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视野下旅游情境化的创意构建
——以音乐资源融合为例

2021-01-28

社会科学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旅游者目的地融合

孟 浩

(贵州大学 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当今旅游产业在产品开发、目的地形象构建和景区构景等方面往往以旅游者的体验与感知、认知度与满意度等作为核心出发点。现代旅游主体的大众化、空间的扩大化,以及形式的多样化等特色,共同推动旅游产业逐步由形式单一的观光游览模式发展为融合多元的情境化体验。“旅游是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在旅游活动中,游客需求的不是物质结果,而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经历或感受。”[1]旅游目的地的情境化设计恰恰为旅游者的体验活动提供了空间、营造着氛围,使旅游者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感,以此满足其对地方意向的探寻情结。目前我国旅游产业以党和国家的产业融合创新思路为导引,努力探索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参与的旅游情境化的创意构建。音乐作为兼具艺术、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产业链条重新整合的背景下,被应用于多地旅游景区的情境化设计中,不仅形式多样,能够凸显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意象与文化内核,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契合国家“文旅”融合的政策导向和市场消费升级换代的时机。因此,以音乐资源的融合参与为切入点,探析旅游情境化的创意构建,明晰其融入的契机、形式与问题,探索进一步融合构建路径,助力当代旅游产业转型为以包容的发展视野与丰富的文化底蕴为主的现代型产业。

一、旅游情境的生成与其在产业融合视野下的创意空间

旅游情境有其特殊的生成背景,在现代旅游发展过程中能够占有重要一席,也有其现实意义。而音乐资源能够融入旅游情境化的设计当中,得益于当前我国经济产业融合的大趋势。这些作为音乐资源能够成功融入旅游情境化设计的重要背景,有必要在展开论述之前进行梳理和讨论。

(一)旅游情境的生成与现实意义

旅游情境是一种体验式的景区环境与氛围设计,其目的是满足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某种或某类期待,从而将参与情境设计的旅游资源优化整合为统一的情境主题服务,释放出其所蕴含的文化或艺术内涵,并为旅游者所感知和认同。传统旅游在景区规划与建设中对景区主题意象与旅游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关注较少,其更多地凭借主观性判断进行相关旅游要素的整合,以及景区设施的配套。关注潜在旅游者的感受与认知是在近几年消费升级、大众旅游时代开启以后而逐渐形成的。随之而来的,是旅游情境化设计成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核心环节。简单来说,面对潜在旅游者的旅游期待,旅游开发者要以一定的情境化的主题意向,既能够凸显旅游目的地的突出特色,又可以配合一定的手段触及旅游者的内心,使其认同与接受。

旅游的情境化设计在我国现代旅游目的地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我国现代旅游的产业发展中,简单的模仿与复刻已经失去了对旅游者原有的吸引力,景区的“个性”,以及只属于景区自身的“标签”才是最能打动潜在旅游者的“金字招牌”。能够诠释这种“个性”和“标签”的便是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感①地方感是一个包容性的概念,包括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两个维度,可以认为是地方本身的特质与个性,以及旅游者对其的感知与接受。的凸显,而旅游的情境化设计恰是能够有效反映其地方意象的重要途径。在旅游情境化设计的过程中,一般会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植入,一方面能够反映旅游目的地本身的典型性与独特性,其内容往往是根植于情境化构建中的文化属性,如地方习俗、歌舞、宗教等;另一方面,通过植入地方特色旅游资源,景区情境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所在区域的民族特色、风俗习惯等,让旅游者步入景区便能体验到当地真实的风土人情,能够在整体上与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期待高度契合。

其次,能够形成极具吸引力的主题意向,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品牌化。一个优质的旅游情境化设计必然拥有一个既能彰显地方特色,又能符合大众审美期待的主题意向。当今大众的娱乐、休闲生活丰富,审美形式多样,旅游的情境化设计多具备多样化的体验项目,并配合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意性表现手法,所形成的主题意向对旅游者来说新奇而又富有美感。往往能够得到旅游者的认可,收获大量的好评。其主题意象将逐步为大众所认可,更多的良好口碑在旅游者与潜在旅游者之间传播意味着更高的知名度,知名度的提升则带动着品牌化的进一步形成。

