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2021-01-28王拥军

锦绣·中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肥力高产病虫害

王拥军

摘要:小麦,作为我国较为古老的粮食作物,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同时小麦也成为了我国人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无论是最简单的小麦粉还是稍微进行加工过后的各种面食,这些都是基于小麦的产量在日益提高的基础之上的体现。而如何实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则逐渐成为了农业学家们思考与研究的重中之重。毕竟小麦是除了水稻以外,我国最重要的第二种粮食作物。小麦产量的提高,品质的提升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高产;肥力;病虫害

引言:

我国的人口数量,是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的人口大国。而如何能够确保在我国每个人都能够吃得饱,吃得好,这不仅仅需要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样也需要作为第二大粮食作物的小麦技术的发展。只有两者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才能够共同为我国人民的饮食问题添砖加瓦,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加优质的粮食供应。

一、小麦高产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举足轻重的重要进步。无论是对于新兴产业的产生与发展,还是基础产业的巩固与提升等,尤其是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立足点——农业,更是深受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毕竟我国是全世界人口大国。

因而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采用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措施,使得小麦的产量,在原有的600斤至700斤的产量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提高至每亩600公斤-700公斤。而措施主要从土地播前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模式及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尤其是冬季的田间管理,以及小麦常见的一些病虫害防治措施等等,加以研究与拓展的。

二、对土地肥力加强的重要性

深耕细作,这项技术是我国农业发展自古以来就固有的一项优良技术,即使到如今的农业发展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小麦高产的关键就在于根系是否强大,而决定根系是否强大的关键在于耕层是否足够深。因而对于耕层深度的把握就格外重要。首先对于小麦的耕层,至少深度要达到25-30厘米。

现代各种肥料的把握,土地原有的肥力是固定的,但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有机肥的广泛运用,对于增强土地里原有的有机质的含量,最终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够满足小麦高产的需要。而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以原有的农家肥作为施肥?主要原材料,以及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与运用。除了有机肥的增加,无机肥的适量加入,同样必不可少。例如:同一块土地,有机肥含量为5吨,那么对于无机肥至少氮肥含量为11-14公斤/亩,磷肥含量为9-12公斤/亩,钾肥含量为5-8公斤/亩.其中氮肥与钾肥的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小麦需肥比为氮磷钾比1:0.8:0.5。科学合理施肥不但提高小麦产量,更是可以提高小麦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达到优质高产。

三、对田间管理的重要性

小麦高产的关键,除了对于土壤肥力的掌握以外,对于田间管理技术的运用更为重要。

在民间有着这样一句话广为流传,“种好地是基础,管好地是关键,而关键就是在冬前管理。”对于如何更好地使得小麦更加高产,就更是需要深刻把握好这句话。首先对于小麦播期和播量要把握好。播期过早,小麦长势旺,分蘖多,营养消耗高,不易越冬,播量大形成苗密,苗弱现象,也不易越冬。根据多年的试验表明,新疆奎屯垦区播期在9月15至10月1日之间。播量在8-15公斤/亩。众所周知随着冬季来临,气温的逐渐降低,如果越冬前雪少,小麦苗可能会随着气温过低导致冻死的现象。小麦越冬前灌水也很关键,灌好小麦越冬水,也是一个关键的技术措施。对于越冬水浇灌时期的把握,应在11月中上旬进行,夜冻昼化时最佳。而其中根据土壤肥力的划分,土壤肥力足、整体上小麦苗生长较好的地块,可以选择推迟进行灌溉;同理,对于那些资深肥力不足且小麦长势较弱的地块,提前浇灌为最适宜的时期。同时需要对这部分小麦苗进行5-8公斤/亩滴施肥,以补充土壤肥力,确保小麦苗安全过冬。小麦冬灌前界定的弱苗,壮苗,旺苗的标准是:田间小麦入冬前分蘖数在60万株/亩及以下为弱苗,入冬前分蘖数在60-80万株/亩为壮苗,入冬前分蘖数在80万株/亩及以上为旺苗。因苗施策,分类管理,才能达到优质高产。

最后对于田间管理还需要及时进行小麦苗的除草工作。如果杂草过多,就会挤占小麦苗的生长空间以及土壤肥力,因而化学除草就至关重要。小麦化除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杂草出土10天左右,麦苗返青未拔节时,也可以与化调同时进行。小麦的化调也很关键,是防倒伏提高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一般用50%矮壮素200-300克喷施,注意喷施质量,不重不漏,严禁重施,造成药害。化学药剂的使用,必须要遵从以下原则:时间要把握在晴朗无风的天气,对于药剂说明书一定要深刻把握,严格遵从。

四、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十分重要,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严重的病虫害。小麦的拔节期至抽穗期,极易出现白粉病,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严重的地块可减产50%。小麦锈病爆发期一般在小麦灌浆期以后,小麦生育后期,下部叶片老化干枯,一旦麦田发生锈病,锈病传播速度非常快,2-3天就可传播整个地块,5-6天叶片失绿干枯,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所以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重视,要勤调查、早发现、早防治。若仅仅只是局部区域,在发病初期可利用戊唑醇、烯唑醇等藥剂进行防治。但一旦达到大范围内的传播,除了对严重区域进行重点喷洒药剂以外,还需要注重对周边范围内的小麦苗进行防治,防治进一步的蔓延与加重。对于小麦蚜虫,同样也是危害小麦产量的重要原因。蚜虫会对小麦的叶片以及茎秆部分的营养加以吸食,导致小麦苗的最终在抽穗时期形成颗粒不饱满的现象,造成减产。对于小麦蚜虫的防治,更多的是是需要利用蚜虫的天敌进行有效的防治,适当的使用药剂,确保蚜虫天敌免受伤害,从而利用天敌数量的增加克制蚜虫的蔓延。

五、结束语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以外,小麦也是作为第二重要的粮食作物。南方人喜好米饭,北方人喜好面食,而小麦就是制作面食最重要的原材料。因而如何进一步使得小麦的产量得到更大的提高,也是逐渐成为农业学家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一二四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 伊犁 833011)

猜你喜欢

肥力高产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2015年河南禹州市甘蓝田间试验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鄂东南崩岗洪积扇土壤性质分异规律
土壤肥沃耕层构建模式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