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青年的“精神之钙”:五四纪念话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2021-01-28李奕斐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青年团五四运动纪念

李奕斐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百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之伟大,除了它本身之伟大外,还在于此后围绕这一事件形成的各种纪念话语,又赋予其超越时空之意义和价值。五四纪念话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话语主体自觉利用讲话、文章等形式的纪念话语,对所有语言对象,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中发挥先锋作用的青年群体,进行政治性的思想教育,动员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为青年补足“精神之钙”,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青年自觉将个人梦想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是五四纪念话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核心内涵。而它的基本内涵则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动员青年政治参与、对青年进行思想理论教育、促进青年德智体全面发展、推动青年工作和青年团建设等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指“青年与革命”的五四纪念话语(1919—1949)

当一场如“五四”般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发生后,首先需要解决如何帮助青年及时调整,回归正常学习生活的问题。因此,其纪念话语的一个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导青年正确认识学生运动,以及正确处理学生运动与学生生活的关系。五四运动发生后一年,针对当时学生倾向于动辄小事就诉诸校园游行的现象,胡适与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一文,一方面称赞学生运动有“引起学生的自动精神”“引起学生对社会国家的兴趣”“提升学生作文演说和组织办事能力”“增加学生团体生活经验”“引起学生求知欲望”等好效果;另一方面也指出“这种运动是非常不经济的不幸事”,希望青年学生“要注意课堂上、操场上和课余时间的学生生活”。[1]胡、蒋受到杜威等西方教育学家学生运动观的影响,对于这场学生运动持较为审慎的双重态度。而学生运动领袖也在师长的启发下进行反省与总结。傅斯年反思五四学生中的普遍问题在于“经营不专”,罗家伦认为“学术停顿”是学生运动“在形式上落于窠臼”的原因。学生领袖主动反思五四运动之经验,有助于在学生群体中广泛地变“议论之风”为“讲学之风”,为合理参与政治生活打下扎实的学术基础。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在五四运动发生后就注意到其纪念话语的政治动员功能,将青年学生作为宣传动员的重要对象。陈独秀在《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的演讲中指出,人们对五四运动的感想因其独有精神而不同,即不依赖特殊势力的“直接行动”和不期望以很小牺牲换取很大效果的“牺牲精神”。[2]他凝练地标志出这场学生运动的两个精神符号,为青年学生提供政治参与的精神力量。李大钊在北京学联举办的五四纪念大会上,直接指出两条运动路径,“一是组织民众,以为大革命之工具;二是立现政府于弹劾地位”[3],为青年学生提供政治参与的行动指南。恽代英则用颇具讽刺意味的语言批评青年虽“好谈五四”“崇拜五四”却又回到不愿过问政治的境地,要求他们研究如何继续和保持五四运动的精神。瞿秋白、张太雷等人在纪念话语中对五四运动进行历史定位,强调其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意义和价值,在表达政治主张的同时继续向青年发出强有力的感召。

1924年,中共中央在通告中明确五四运动具有“新文化运动”和“恢复国权运动”两重内涵,在“国外列强压迫,国内旧思想反攻”[4]的形势下仍有发挥之必要。这是党的历史上关于五四纪念最早的中央文件之一。这一时期,利用五四纪念话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其与“五一”“五五”的宣传纪念结合。五一劳动节是属于工人的节日,纪念“五一”有助于广大群众认清革命的领导阶级,推进工人运动。五月五日是马克思的诞辰,通过纪念马克思,为广大群众提供接触马克思主义,进而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途径。纪念“红五月”不仅是纪念伟大革命理论,也是纪念重要革命力量。通过时间跨度较长的系列纪念活动,有效地整合各个事件纪念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青年知识分子、工人等群体产生更为持久的影响,实现传播科学真理与动员革命力量的双重功能。

五四纪念话语在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具有更明确的革命理论阐释功能。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起点,也是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实践依据,这使得通过五四纪念话语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可能。毛泽东先后在《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集中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他在《五四运动》中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与当时正在经历的抗日战争,都表现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达新阶段。在延安青年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大会上,毛泽东发表题为《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演讲,系统评价青年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中国青年是“反帝反封建一个重要方面军”,起到“某种先锋队作用”[5],号召青年知识分子与广大工农相结合,成为工农群众的宣传者和组织者。与此同时,胡乔木也在《中国青年》上发表数篇文章,指出革命运动必须要有先进思想作为指导,进而论述广大青年趋向马列主义的历史必然。通过对青年开展革命理论教育,使广大青年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认清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动力,主动肩负起民族救亡与民族解放的巨大责任。

