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研究

2021-01-28刘晓玲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参政党民主党派政党

刘晓玲 许 烨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为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面对新的现实挑战。新时代应结合《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意义

(一)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目标是指民主党派建设要达到的相应标准。《条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1]这一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树立了清晰目标,即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具体来说,“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到共产党要和什么样的政党合作的关键性问题。“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主要是指民主党派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议政建言工作,协助中国共产党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与中国共产党勠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原则是指参政党建设要遵循其自身发展的某些规律,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既是参政党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参政党建设的重要经验。民主党派以响应“五一口号”为标志开始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从此走上实现自己政治理想和抱负的正确道路。要实现强国梦想,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确保参政党沿着正确方向开展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二是坚持民主党派自觉自主建设。参政党是自身建设的主体,只有在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探索,自觉实践,才能有效达到建设目标。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参政党要聚焦自身建设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标执政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四是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帮助民主党派解决实际问题,一如既往地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供支持保障。

(二)参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

《条例》第十六条指出:“各级党委应当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2]“五大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对参政党建设作出的新科学概括,是对多党合作理论的重要创新。参政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指参政党为了实现自身的政治纲领,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来教育和引导本党(社)的全体成员提高政治认同、增强政治共识而开展的政治实践和活动。参政党的组织建设是指参政党遵循其组织原则和组织路线,不断发展和壮大党派组织、扩大成员队伍、改进和加强党派领导能力、提高成员素质的一系列工作。参政党的履职能力建设是指对参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以圆满履行职能的素质和本领进行整体、系统、主动的调整和构建。履职能力的质量和实效影响着参政党的地位与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这一定义也适用于参政党。2019年,正式将作风建设纳入参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参政党的制度建设是指各民主党派在规章制度(包括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的制定和执行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

(三)参政党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是有利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新型政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3月全国政协联组会上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并指出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3]。这意味着新型政党制度中包含了政党类主体和非政党类主体。在政党类主体中,参政党与执政党是相呼应的。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参与主体,参政党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自己,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因此,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能为完善中国特色政党理论提供经验材料。也只有这样,新时代我国多党合作才会展现出勃勃生机,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才会更加坚实。

二是有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4]中国共产党正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这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历史使命。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有利于各民主党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要求民主党派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5]。

三是有利于回应西方政党理论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质疑。在西方政治学中,政党首先与争取执政权有关。以此为主要标准,西方学者认为执政党对应的是在野党或反对党,并由此推定我国的民主党派不是政党。西方政党理论完全否定其他政党制度存在的可能性,目的就在于否定我国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进而质疑我国政党制度的民主性和合法性。众所周知,我国参政党的政治功能和社会价值是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来实现的,并非选举竞争。这一政党制度是在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土生土长”的,是我国当代政治生活的具体反映。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能现实地回答我国民主党派的党派性质和地位,突破西方非执政党即在野党的思维定式,打破西方的政党标签。同时,参政党的存在和发展也为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面临的挑战

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激烈;国内,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面临新的现实困境。

(一)外部挑战

1.各种矛盾风险交织并存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在后疫情时代,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压力、国外贸易保护和经济竞争等国外多种消极因素叠加。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这一外部环境无疑充满了一系列的冲击和风险,将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安全形成不同程度的挑战。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参政党成员是从大局出发,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认识形势,还是面对眼前的危机和困难自乱阵脚,考验着参政党的立场、信念和智慧。

2.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激烈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多元思想文化交流碰撞频繁。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到处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尤其是在中国的崛起被他们视为威胁的背景下,经常以所谓的“人权民主”等问题对中国加以污蔑。西方一些社会组织以各种途径渗透西方价值观,夸大西方制度的优越性。还有各种诸如“历史虚无主义”“网络民粹主义”“极左思想”等错误社会思潮在学术外衣的掩盖之下,通过互联网或以文化交流等方式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应该看到,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来没有停止过,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错综复杂,这无疑是对参政党政治定力的一场考验。

(二)内部挑战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执政党从原来主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单打一”式发展途径转变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此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求。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不仅仅对执政党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样也对参政党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因为我国参政党有各自联系的界别、社会阶层和群体,汇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大量的专业人才和代表人士。参政党应主动作为,及时地反映和代表他们所联系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具体利益和要求,不断加强代表性和广泛性。

2.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其中,治理主体的发育和构建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前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不同治理主体的发展和成熟程度,是检验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度广度力度效度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各类不同的治理主体不仅要发育好、完善好、建设好,而且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又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在现代化的治理目标下,执政党已经全面开启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主体,参政党则需要不断地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党派团体的优势力量,才能实现与其他治理主体,特别是执政党的有效协作配合和良性互动。

