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国际视野

2021-01-28王威峰王雨菡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视野马克思主义时代

王威峰,王雨菡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 410076)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促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了攻势,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不断拓展国际视野,更好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际视野是比较思维、开放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有机统一。国际视野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扎根中国又要面向世界,通过提升师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以高效、持久地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进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过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时代新人的培育,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确立国际视野

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复杂严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而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确立宽广的国际视野,其中蕴含着紧迫的现实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和厚重的历史逻辑。

(一)紧迫的现实诉求: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并明确指出:“(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的真理性已经和正在被当前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及其成就所确证。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而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同时,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有效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了确定性和建设性力量。但是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愿坐视我国的强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对我国频频发动攻势,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加紧了对我国渗透的步伐,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破坏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最终达到使中国“变色”的险恶图谋。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在国际意识形态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改革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防线。

(二)科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与发展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演进的趋势,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2]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被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和发展,成为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一条重要思想主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际局势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强调以全球视角、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分析和解决我国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这些重要讲话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与发展,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深刻的历史经验: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与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新中国成立之后,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了包括政治孤立、思想渗透在内的各种手段,妄图把新生的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在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中,不断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紧密交融,在国家发展历程中“生命线”作用不断凸显。从某种程度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是国内外意识形态交融、交锋的过程,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革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更加复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确立宽广的国际视野,对于推进高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际视野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定

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相联动,国际视野和国内视野相贯通。以国际视野观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秉持比较思维、开放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在问题导向中深入思考国际视野对教育队伍、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新要求、新规定。

(一)教育者: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又要有广阔的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并对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明确要求。其中,“政治要强”是指教育者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特别是当前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异常激烈,更需要教育者牢固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以清醒的政治头脑应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视野要广”包括广博的知识视野、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深邃的历史视野。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思想政治教育者难免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要有跨文化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在比较中解疑释惑。

(二)教育对象:既要热爱祖国又要胸怀世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其中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早有共识,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毫无疑问,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品质。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培育具有爱国主义的时代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使命的必然要求。但是,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同于盲目排外、狭隘自私的极端民族主义,而是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特质的爱国主义,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3]。这就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培育受教育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又要培育其国际主义精神;既要培育其“反渗透”“反霸权”的危机意识,又要培育其“信任”“共赢”的合作理念。

(三)教育方法:既要善于在比较中突显优势又要善于在借鉴中融合创新

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历史交汇期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更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第一,要善于国际比较,在比较中突显优势。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评鉴别中明辨是非。”[4]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和检验一国社会制度“成色”的试金石,疫情虽然仍在持续,但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不同的应对态度、应对能力和应对成效,已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劣已见分晓。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运用中西方抗疫所带来的鲜活教育素材,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开展国际比较。第二,要善于学习借鉴,在借鉴中融合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总结和继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外优秀道德教育方法,更好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四)教育内容:既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底色又要以国外先进文化为补充

教育内容是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特性决定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要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本底色,又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文化成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促进“中国声音”“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这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代显得尤为重要。第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推陈出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亲和力。第二,以国外先进文化为补充。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对人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应该吸收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秉持开放态度,科学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资源宝库。概言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本”,以革命文化为“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脉”,以国外先进文化为“鉴”,在守正创新中塑造时代新人。

(五)教育评价:既要评价国内效能也要评价国际影响

当前国际社会逆全球化暗潮的涌动:经济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增强;政治方面,政治孤立主义局部蔓延;思想文化方面,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有所抬头。在此新的历史方位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内产生的政治、文化效益,还需要评价其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等方面产生的国际影响。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评价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中,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评价而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即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其的评价既包括评价其在师生“四个自信”提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也包括评价其在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构建中的作用。就思想政治教育结果评价而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主要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其的评价既包括评价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也包括评价学生的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意识、能力等。