革命战争年代的五四纪念话语还具有强大的情感调动功能,情绪饱满的政治宣传与政治动员话语不断改造着青年的精神世界,为青年注入投身革命的源源动力。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革命的形势特点,将五四精神诉诸于更加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语言表达。在《五四运动》文末,毛泽东附上“全国青年们,努力啊”等极易调动青年情感的慷慨陈词。1940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吴玉章在五四运动纪念题词中,将“五四”的历史称为“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将青年人所从事的事业称为“伟大的事业”,成为团结力量、鼓舞士气的一面精神旗帜。在徐特立笔下,“这一代青年应该超过上一代”,希望青年以革命前辈为榜样,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火焰愈燃愈旺。这些激扬文字,指引青年在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的道路上,将革命与抗争进行到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处于近现代历史之大变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达新阶段,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纪念话语直指“青年与革命”,从指导青年正确认识学生运动,动员青年政治参与,向青年传播革命理论,动员青年与广大工农相结合等方面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立足“青年与建设”的五四纪念话语(1949—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也步入发展进步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四纪念话语不同于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于危急时刻迸发强烈的政治动员情感,开始更加关注青年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在纪念五四运动的讲话中都将青年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参与体力劳动摆在首位,希望他们向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1953年召开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给予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三点祝愿。1957年,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祝词,“希望全国青年积极参加建设祖国的生产劳动,首先是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青年也应该经历一定的体力劳动,这对于他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必要的。”[6]而周恩来在谈到纪念五四运动时,则强调“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民主与科学这两个课题”,青年人应当看到“我们今天的现代科学是很落后的”[7],必须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努力改变中国自近代以来“技器不如人”的局面。朱德也同样指出,“青年必须有充实的文化知识,必须牢固掌握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8]这是建设和保卫祖国所必须的智力和体力条件,青年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在今后复杂和紧张的斗争中顺利完成党和国家所交付的任务。这样的转变,体现出不同时代对于青年群体的不同要求。在推翻压迫、谋求独立的革命年代,青年需要怀有高度的革命热情以及不怕流血牺牲的巨大勇气。在万象更新、突飞猛进的建设时期,青年只有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借助五四纪念话语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上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的事业。

无论历史如何书写,“爱国”是五四运动永恒的印记,五四纪念话语始终具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邓颖超曾回忆五四运动,当时只有十六岁的她正在直隶女师念书,“虽还不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已有满腔爱国热情,已有为民族独立、争取民主自由、反对封建势力,牺牲一切、在所不计的革命精神。”[9]既表达对无数革命烈士的哀思和敬意,也通过他们的英勇事迹感召青年传承革命先辈的爱国精神。五四运动话语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还可与不同时期发生的特殊事件有效结合,根据教育对象力量的变化调整策略。胡耀邦在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大会上发表“中国人民有力量维护祖国的统一”的主题讲话,着重针对当时反华势力妄图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事件进行分析和斥责。他通过回顾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从灾难深重走向欣欣繁荣的历史进程,肯定共产主义思想和品质在我国青年中不断发展高涨的结果,鼓舞广大青年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成长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在中华民族从“落后挨打”到“当家作主”的转变过程中,中国青年的整体实力也在不断增强,这才使得“中国青年有力量维护祖国统一”的时代强音成为可能。