(二)产业融合为旅游情境化提供创意元素与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各地旅游情境化构建已初具规模,也得到了一定的经济和品牌效益。但是,在旅游情境化构建的进一步深化中,单一的情境主题无法支撑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吸引,比如,提到西藏,旅游者只想到哈达;提到重庆,旅游者只想到火锅。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世界各地的特色景观和民俗,潜在旅游者可能在旅游规划中便失去了对单一情境主题目的地的兴趣。可见,只是单纯抓主“地方特色”这个“普遍”的重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旅游情境化设计中考虑资源融合,打造多元化的主题意象,是旅游情境化构建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当前,产业融合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必然路径。对旅游产业来说,产业融合主要是以其服务业为核心,以第五产业知识产业为主导,同时以信息产业为配套,实现资源优化再生,推动产业升级的过程。可以说,产业融合为我国旅游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更多元的发展前景。

深入到旅游产业体系中,单就其旅游情境化的设计而言,产业融合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元素和更广的发展空间。首先,旅游情境化简单来说就是各种旅游资源的集合体,旅游开发者更多地倾向于选择能够代表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情境。前文已经提到,如果只是考虑地方特色的旅游情境化设计极易缺少对潜在旅游者的吸引力,而产业融合所带来的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则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在产业融合的视域下,旅游开发者可以只选择一个最主要的主题意象作为旅游情境化的投放点,不同的是,由于更多样的旅游资源的参与,这个主题意象的表现形式将呈现多元化,带给旅游者的体验与感受也将不同以往,可以设置多样且富有层次感的表达,环环相扣、花样迭出的展示,既能够统一地凸显主题意象,也可以有效规避体验项目雷同所带来的乏味感,同时多样丰富的体验点也是增加吸引力,获取良好口碑,树立品牌威信的支撑力。

其次,产业融合为旅游的情境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众所周知,在我国各地的旅游目的地建设中,虽然旅游的情境化设计已经得到一定的关注,但无论是在实际构建中,抑或是在理论研究领域,旅游的情境化设计依然没有得到大展拳脚的机会。如前文所述,一项优质的旅游情境化设计,能够带动整个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与品牌效益。在产业融合的助力下,旅游情境化设计的这种带动功能可以被进一步放大,使其在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不仅如此,更多产业特性的附着,能够使旅游的情境化设计在所在区域内更具代表性,进一步提升其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与意义。

二、音乐资源融入旅游情境规划的契机、形式与问题

音乐资源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具有强烈的社交属性与极大的演绎空间。在产业融合的视野下,音乐资源很可能成为亟待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多层次演绎的旅游情境化构建的重要筹码。产业融合带来了音乐资源深度融入旅游情景规划的契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旅游开发中,已经出现了不少典型的音乐资源应用于旅游情境化设计的类型。只不过受限于旅游开发者传统旅游开发思维的禁锢,以及融合环境的约束,导致部分项目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一)作为旅游情境构建元素的音乐资源的特点

音乐资源不单单是一首歌,或者一支曲,而是由唱作者、音乐内容、形式、创造背景等组成的一个体系。人们对音乐的评价不一而衷,有人说其具备文化之魂,有人说其拥有沟通之能,也有人认为其能够代表一方之民俗,亦有人觉得其是一把打开心灵的钥匙。总之,音乐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音乐资源的特点也是多元包容的。

第一,音乐资源具有普遍性。如许多艺术作品一样,音乐是由心而生的,是艺术家依据自身的生命经验创作而成的,这种艺术形式可以跨越人们之间的语言鸿沟,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氛围中建立起沟通之桥。因此,音乐资源可以打破固有的地域边界限制,成为一门不需要修词语翻译的普遍的通用“语言”。

