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方式分析
2021-01-28何威
何威
摘要:目前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但当前制造业正面临着生命周期短、技术更新速度快、服务差异大等现状。在进入新时期后,我国制造业为了解决现状,开始融入智能制造系统,又对产品进行优化和完善。但在智能制造系统应用的同时,对于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就对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制造;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方式
引言:
在智能制造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必须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质量和方式有着直接关系,为了可以让人才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我国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就应当以智能制造发展趋势为导向,让人才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能力,给制造业培养出优质的人才队伍,从而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1.智能制造优势分析
1.1计划进度优势
在应用智能制造系统之后有着非常多的优势,首先就是在计划进度这一块。企业相关负责人可以在网络上面完成一系列的智能排程、订单管理、电子派工、在线调度、进度监管等工作。并且,通过智能制造系统把ERP生产计划扩展到各个业务数据中,客户和企业管理者都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进度计划和具体的执行情情况,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进度争议、矛盾,大大提高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沟通率[1]。
1.2设备管理优势
在智能制造系统中,设备管理有着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监控反馈出来的结果,了解和掌握设备运行情况,智能监控系统还可以生成对应的报告,将设备各个阶段的运行状态记录下来,当出现故障时也可以生成故障报告,对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确保了设备的运行质量[2]。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设备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如果设备出现了任何的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制造效率和质量。然而,在应用智能制造后,不但可以将原本的人力加以削弱,还可以减少成本上的投资,实现信息化数据采集、分析、传输、储存等一系列操作,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制造设备的工作效率,通过智能制造也避免了由人为因素引发的误判等情况。
1.3生产监控优势
在制造业中实现智能化发展还改变了原本的监控现状。智能制造系统可以对设备的生产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将参数在运行时候的轨迹、规律、变化情况、节拍等展现出来,还可以生成报告的形式供之后制造过程所需。当制造业企业在拥有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制造系统之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展开数据分析工作,也可以提醒企业做好对应的准备工作和预防工作,避免出现数据信息问题。
2.基于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方式
2.1需和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
在目前智能制造发展趋势背景下,高校在人才培养时必须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从而确保人才所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是和企业相匹配的。在经济和科技进步的同时,我国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使用智能制造技术,其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主要包含了激光技术、3D打印技术、冲床技术、ROBOT焊接技术等[3]。所有的制造环节都密切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同步生产,并且,在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上,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制造流程,让整个制造过程更加的快速、高效,整个过程也没有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所以,在培养制造专业人才的时候,高校就应当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和企业需求对接来设置课程,确保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高校还要站在企业角度上考虑问题,思考制造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才能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2.2需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相结合
对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必须落实的方法。从客观角度上来讲,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都是促进双方共赢的有效方式,不但可以给企业直接提供人才,还可以给学生未来就业提供良好的渠道。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关注教学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一方面,需要构建研究场所,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和制造企业加强合作力度,共同建立研究场所,从而给学生提供科学系统的实践环境。在实践过程中,院校和企业都应加强对于学生的指导,对于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帮助纠正;其次,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还应当建立学生实训基地,融入智能制造元素相关的课程内容。对于学生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差距加以弥补,让学生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就业目标。
2.3需和智能制造理念相结合
只有在理念上有所转变,才能让意识决定行为,因此,在高校培养制造业人才的过程中,还必须和智能制造理念有机结合。一方面,高校要对原本的人才培养体系加以创新和完善。比如,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高校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加强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灌输学生全新的智能制造理念,让学生对智能制造有所认识和了解[4]。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意识。
结束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和升级,对于制造业来说,应用智能制造技术有着许多优势,其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计劃进度、设备管理、生产监控等现状,推动了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进程。与此同时,在高校培养制造专业人才的时候,也应当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及智能制造理念等加以施教,提高专业学生的智能化生产意识、水平、职业素质等,给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蒲嘉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数字印刷,2020(03):1-8.
[2]赖晓桦,唐若茹,李宁.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与高职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区域治理,2020(04):214-216+219.
[3]邓三鹏,韩浩,张香玲,祁宇明.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装备制造技术,2019(09):1-7+231.
[4]周静红.基于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方式探索[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7(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