这一时期五四运动纪念话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与开展青年工作、发挥青年团作用具有密切联系。将五月四日定为青年团日,在青年团代表大会上举行五四运动纪念活动是将二者结合的一种具体探索。长期担任青年团重要负责人、拥有丰富的青年团工作经验的人,都十分重视五四纪念话语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五四运动三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耀邦集中论述广大青年如何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正确途径,就是要努力响应“一切为了社会主义”号召,自觉将日常的生产劳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相结合。同时,青年团组织要动员、教育和组织所有先进青年,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刘少奇在青年团代表大会的致辞中,充分肯定青年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作成绩,阐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国人民新的历史任务,要求青年团“站在为国家工业化而斗争的最前列”[10]。他特别强调,青年团要把对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团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使青年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共青团是党的可靠后备军和有力助手”[11],动员青年力量,使广大青年紧紧团结依靠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必须要发挥青年团的组织和引领作用。这样一种把青年团工作和对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五四精神资源结合在一起的工作思维,对后来的青年团工作者产生重要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这一时期的五四纪念话语立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促进青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推动青年工作和青年团建设等方面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青年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

三、放眼“青年与改革”的五四纪念话语(1978—2012)

在独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也曾遭遇严重曲折,“文革”结束后,首先面临如何对待“文化大革命”中青年犯错误的问题。习仲勋在纪念五四运动六十五周年大会上,针对这一问题特别指出“不少青年虽然在‘文革’初期受过‘左’倾错误影响,表现过狂热情绪,但实际生活使他们逐渐认识这些错误,积极加以纠正,同党和人民一道向林彪、‘四人帮’展开斗争。从动乱中走过来的一代青年,受过毒害和创伤,也得到其他时期青年所得不到的磨练。”[12]一方面帮助青年合理吸取在十年动乱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引导全社会正确看待青年,信任和扶助青年,为青年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强调“解放思想”的时代背景下,五四运动作为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的意义和价值也充分得以彰显。五四时期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精神,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如何做到解放思想、冲破禁锢,需要面对一个如何处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问题。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势必有大量的外来思潮文化涌入国门,要采取一种怎样的认识和学习态度,青年们可以主动从五四运动中反思经验。1979年5月5日人民日报社论《解放思想,走自己的道路》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移的情况,着重强调“在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上,促进思想解放,弘扬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时,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具有特殊意义”,提醒广大青年“在有条件向各国学习时,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迷信自己和迷信外国都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13]王震在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八周年讲话中,同样要求“广大青年在面临包括资产阶级自由化在内的各种思潮的考验时,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先进青年的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中国实际认真思考和选择。”[14]通过五四纪念话语,引导青年在面对纷繁杂陈的社会思潮时,主动经历一个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过程,成为更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改革的事业是一个边实践边总结经验的过程,随着过程的不断深入,其艰巨性、复杂性也将愈发凸显。身处和平年代、没有经过苦难岁月磨砺的青年更加需要拥有不断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这一时期的五四运动纪念话语也承担着对青年进行挫折教育的任务。无论是青年的人生还是改革的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纪念话语能够帮助青年分析形势、接受挑战、迎难而上,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1984年是五四运动发生六十五周年,而改革开放也迎来起步后的第一个黄金时代。5月4日的人民日报社论对未来做了美好憧憬,为身处改革浪潮中的青年加油打气,“改革之路并不平坦,刚刚投身改革事业的青年人会遇到更多困难。要坚信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方向,树立科学态度,英勇顽强地战斗。”[15]陈云进一步提出,“要成千上万地提拔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16],让青年干部在各级领导岗位上经历劳苦工作的锻炼,逐渐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挑起重担。五四纪念话语帮助青年正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认清改革的大好形势,并给青年提供各种锻炼机会,使处在历史转折中的广大青年备受鼓舞。

成长于改革开放以后的青年,与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运动之间存在无法跨越的时间鸿沟,单纯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为广大青年营造“五四”画面感显得愈发困难。这一时期的五四纪念话语,巧妙地与宣传模范青年的突出事迹相结合,更加贴近青年的现实生活。邓小平在1983年5月4日为身残志坚的青年作家张海迪题词,号召广大青年向张海迪学习,做共产主义的四有新人。这样的结合方式,间接地拉近五四精神与时代青年的距离,为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注入新活力。20世纪90年代的五四纪念话语更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始终围绕青年如何肩负起跨越世纪的历史重任,强调青年的成长成才对于新世纪的重要性,“这一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决定着中华民族在下一世纪的前途。”[17]江泽民在给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同志致信中强调,要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及国情教育”[18],以提高新时期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2009年,胡锦涛回顾五四运动九十年的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历程,号召广大青年学习和继承“五四运动以来几代中国青年矢志追求并为之顽强奋斗的宏伟理想及其铸就的如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时代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9]