3.参政党自身建设的现实困境

参政党的“五大建设”有待提升之处无疑加大了参政党建设任务的繁重性和紧迫性。一是在思想建设上,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要求。列宁曾经明确地指出:“没有理论,党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而且不可避免地迟早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产。”由此可见,理论武装对一个政党的重要性。执政党如此,参政党亦是如此。相比较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民主党派的理论研究已明显滞后于实践需要,已经不能有效满足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需要。二是在组织建设上,各级组织发展不平衡。从现有的党派组织来看,中央组织明显优于地方组织。越是到基层组织,组织建设越存在更多问题。同时,党派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兼职,本职工作与党派工作时有冲突。这直接导致各级参政党职能发挥的不平衡。三是在履职能力建设上,与“四新”“三好”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调研是参政党履职尽责的基础工作和有效手段。如果党派成员疏于调研或调研流于形式,就会导致建议和提案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四是在作风建设上,部分参政党成员政党意识薄弱。少量党派成员党员意识薄弱,偏重自身观点的表达而忽视政党意识。还有部分成员认为加入民主党派只是一种政治荣誉,主观上削弱和淡化了对自身的要求。五是在制度建设上,缺乏细化的配套措施。2017年12月,民主党派修订了党派章程,虽然参政党都与时俱进地修订了各自的章程,但章程是根本制度,不可能涵盖得过多、过细。很多问题还要靠出台相关条例、制度进行进一步规范。

三、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现实路径

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参政党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当好新型政党制度的参政主体为目标,以巩固政治认同和参政能力为主线,以“五大建设”为总体布局开展自身建设。

(一)以思想建设为统领,增强政治认同

一是加强理论武装。参政党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实现自身的政治纲领,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具体来说,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理论体系化。二是巩固政治共识。政治共识是指意识形态上的一致性。新型政党制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基于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多党合作。在2013年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括参政党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选择。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参政党成员正确认识国情,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强国目标正确道路的政治认同。三是强化思想引导。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各民主党派成员已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前,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占比较高。他们没有新旧社会对比的亲身感受,也没有经过严酷的政治考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体会不深,对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合理性和优越性缺乏切身认识。对此,要及时了解成员的思想波动、代际差异、界别差异,精准施策。同时,要积极引导民主党派领导班子、代表人士积极主动正面发声,以点带面地做好普通成员的思想引导工作。四是做好网络宣传。参政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要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积极运用互联网开展引导工作。要建好、管好、用好新媒体,做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实现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的零距离、全天候和安全稳妥。

(二)以组织建设为基础,激发组织活力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无论任何政党,领导班子都是“关键少数”。领导班子能力的大小关系到政党整体战斗力的强弱。因此,领导班子建设是参政党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首次要求民主党派领导班子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7]之后,他又在多个场合强调各民主党派要提高领导班子成员“五种能力”。二是推进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是民主党派人士中的佼佼者。2012年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和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面向全体党外人士的,自然对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同样适用。要统筹做好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使用、提拔、管理等工作。三是提高组织发展质量。参政党职能作用的发挥主要取决于各级组织的整体素质和成员的政治素养及代表性,而不是取决于组织和人数的多少。要以《各民主党派中央关于新时代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为基本遵循,坚持“三个为主”的基本方针,严格政治标准,不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保持民主党派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特点。四是提升机关工作水平。党派机关虽然人数和编制少,但是民主党派工作运转的枢纽,是参政党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参谋、管理、组织、协调和服务等重要职能。要配备好机关工作班子,采取内部选拔、外引招考等方式,多渠道地选配一批政治素养好、领导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人才充实机关工作班子。同时,要严肃对机关考评考核,强化激励约束。

(三)以履职能力建设为支撑,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紧扣大局履职。履行好三大职能,要围绕中共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中心任务,各项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建言献策。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参政党“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参政党要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建言资政[8],为执政党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二是发挥整体优势。随着形势发展和任务加重,参政党在履行职能时迫切需要发挥党派的整体优势。因此,参政党要整合社会力量和内部资源,提升参政议政的效率和质量。三是要深入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也是提高参政党履职能力的基本功。这要求参政党主动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客观真实地反映社情民意。

(四)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强化政党主体意识

一是端正思想作风。思想作风是参政党作风建设的灵魂,反映的是参政党成员,特别是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有了好的思想作风,就可以奋发有为、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二是改进工作作风。工作作风是参政党作风建设的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可见,实干不仅是参政党价值的基础,也是凝聚人心的前提。三是严格纪律要求。参政党虽然不像执政党那样掌握着全国政权,但毕竟也是权力参与者,也是生活在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同样面临着各种风险考验和纪律规范要求。特别是参政党成员中有不少不同层次的国家事务管理者,参政党要把纪律和规矩立在前面,筑牢拒腐防变的纪律防线。

(五)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健全党派规则体系

以新修订的章程为根本依据,完善和细化章程中的各项基本制度,是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一是建立健全学习教育制度。要强化民主党派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报告会制度、理论研讨会制定、业务培训制度等学习教育制度的制定、执行与检查。制定自学和集中学习的具体办法,总结已有学习活动的好经验,并规范和固定下来。二是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要在代表大会制度、常委会议制度、常委扩大会议制度、全体委员会议制度、全体成员会议制度、支部(支社)大会制度、主委会议制度、秘书长会议制度等议事决策制度上加强规范、明确程序。三是完善党务工作制度。向执政党看齐,完善民主党派日常党务工作制度,具体包括民主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成员管理制度、基层组织工作制度、机关工作管理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等等。四是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加强对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内部监督机制,自觉接受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的监督,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猜你喜欢

参政党民主党派政党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发挥参政党作用 凝心聚力奋斗新征程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民主党派“同心”思想研究
论参政党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