第二,音乐资源具有传播的积极性。音乐的载体是声音,在声音可以传递的有效距离内,不论听者是否有意愿去接受,声音都可以被传递,而依托于视觉的艺术表现形式则没有音乐这种传播的积极性,比如,文学与绘画,如果观者不去刻意对其进行关注,则无法接收其内容所传递出的意义。

第三,音乐资源具有广泛性。如今,移动通信设备、电脑、电视、广播、电影、音乐播放器等多种融合音乐资源的媒体广泛存在,给音乐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相当便利的媒介条件,这使得音乐资源能够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类场景中。

第四,音乐资源具有可塑性和延展性。一般的音乐内容由歌词和谱曲共同构成,可以由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唱腔进行多方演绎,也可以被改编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中。同时,音乐资源也可以作为一种元素附着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音乐资源的这种可塑性和延展性使其具备更多的应用可能。

第五,音乐资源具有参与性与体验性。人们通过听觉来辨识、感受音乐,往往会因其所传递的艺术与文化内涵而对其产生个人化的理解,人们可以以自我的方式对其传唱,主动参与其中,这不失为一种体验。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与欣赏的多重体验效果,更说明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资源具有更强的感官体验和更高的参与价值。

(二)当前音乐资源对旅游情境化的植入与渗透

旅游的情境化建构是“把游客期望具象化,借助有形的视觉化的物质呈现。旅游世界中的有形物质,呈现出的不是纯粹物境,而是富有意义的情境,物质成了一种媒介符号。”[2]旅游目的地的音乐资源对于旅游情境构建的烘托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带着文化与历史发展的烙印,可以认为其就是一种普遍的,且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媒介符号,传递着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意味,为当地的旅游情境增添活力。而在具体的音乐情境中,通过旅游开发者的多方打造,能够调动旅游者听觉、视觉、触觉等多个感官“沉浸”于其中,对旅游情境所展现的地方意象产生认同;同时,这种真实的体验感使旅游者可以构建属于自身的、独特的旅游经验价值,间接的触发旅游者在文化、审美等方面的自我认同。

通过音乐资源进行旅游情境构建与单纯以当地自然旅游资源“布景”所不同的是,音乐旅游资源规避了自然旅游资源的季节属性。有些自然旅游资源只能在一年中的几个月中被纳入旅游情境中,如武汉大学的樱花、东北地区的冬捕等。而由于音乐资源本身的广泛性与普遍性,并不存在显著的游览淡季和旺季之分,旅游开发者可以根据四季、节日等选取适合的音乐资源表现形式融入旅游情境化的设计当中,使其在不同的时间点产生相应的风格变换。音乐资源的融入使得旅游情境化构建有效弥补了传统旅游开发思维下淡、旺季的市场空缺,能够全方位、全季节地得到开发和应用。当前音乐资源对旅游情境化的植入形式主要有:

1.音乐艺术表演。无论是民间组织自发的表演或是经专业表演指导机构策划的艺术表演,都将地方音乐艺术以民族文化、民间生活元素、当地特殊环境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直接刺激旅游者的感官体验,使旅游者对当地的音乐文化产生兴趣。如今,我国新疆、敦煌、西安、桂林等地已经形成《丝绸之路·千年印象》《丝路花雨》《长恨歌》《印象·刘三姐》等各具特色的舞台剧品牌,音乐艺术表演日益成为旅游者必选的旅游体验活动之一。

2.创办音乐节。音乐节的创办有效地激发了旅游者的旅游意愿,目前音乐节已然成为旅游目的地招徕旅游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旅游目的地纷纷通过创办音乐节聚集旅游者,打响旅游音乐品牌,例如,贵阳草莓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热波音乐节、朱家尖东海音乐节、哈巴湖星空露营音乐节等等。举办音乐节既能充分发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同时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旅游经营模式逐步转变为以文化内涵为核心,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情境体验,满足新时代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情境期待。