三、国际视野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向

国际视野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定为其明确了实践遵循。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刚柔相济”“立破并举”“内外兼修”和“标本兼治”等原则,以辩证思维破解质量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刚柔相济”:坚持一元思想指导与满足多样文化需求相统一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我国经济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的复杂国际国内背景下,在意识形态领域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在思想文化领域尊重、满足民众的多样文化需求,是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时代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法宝,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与满足师生多样文化需求同样是其应当遵循的原则。第一,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制度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明确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命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严格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用制度化的方式维护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首先,就高校党委(党组)而言,既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又要完善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制度。其次,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而言,要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制度化建设,把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入口关”“日常管理关”和“评价考核关”。再次,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而言,要将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制度建设情况作为高校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第二,关注师生多样文化需求,推动师生自由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就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了这一重要文化治理方略,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6]。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此为遵循,一方面正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为师生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环境;另一方面,坚持关注师生、围绕师生、服务师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多样思想文化需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元指导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多样发展的辩证关系中,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更好地担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立破并举”:坚持弘扬主流思想和批评错误思潮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将坚持批判性和建设性相统一作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波谲云诡,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对我国意识形态攻势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在师生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又要敢于“亮剑”,对各种西化思潮侵袭进行有力回击,坚决守住高校这一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和马克思主义在师生中的思想阵地。第一,理直气壮地宣讲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将趁虚而入。马克思主义是我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被我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伟大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思想理论,是我国宣传思想战线必须始终高举的大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马克思主义旗帜在高校宣传思想阵地高高飘扬。第二,旗帜鲜明地批判西化思潮。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仅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对种种西化社会思潮进行批判揭露。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正面阐释较为充分,但是对资本主义错误社会思潮的批判相对不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武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为现实依据,对西化社会思潮进行有力回击,更好地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弘扬主流思想和批评错误思潮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弘扬主流思想是批判错误思潮的目的,并为错误思潮的批判提供思想武器,批判错误思潮是弘扬主流思想的手段,并为主流思想的弘扬营造清朗环境,两者应辩证统一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三)“内外兼修”:坚持教育实践民族化与教育目标国际化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一项基本经验的同时对未来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长远谋划,指出:“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7],蕴含着对教育民族化和国际化辩证关系的深刻思考,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一,准确把握教育目标国际化和教育实践民族化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国际化不是指教育内容、方法的全盘“西化”,更不是培养信奉所谓“普世价值”的“世界公民”,而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与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使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使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民族化是指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扎根中国大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以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从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凝心聚力。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国际化和教育实践民族化互为条件、互为补充、互相融合。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在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与存在造就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民族性,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代,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其他文明深入交流、交融,既拓展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也为人类文明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第二,科学探索教育目标国际化与教育实践民族化相统一的路径。“外国文化本土化”与“本土文化国际化”是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国际化与教育实践民族化相统一的基本路径。“外国文化本土化”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吸收国外先进的育人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的育人方法,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同时对国外异质育人文化进行甄别、选择和转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土文化国际化”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我国国际地位逐步提升的大势,通过话语体系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推动我国思想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认同中国。

(四)“标本兼治”:坚持培育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

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是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而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方略。同时,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软实力”需要“硬实力”加持,就我国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国内的广泛传播需要以雄厚的综合国力为基础。这就需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宣传教育的同时,激发自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实现经济价值。第一,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清醒判断世界大势和准确把握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步成为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建构的有力武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使命,需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国际合作精神和参与国际事务的各项能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提供人才支撑;需要在国际社会上大力宣扬我国“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优秀文化传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厚植文化根基。第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日益备受关注。”[8]在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当下,更需要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生产力发展中的精神动力作用,经济发展的方向保证作用和经济进步的环境营造作用,从而助力我国经济“硬实力”的提升,使国际社会更好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而推动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构建。

纵观党的历史,国际视野贯穿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以国际视野处理内政外交国防大是和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重要使命,应以此为遵循,牢固确立国际视野,明确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内涵,靶向质量难题,探索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从而推动时代新人的培育、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猜你喜欢

视野马克思主义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居· 视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视野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