值得注意的是,从1979年开始每十年都会举办关于纪念五四运动的大规模学术研讨会,出版研讨会论文集。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五四运动的评价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转向。这些来自学术界的争鸣将有可能通过课堂教育、新闻报纸等渠道传递给青年学生,引导他们尝试独立分析特定历史事件的性质和意义,学会辨识和提炼各种历史结论中的核心内容,激发青年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等学科的学术研究兴趣。

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又一大历史性事件。在这一时期,五四纪念话语放眼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从引导全社会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帮助青年解放思想崇尚科学、正确面对各种内外思潮,对青年进行挫折教育,宣传模范青年突出事迹,对青年进行国史国情教育,激发青年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等学科的学术研究兴趣等方面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四、展望“青年与新时代”的五四纪念话语(2012年至今)

出生和成长于世纪之交的“80后”“90后”“00后”青年,容易因为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对实现自我价值感到困惑和迷茫,容易被多元的价值取向冲淡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在充满竞争压力的生存环境下,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青年就有可能患上思想动摇、心理脆弱的“精神缺钙症”。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之“根”,而五四纪念话语就是对青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种优质资源,是给青年精神“补钙”的一剂良方。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五四时代的青年参与反抗侵略、维护主权的斗争运动,也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五四”之后的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形成五四精神的诸多时代产物。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和表达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之中,但其本质内涵却是稳定的,就是将个人的信仰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20]2014年5月4日,他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同样强调正确的价值追求对青年成长的重要性,“青年处于价值观的形成确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1]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纪念话语中,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精神之钙”等形象的比喻和论述,赋予理想信念教育“总开关”的重要地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贴近青年生活的话语表达以及实践性强的建设方法。

新时代的青年,是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自信青年。其中,拥有理论自信就是要求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充满自信。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在中国开天辟地传播开来,一大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在其影响下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2018年是五四运动发生后的第99周年,也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将五四运动与马克思诞辰的纪念话语融合,强调在青年中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要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世界,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思想基础。”[22]通过五四纪念话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激发青年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兴趣,使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走向,真正搞懂正在面临的时代课题。

新时代的青年是主动领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青年,五四纪念话语也成为一封向青年发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邀请函。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是当今时代的课题。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关键在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在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作用,借助五四纪念话语推动青年交流。他指出,“青年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希望青年能够加强交流互鉴,推动互利合作,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奉献青春。”[23]实现世界各国青年的交流互鉴,必须加深对彼此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中国青年在思考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时,可将其置于同其他国家的青年运动的比较视域之中,不仅对于本国的历史情况和发展道路更加清晰,也增长对于其他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的认知,巩固青年合作交流的思想文化基础。

新时代的青年是知行合一的实干青年。在校园的青年要求真学问,在工作岗位的青年要练真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纪念话语中反复强调学习对于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的重要性,结合青年所学习的具体领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勉励青年尽快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专业型人才。他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特别关心法学学科体系建设和青年法治人才培养,强调法治中国的未来在年轻人身上。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于青年教育工作者的四点期望: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鼓励他们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新时代五四纪念话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与青年的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给青年指出成长和发展的方向。

“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24]在这个承前继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五四纪念话语展望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从对青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下青年交流互鉴、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勉励青年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等方面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养拥有坚定理想、热爱伟大祖国、勇于砥砺奋斗的时代新青年,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百年以来,通过五四纪念话语实现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本质上,是希望青年能够将所接受到的教育内容转化为精神能量和自身素质,指导青春奋斗。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将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不同时代对青年的共同要求。所以,青年一代如何认识五四运动,如何传承五四精神,关系到“五四”的未来,也关系到青年的未来。在这个崭新的历史节点上,继续发挥五四纪念话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向着更加突出时代特征、更加结合现实问题、更加贴近青年生活的方向进行思考,引领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为实现个人理想追求和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化作青年成长发展的“精神之钙”。

猜你喜欢

青年团五四运动纪念
纪念九一八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五四运动》
特别的纪念
毛泽东为青年团命名
“青年团早期组织创建与‘团一大’ ”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忘不掉的纪念
95年前的“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