3.成立音乐博物馆。我国的音乐发展历程漫长而深刻,各地的音乐资源都有着复杂而漫长的融合发展过程。对旅游目的地所在区域的、蕴含不同时期文化底蕴的地方音乐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并以馆藏的形式供旅游者欣赏,既是对旅游目的地音乐资源的合理保护,同时能够以最直观的形式使旅游者感受旅游目的地的音乐氛围。音乐博物馆将展览、讲学、演艺、培训集于一体,旅游者可以通过“看”展览、“听”讲座、“弹”乐器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模式体验旅游目的地所营造的旅游情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受旅游目的地的音乐文化内涵。

4.开发音乐旅游产品。音乐旅游产品是营造旅游目的地情境的重要环节,旅游者完成旅游实践活动,返回到日常生活场景中时,对于旅游目的地情境的体验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淡化。而能够被旅游者带回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旅游产品则承担起唤醒旅游者情感体验的职责。旅游目的地可以开发音乐工艺品与音乐工具,也可以制作音乐书籍与音像制品。例如,一些地区在音乐节举办期间于附近开办市集,售卖音乐旅游产品,如乐器、音乐盒、或有音乐元素的服饰等等;有些音乐艺术表演团队将录制演出将其制作成光盘,或将演出的相关资料信息结集成册;音乐博物馆在馆内设置专门场地,售卖乐器或是其他音乐旅游产品。音乐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能够传递旅游目的地的音乐情境,也可以为旅游目的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增长。

(三)音乐资源融入旅游情境构建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多地旅游开发者已经有意识地将音乐资源融入旅游情境化的设计中,并且在具体实践中已经获得一定的成功经验,不容否认的是,二者的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音乐资源的融入流于表面,无法让旅游者在体验中得到共鸣。传统旅游的观光游览形式粗略地将旅游者的参与活动建立在市场与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者在这种松散的框架中只是作为“单纯的经济人,而没有揭示人们真实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情感诉求。”[3]当代产业融合视野下的旅游情境得到重视开发,说明旅游从业者已经开始关注旅游者的认知、感受与情感等诉求。旅游者的自身诉求都要以体验活动为载体,可以说,体验活动恰如一个灵活的链铰,让旅游者能够在精神和感官上对旅游情境所展现的地方意象和文化内涵予以感知和接受。因此,旅游情境需围绕旅游者的参与体验而生成,一个不以游客感知和接受为参考的,完全凭借旅游开发者自我意识为前提的旅游情境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得不到旅游者的认同与接受的。

其次,开发者重视程度不够,音乐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部分地区了旅游开发者对音乐资源的可塑性与延展性认识不全面,认为音乐资源只能依附于其他旅游资源,比如,一些景区只是设立了音乐播放的基础设施,播放一些或舒缓、或流行的音乐曲目,并不去挖掘能够应和景区整体氛围的音乐资源;还有些开发者以经济效益为前提,选择融入的音乐资源与景区的情境化格格不入,如有些景区在举办音乐节时,只是请一些专门的商业歌手进行演出,并不在意其表演的曲目,只想营造出能够使旅游者轻松、娱乐的“热闹”氛围。长此以往,音乐资源在旅游情境化构建中将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旅游者无法从这些音乐表达中提取任何有关当地的文化、民俗特色,其情境化构建的整体性将被削弱,旅游资源相融合的结构将越发松散。最终会破坏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和品牌效力。

第三,音乐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配合不协调,无法达到统一表达旅游情境化主题意象的目的。在产业融合视野下,旅游开发者为了能够营造旅游情境内涵的丰富性,只是一味地选择多样化的旅游资源进行罗列,使得音乐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有距离感,无法相互配合服务于统一的主题意象。这种做法只是做到了在资源融合上的多样化,根本无法保证旅游目的地形象在旅游者心目中的稳定性。在这样的旅游情境化设计中,多种旅游资源各自为政,失去了引导旅游者逐步加深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和认同的层次感。另外,这种资源不协调的情况使得音乐资源无法全方位的展现于旅游者面前,旅游者只能通过听觉对其进行辨识和感受,极大地削弱了音乐资源对当地文化意蕴的表达。

