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的创新发展

2021-01-28王小鸿王彩玲高国升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政党民主国家

王小鸿 王彩玲 徐 锋 高国升

当今人类文明正处于交流融会、创新发展和历史性突破的起点和前夜,当今世界秩序也正面临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近年来国际风云变幻,全球治理中老矛盾和新问题交织并日趋尖锐、复杂,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领域充满了新机遇,也平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如何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优化国家治理、巩固政治团结,从政治上趋利避害,继续捍卫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时代主题,坚定守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成果以及不断拓展我们未来发展的权利、空间?新时代、新挑战要求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进行创新发展。

一、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面对的新挑战

从国际形势来看,进入21世纪,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浪潮已席卷全球,技术创新的加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深刻改变人类的交往方式、生存方式。不仅发达国家从中获益,像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发展中国家也有更广阔的跨越式发展空间。整体看,人类文明的突破性发展已成定局,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正在形成。新生活、新文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秩序、新治理。科技固然是第一生产力,但制度对良好秩序的保证、对创新活动的支持也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制度也已成为第一驱动力。因此,制度创新、制度竞争自然成为国家间合作交往或力量博弈的关键所在。世界形势潜在的风险也在这里。世界各国国情、文化价值理念的差异影响了对秩序与创新的理解和把握不同,所承受国际和国内矛盾压力不同。在可预见的将来,世界和平与发展面对的挑战更大,国际秩序失调、国际政治无政府主义可能进一步加剧,基于政治制度及相关意识形态差异的政治斗争也会日趋激烈。作为关乎国家政治格局稳定的基本政治安排,本就一体两面、一体同构的民主政治和政党政治更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

从国内形势来看,经过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技术创新速度加快,市场经济纵深发展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健康的和可持续的,中国社会生活各方面,特别是政治生活的相关制度安排也是合理的和高效的,我们有这个自信,有这个底气。但创新发展、市场化也不可避免会强化或产生一些消极因素,特别是在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交互影响和彼此催化下,社会生活各领域源于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许多结构性矛盾、具体矛盾可能加剧,一些新矛盾也会不断产生。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需要更进一步优化,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得与时俱进、全面实现现代化。

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有更高的风险,有更大的机遇,两方面绵密交织,对当代中国国家建设、政治团结与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形成全新、全面的挑战。

第一,国际形势、外部空间趋紧与国内转换发展方式和跨越式发展的矛盾加剧,国际矛盾与国内矛盾层峰叠加效应明显。这就使得当前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前所未有,国内政治凝聚人心、智慧、力量和共识的工作更加艰巨繁重。为此,要全面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并以之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和经济永续发展的均衡,保持基本秩序和创新发展的舒适张力,就必须准备和付出更多的成本、更艰辛的努力、更高超的智慧。

第二,民主法治建设同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走向深入,都亟须迅速有效地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然而要在当代中国构建和实践广泛且成熟的新型民主,又总是面对政治理念与政治生态、内外条件和经验实践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在政治理念、政治生态上,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仍有待更系统地构建、更深入地发展。与此同时一些人深受封建专制遗存理念以及西方自由民主理念影响,对新型民主法治相关理论、实践与制度认同不够。在内外条件方面,中国仍未完全实现现代化,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个超大规模发展中社会、转型社会里,面对敌对势力步步紧逼的西化、分化压力,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法治建设也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保质保量不走样,才能不犯颠覆性错误。在经验实践方面,在全民族只有相对较短浅的现代生活经验,特别是政治生活经验的情况下,新型民主法治实践只能逐步填补空白、渐进积累经验。概言之,现实生活中迫切的民主法治要求与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民主法治发展的水平间的固有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

第三,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长期以来,由于首先要完成中国新型民主政治的理论建构和体系建设,中国民主政治的实践事实上一直存在重实质、轻程序的取向,它甚至已成为一种政治生活中日用而不自知的惯性力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迫切需要从中国政府运行过程、公共权力运行过程的角度来深化中国民主政治探索,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型民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新型民主的可操作性,提升其执行效能,并使之更成熟、更定型。概言之,政治惯性与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之间的不协调必须尽快理顺,否则经济社会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新型民主政治真实性、有效性的体验就会不断下降,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将缺乏足够的推动力。

第四,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国家民族的创造能力需要适宜的制度环境,关键是要能够增进和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及合法权利,这样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活力。传统中国共同体本位的基本价值是没有问题的,必须予以继承和发展,但又必须有所改进,以便能充分兼容和保护那些必要的、基于权利本位的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制度发展中民族性、现代性某种程度上存在紧张关系,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在相关领域还存在很大的努力空间。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处理不好,未来的创新发展就可能面临缺乏后劲的困难局面。

二、新型政党制度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新型政党制度以自身的创新发展,通过在相关政治实践、政治过程中做出努力,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进一步保持政治定力,提升国家能力,激发创造活力,从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确保经济社会长期繁荣进步,是适应新时代、应对新挑战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强化国家根本领导制度的理论建构和制度实践

党的领导的实现,主要通过对国家政权体系的领导——基于权力刚性的纵向领导以及对社会生活的领导——基于权威说服的横向领导这两个向度来实现。现代国家治理实践中党的领导也因而需要突出党和国家政治制度的执行力、说服力,既要着力提升国家能力,又要着力提升党的执政能力、领导能力。这就要进一步在理论建构上,更深入挖掘新型政党制度与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两者的发展之间的政治规律;在制度创新和制度实践中强化党的领导与国家制度之间的无缝衔接,使新型政党制度与新型民主政治更加匹配、更加贯通。

