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高校就业问题研究
2021-01-28李明阳张洋杨国栋
李明阳 张洋 杨国栋
摘要: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开来,全国高校在疫情影响下均延迟开学。而对正处于就业阶段的高校毕业生来说,疫情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谓前所未有。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持续向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逐步向好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当下就业形势进行科学分析,更好地推动毕业生充分有效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疫情;高校;就业;措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1]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就业,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实现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统计,2017、2018、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分别为795万、820万、834万,而2020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874万,再创新高,刷新历年高校毕业生记录,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20年新年之初,出乎意料的新冠疫情开始蔓延,打乱了高校毕业生原有的学习和就业计划,使高校就业工作面临重大挑战,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因此,每一位高校就业工作者都要牢记使命责任,从战略高度科学谋划就业工作。落实、落细具体责任,充分考虑各方面积极因素,调动各方力量,坚决打赢疫情期间高校就业关键战。
一、疫情期间高校就业形势分析
2020届毕业生前期的就业工作如往年一样,按部就班的如期顺利进行,并未出现较大波动性影响。全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原有的学习和就业方式被打破,更重要的是,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前所未有。许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和餐饮服务业开始存在生产、消费规模下降、缩减用人需求等现象。原本应该如火如荼进行的春季校园招聘双选会也因疫情原因无法顺利进行,为高校春季就业工作埋上阴影。但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目前全国高校在秋季学期也已陆续正式开学,但疫情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就业形势依旧严峻而复杂。
二、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助力高质量就业
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冲击虽然巨大,但我国高校在多年的发展进步中基本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优势学科群。2017年9月,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中央科学决策,宣布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充分显示了发挥学科特色優势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对于理工科类高校来说,要增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持续高效为装备制造类产业服务,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疫情期间理工类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文科类高校要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发挥特色学科优势,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搭建平台、努力将理论成果和创新理念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2],以实际行动促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在疫情期间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
三、多措并举,拓展就业渠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充分保障全体高校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大高校推迟开学,原有校园现场招聘会被迫推迟。为尽可能减小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的负面影响,转变传统就业方式迫在眉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将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条件下,高校传统教学、管理方式受到严重限制,采取线上教学、线上公办不仅解决了当前的突出矛盾而且在实践中检验了线上工作的可行性。在这一特殊时期,原有就业资源受到限制,高校必须充分发挥线上优势,尽快转变就业思路,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出击,充分挖掘潜在就业资源,加大就业宣传力度,拓展就业渠道,保障就业服务工作不断档、不断线,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各大高校通过线上招聘方式,开展前期准备,包括与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就业服务指导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沟通协调,在统一的时间内开展线上视频双选会,模拟现场招聘。在线上视频招聘过程中,应试者可以直接投送简历并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初步符合条件者可以线上进行笔试、面试考核。考核通过的人员可以进行网上签约,既方便又快捷,基本可以达到现场招聘的条件,弥补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通过线上不仅可以举办各种专场招聘、空中宣讲会等活动,还可以通过线上网络推送就业信息。例如,各省市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各高校的就业信息网、就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都会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线上开展就业咨询与指导,组织优秀指导教师或往届优秀毕业生分享就业经验,包括考研经验分享、就业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同时,有序开展线下招聘,合理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招聘,为疫情期间毕业生更好就业添砖加瓦。
高校应主动与其它院校开展合作,分享各校之间在防疫期间的就业工作方法和经验,各自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相关行业类院校可以整合就业资源开展联合招聘,从而增加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可能性。再者,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将国家、各省市的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发送到学生手中。将历届优秀就业创业典型事例向学生进行展示,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强就业信心。积极向招聘单位宣传学校的特色和往届优秀毕业生,提高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认可度,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参与到招聘过程当中来。组织开展线上宣讲会,帮助毕业生了解基层就业项目,主动参与到服务西部计划、参军入伍、乡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中来,拓展就业的广度和深度。
高校还应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以创新驱动缔造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动力增长源[3]。高校可以结合自身优势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与指导,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公益帮扶行动。高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各学院负责人员要增加与企业之间的线上调研。关注企业的用人需求及发展方向,构建起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加大与之前未合作过的企业单位沟通,介绍学校专业特色和办学定位,积极向这类企业推荐优质毕业生,进而拓宽就业市场。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通过教育手段缓解疫情期间的就业压力是双重受益之举[4]。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增加专升本、研究生、博士生招生数量,尤其是面向医疗、卫生等特殊行业。通过适度扩招,一方面增加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满足社会对更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做到缓解特殊时期非可控因素造成的就业压力。
四、上下联動,做好就业保障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时明确指出,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就业。
高校要建立就业工作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防范疫情的前提下,积极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将特殊时期的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分级分层,成立各级就业工作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到人,保证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做好稳就业工作。要上下联动,充分调动包括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就业,对照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对标对表,挂图作战,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3]。
在实际工作中,要第一时间将就业信息转达给学生,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及时了解和解答学生在防疫和就业咨询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将签约手续、成绩单、学历认证等网上办理方法发给学生,简化就业办理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主动联系学生及家长,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状态。根据学生需求开设线上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引导和就业指导。要加强精准指导和针对性服务,根据每一位毕业生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推荐符合其要求和能力的岗位,保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五、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克时艰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促进就业的先导性工作,在推进疫情期间全面就业的同时,要着重帮助毕业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毕业生把个人梦想融入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主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工作,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为荣。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疫情。高校要将战疫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英雄事迹、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及时准递给高校毕业生,积极培养毕业生的爱国情怀,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参与到抗疫的队伍当中来。作为新时代毕业生,要充分认识到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创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科学知识转化为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积极投身到志愿者队伍当中来,展现新时代学生所具有的崇高品格,用实际行动为祖国抗疫奉献力量。要积极配合政府、学校的防疫和就业政策,把自身就业作为一种责任、作为为国家减负的一种方式。要树立“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的就业观[5],积极面对疫情带来的各种风险与挑战,攻克时难。
参考文献
[1] 全国教育大会:国之大计、党之大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0):6-7.
[2] 马平野.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对接地方发展要求——论高校文科科研为地方建设服务的可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4):211+224.
[3] 李侃桢.从战略高度科学谋划稳就业工作[J].群众,2020(04):5-7.
[4] 祁占勇,陈鹏.重大疫情背景下我国研究生规模扩张的迫切需求与路径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2):19-24.
[5] 曹添.“新冠”疫情形势下海南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探究[J].价值工程2020,39(09):3-5.
(辽宁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