三、音乐资源助力旅游情境化的创意构建路径

旅游情境化的创意构建应当依托当地音乐资源的既有属性,开发本土音乐文化景观,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氛围。而对音乐资源呈现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的策划与安排,能够为旅游者感知旅游目的地的音乐文化提供更为契合的体验方式。另外,将音乐资源与科技、传媒等多种元素相融合,一方面顺应旅游产业融合的背景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旅游者主动融入旅游目的地所打造的情境氛围之中。总之,多方位拓展音乐资源的应用方式,为旅游情境化的构建打造创意路径,是旅游产业多元发展,产业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

(一)立足音乐资源的文化底蕴,追求景区意境的共鸣与认同

音乐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自其产业伊始便深深地根植于文化当中。可以说音乐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音乐的创作虽然来源于个人,要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却无法脱离其社会文化背景。它能够反映一地的文化、文明特色和风土人情,也能反映一时的文化精神与潮流。如果纵向来梳理某地的音乐资源,便可以从中分析出当地的文化内核走向。因此,在把音乐资源融入旅游情境化的构建中,并不能脱离其文化内涵。

另外,对旅游情境化的创意构建,必须在旅游资源的协调配合上展现出其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就来源于多方旅游资源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内涵的释出。各种旅游资源虽然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着其文化属性,在本质上却是从不同角度共同诠释着地域文化的内涵。可见,在旅游情境化的创意构建中,要立足所有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才能使音乐资源在与其他旅游资源相配合时能够产生共鸣,共同烘托旅游情境的文化氛围和构建其主题意象。

在具体的实践中,第一,应根据旅游目的地所在地区的特色文化进行音乐资源的筛选,比如,一些革命老区可以选择与当地革命历史相关的红歌,进行情景式重现,或者现代性演绎,亦可组织旅游者参与合唱、表演;第二,应选择能够凸显民族文化的音乐资源,如部分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以赛山歌的形式让旅游者在青山绿水间体验其民族风情;第三,应开发能展现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文化的音乐资源,比如,某地民风热情好客,可以在音乐表演时以随机邀请的形式请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同台演艺,或以“快闪”①快闪亦称快闪行动,指多人在同一地点与时间,做一系列歌舞表演或行为,然后迅速离开的行为艺术。的方式表演抒发对旅游者的欢迎之情。

(二)关注旅游者的情境期待,合理规划音乐资源的植入方式

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实践活动之前对旅游目的地的情境氛围是有一定期待的,因此旅游目的地在设置音乐资源植入方式时,不仅要考虑旅游目的地的实际资源储备情况,还应当注重满足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情境期待。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众消费水平提高,旅游者的消费需求随之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态势,旅游者渴望在旅游目的地获得前所未有的情境体验。因此,旅游目的地需要根据旅游者需求合理规划音乐资源的植入方式,以满足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情境期待。

旅游目的地不应该盲目地将当地的音乐资源进行罗列。而应根据旅游者年龄阶段、文化层次等背景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规划音乐资源的植入方式。以年龄层划分是比较合理的规划方式。有备受青年旅游者喜爱的音乐节形式和中老年旅游者接受度更高的音乐博物馆形式。马蜂窝旅游研究院的调研报告《90后旅行方式研究报告2017》结果指出,90后旅游者中的29%会因为参加音乐节而策划一场出游。因为“年轻人的出游原因越来越个性化,参加一场音乐节,与众多有相同音乐喜好的朋友们一起交流,也是他们旅途中的乐趣之一。”②人民网 http:/travel.people.com.cn/n1/2018/0810/c41570-30221347.html.。而中老年旅游者的旅行时间更为宽裕、自由,他们有足够充分的时间细细体察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而中老年旅游者在出游时更想体验的是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传承与民族内涵,因此无论是从客观条件或是从主观意愿来看,音乐博物馆等集展览、演艺、培训为一体的音乐旅游综合体,更适合作为中老年旅游者体验当地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形式。

音乐资源植入旅游情境化设计的应用,还应注意所传递音乐的文化属性如何被旅游者所接受。可以通过本地区各历史阶段的乐器、乐谱、艺术家等相关资料的展示,呈现出当地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应当考虑到旅游者听觉、触觉等其他感官的旅游期待,适当安排表演展示与简单培训,提升旅游者的参与度,充分调动旅游者各感官对于当地音乐资源的体验,使旅游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旅游目的地所营造的旅游情境之中。