(二)进一步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最广泛的政治联盟

必须明确,在我国,人民的基本外延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者”之间的最广泛的政治联盟;人民民主就是这个最广泛政治联盟内部联盟主体间的民主;在这个联盟外部,有我们的朋友,也有破坏这个联盟的敌人,联盟通过国家政权对自己的敌人实施专政。这个联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从社会结构角度来看就是中国人民的联盟;从民族国家的角度来看就是中华民族的联盟。当前及未来要进一步发展人民民主专政,主要方面就是更进一步以广泛的、深入的民主实践来巩固我们的政治联盟,不断强化或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从而凝聚更强大的政治向心力、发展动力,争取更广阔、舒适的国际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着眼提升制度执行力、制度效能,在坚守民族本位立场的基础上优化党的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体制机制,以现代眼光、现代精神和现代方式创造性开展和丰富新型政党制度实践,促进提升国家政治制度的合力和活力,促进提升国家治理的针对性、民主化、精细化水平和整体效能。

三、新型政党制度未来发展的展望、目标和相关任务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确立之时起,基本内涵就包括党的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三方面的规范性内容。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系统且完整的现当代中国基本政治制度,而非可能、可以相互分疏而分别成为三个制度。这个政治制度是新中国确立起来的第一个政治制度,它的规范要求贯穿于社会主义国家全部制度建构的历史进程中,贯穿于全部这些制度的实践过程中,驱动了现当代中国新型民主的运转,驱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历史和经验已经表明,现当代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离不开新型政党制度。历史和实践将继续表明,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离不开新型政党制度,离不开对它的坚持和完善、创新和发展。因此,未来只有不断强化新型政党制度的适应能力,提升政治效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活力,才能始终顺应时代潮流,驾驭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满足中国现代化的新要求。只有始终坚守中华文化本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体本位,才能不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一)未来的展望和发展的目标

第一,以新型政党制度的创新发展驱动新型中国式民主的运行和发展,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力。现代政党政治与民主政治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是基于相同政治实践内容的政治范畴,政党制度则是民主制度的支撑和驱动系统,民主的发展自然是从政党制度理论、实践的创新开始。作为新型民主、中国式民主,人民民主应当在各项根本或基本政治制度整合和完善上、在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深入和协调发展上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要在强化政治协商、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和制度化发展上取得全面卓著的成效。这正是党的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优势和未来实践的重心所在。

第二,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推动构建协商治理的中国模式,以牢不可破的联盟政治巩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确保国家的基本秩序。中国式民主的内涵全面深入体现在现代国家治理的实践当中,就是要创造一种最广泛政治联盟。各方面深度参加的协商治理模式,不同于西方精英治理模式,是大众治理的模式,将创造性地坚持和巩固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共同体本位,始终代表和服务于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且保护多数人的利益,同时兼容少数人的利益。协商治理的中国模式将弘扬商量政府、商量政治的传统,以党的领导和多党合作为主线,以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为轴心,创造性地贯彻人民民主政治原则、民主集中组织原则,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组织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政治过程和规范程序,在更高起点上更高质量地贯彻群众路线,更加直接、充分、真切和全面地把握民意,更加理性、规范、全面和系统地实现政治整合。

第三,形成民主政治、政党政治的中国方案,在当代人类政治文明创新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坚定“四个自信”,在坚持新型民主制度、新型政党制度和新型协商治理模式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融合大方向的前提下,充分借鉴和吸收一切关于现代民主和治理的先进成果、成功经验。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坚持和完善合作型政党制度、维护中国秩序和促进创新发展的需要,努力做到融会贯通、自成一系,为人类政治文明特别是政党制度宝库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二)基于前述目标的基本任务

要实现上述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更进一步提升、突出统一战线作为政道与治道的突出地位;强化以最广泛的联盟政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向成熟、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理念;着眼制度运行和政治过程,完善体制和机制,加强相关顶层设计、顶层引领和顶层监督,不断提升民主政治的活力、国家治理的能力、制度体系的效力。

第二,以政党能力建设为轴心,加强现代政党建设。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全面、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领导能力,特别是将其转化为政治权威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政能力,特别是将其转化为政权效能的能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按照“四新”“三好”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民主党派要紧密围绕“五种能力”全面加强各项建设,特别是加强以能力建设、民主建设和制度建设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都要自觉突出和持续强化协商治理能力建设。中国共产党要及时帮助民主党派解决自身发展和自身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在协商治理实践中不断提升政党制度效能。要继续创新思维、拓展领域、丰富形式和渠道,高度信任和倾力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民主建设与协商治理的各个层次和领域中充分发挥作用。不断强化、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党职能作用以及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专门协商机构的职能作用,搞好参政议政和民主协商,更进一步细化、强化和拓展富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特色的民主监督,并取得明显成效。着眼现代化、系统化和精细化国家治理的新要求,优化政治过程,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程序和制度保障,强化信息和政治资源与途径保障,强化人才和干部队伍保障,搞好合作共事。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深入挖掘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潜能,使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完善和实践中,在现代国家治理的全部过程中发挥更广泛、更多样性的作用。

猜你喜欢

政党民主国家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