体有疏密之分,有的是内松外紧,有的是内紧外松。内松外紧是字的中宫(中心)笔画组合间距较大,由于没有放长的笔,字的四周笔画间距相对紧密。内紧外松是字的中宫(中心)笔画密集,由于放长了某些笔画,字的四周笔画之间相对疏散,留下的空白大,《曹全碑》正属此类。《曹全碑》极力收紧中宫,放纵波画、撇画、捺画,即中宫笔画紧密,向四周尽量放纵能够放纵的笔画,形成中敛旁肆的结体特征,这给原本静稳的结构带来了生气,有了飞动之感。
三是主笔定位,重心多变。隶书中多有主笔,主笔能够决定字的重心。由于主笔的位置不同,因此字的重心也不固定。《曹全碑》的主笔突出,其重心变化也丰富。许多字的重心不断互换移位,造成结体上的险绝之势。有的重心在字的中间,如“中”字和“同”字。有的重心偏在字的右边,如“赴”字,捺画放得很长,该字重心右移。“民”字,将钩画变为捺画,并大胆地展放,好像失重,其实很隐定。有的重心偏在字的左边,如“名”字,放长了撇画,重心左移,这造就了此碑丰富的变化。
最后是《曹全碑》的章法有三个特点。一是纵有行,横成列。《曹全碑》整体布列匀称,自然和谐,静穆润和,严整美观,具有庙堂之气。二是左右开张,字距大于行距。《曹全碑》的字多取横势,笔画舒展奔放,写在方格中就形成字距大于行距的章法形式,具有疏朗开阔,从容不迫的整体效果。字距大行距小的格局,产生了横向开张的气势。三是纵荡横涌,静中寓动。《曹全碑》横向取势和重心多变的结体特点,使其章法静中有动,沉稳中寓跌荡。碑中19行文字,纵向看去,字形大多平,间有方正,有的端正,有的左偏,有的右移。横向看去,一层层地左盼右顾,荡漾起伏,犹如波澜一样向前涌动。
总得来看,字法、结体、章法共同缔造了一幅作品的风格面貌,但这并不是一幅作品的全部。因为相似并不是学习书法的第一目的,很多人书写时并非字字如碑帖,但是它的整体风貌却与碑帖如出一辙。其中缘由就在于作品当中精神的把握,我认为,精神的把握在由技法构成的风格之上。技法是最基础的表达,技法的总和构成风格,圆润而风格恬静,方硬而风格凌冽,总体相差不多。但是精神是在风格之上的维度,它透露着书写者的心境与性情。人若急躁字毕潦草,人若平静字毕坦荡,这是相辅相生的。因此学习《曹全碑》首先要了解其恬静澹然的精神,由宏而微,这样才能从精神层面把握住其内涵。
作者简介:冯天祎,女,汉族,黑龙江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