与此同时,旅游目的地在策划、举办音乐节时,既要建立在旅游目的地音乐资源的实际情况之上,还应当考虑如何能够满足旅游者对参与音乐旅游的目的性。选择参加音乐节的旅游者大多是想从生活的重压中暂时逃脱,通过旅游目的地的广袤无垠、青山绿水,或沃野千里来释放自我,获得灵魂自由。比如针对青年旅行者的音乐节,将音乐节与自驾游、露营等相对自由的旅行方式相结合,节目风格多以狂放不羁的摇滚、金属、朋克等音乐类型为主,满足青年旅游者对于粗犷豪放、逍遥自在的草原生活的旅游期待。

(三)对接情境交融化趋势,促进音乐资源与其他元素的协调配合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是跨产业、跨行业的融合趋势,在此背景环境下,加强音乐资源与其他元素的协调配合,为旅游者提供多元素交融的旅游情境是其进行创意构建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方面,应当促进音乐资源与传媒元素的协调配合。利用传媒产业的社会舆论导向优势,拓展当地音乐资源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新媒体丰富的传播手段能够为旅游者体验音乐资源的文化意蕴提供更多选择、更为便捷的路径。旅游目的地的音乐资源开发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面向大众的传播形式,扩大宣传范围,以此提高知名度。在传统媒介领域,拍摄音乐文化相关的电影电视剧作,开设音乐文化欣赏类栏目,体现当地的音乐文化氛围,增进本地居民对当地音乐资源的认知与理解,进而主动参与到音乐文化氛围的营造活动之中。还应有效利用互联网增加当地音乐资源的曝光量,例如在音乐播放软件上通过“投票”“打榜”等形式使当地音乐排到接近榜首、更易被点击收听的位置;或者在音乐分类专辑中将当地音乐资源与其他地区的音乐横向比较,提高大众对于当地音乐资源的兴趣。对于人们使用率极高的微信、微博、抖音等手机App,应当合理、巧妙地将本地音乐资源融入其中,使大众能够随时随地体验当地音乐文化氛围,扩大其影响范围。

另一方面,应当促进音乐资源与科技元素的协调配合。由于各地文化氛围不尽相同,而音乐旅游资源往往来自民间,具有乡土气息。旅游者在对旅游地音乐资源进行欣赏时,难免会出现难以融入的情况。因此音乐资源应当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适当地采用科技手段可以丰富音乐资源的呈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音乐资源的创意性转化。创新并不是要改变当地音乐资源的内涵,而是保留其民间的、乡土的内核以高科技的形式予以展现,实现其发展到新时代的突破。通过科技打造的震撼性舞台效果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旅游者主动去欣赏、接受音乐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彻底的沉浸在当地的旅游情境之中。例如,云南昆明的歌舞剧《云南映像》,借助高科技手段在舞台上呈现出日食、下雨、风雪等天气现象,比起语言文字的铺陈更能给予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美丽奇妙的体验,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音乐的感知当中。科技元素与音乐资源相融为音乐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音乐资源的表现形式更具有观赏性。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为音乐资源带来活力,提升音乐资源对于旅游地情境氛围的营造作用,对旅游情境化的创意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以上建议之外,在音乐资源融入旅游情境化的创意构建过程中,也应适当规避一些容易忽略的具体问题。首先,应避免过于追求“创意”而弱化了其应表达的文化内涵,而出现的在情境构建中对音乐资源进行滥用的行为;其次,由于音乐的演绎属性,使得其在融入旅游情境和的创意构建中有很大的可参与性,旅游开发者设计体验项目的空间业更大,但要避免形式重复的问题,过多的类似体验项目将增加旅游者的疲劳程度,导致体验效果降低。

猜你喜欢

旅游者目的地融合
恋爱中的城市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迷宫弯弯绕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融合》
动物可笑堂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