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

2021-01-28张应梅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议事协商网格

文 张应梅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

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基本区域,社区也是城市管理体系中一个主要构成部分,更是党组织紧密联系群众、密切党群关系的地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表示,加大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力度,使社会治理重心不断下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效用,确保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以及居民自治之间能够长期保持良好互动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社区生活中必然会出现各种矛盾,阻碍社区治理工作的进行。作为社区治理建设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公民也是社区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居民通过参与社区治理能够更直接地诉求自身利益、畅通沟通渠道,从而弥补政府服务的不足,缓解政府的压力。因此,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和水平,对促进社区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

以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太和街道办事处和平路社区为例,它位于主城区商贸繁华地段,辖区面积0.38 平方公里,有公共单位38 家,社区商户800余家,居民住户5188 户,常住人口15687 人,流动人口5000 余人,辖区居民楼院108 个,其中80%没有物管,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居民区。社区既有百富琪商业广场、兴杰现代城小区、万裕大厦、和平园小区等5 个新型商住楼楼宇,也有总量占比达80%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单位职工宿舍,还有和平村、和平后村、黄家庄等农转非私房48 栋,建筑情况参差不齐,居住情况复杂,加之建筑年代久远,给社区治理带来了很多难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018 年,和平路社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功能,制定了《昆明市官渡区太和街道和平路社区治理5 年行动规划》,以楼院问题和居民需求为导向,通堵点、解难点、治痛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社区治理放在楼院,落实在家庭里,体现在居民中,创新老旧小区自治载体和机制,营造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共治共享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

以党建引领,形成共同体自治模式。为破解和平路社区老旧小区引入物管难、居民自治难、资金保障难的“三难”困境。社区以党建引领,多措并举,创新探索实践形成“红色楼院共同体自治”模式,2020 年,在“红色楼院共同体自治”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实践形成“红色邻里和”融合自治模式。在社区党总支领导和社区居委会指导下,开展老旧小区院落自治服务,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一是成功申报实施2018 年度至2019 年度官渡区党建服务群众项目——太和巷院落自治服务项目。二是搭建院落自治“三驾马车”,建立红邻党支部、培育孵化本土社会组织和乐居街坊荟、组建太和巷院落自治委员会。三是整合社区“大党委”党组织、党员资源,延伸社区“大党委”服务触角,建立太和巷党群微网格,把党建服务群众工作做细做实。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红邻党支部、和乐居街坊荟党支部的《三方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和社区居委会、和乐居街坊荟、院落自治委员会的《三方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建领路、服务先行,共同参与、居民受益的楼院自治氛围,形成了在全国老旧小区可复制推广的“红色楼院自治共同体”模式。

以社区为主导,探索融合自治模式。2019 年至2020 年,和平北路“和融居”红色居民自治项目在太和巷“红色楼院自治共同体”模式成功的基础上,复制推行并探索创新实践“三社联动+社会单位(物业)资源+社区居民联动”的“红色邻里和”融合自治模式,联系社区楼院产权单位结合“三供一业”改造,引入物业管理公司参与社区治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党组织发动十余家长期无人管理的楼院所属单位参与了疫情的联防联控机制,做到有保安值守、进出测体温、入户登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疫情指挥中心上报,借此机会把单位动员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并形成疫情防控和社区治理长效机制。

打造协商议事的“阵地堡垒”,形成社区协商民主模式。和平路社区自2018 年以来,创建“和谐同心 共商共议”协商民主社区治理项目,充分运用“三段六步法”广泛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形成较为成熟的协商议事经验和有效转化协商议事成果的能力。社区建立了一中心四平台及“书记茶室”协商议事延伸点。成立了36 人的协商议事委员会和4 支协商议事队伍。社区通过实施该项目,一方面巩固提升活动阵地,将政治协商与基层协商民主相结合,统筹发挥政协之家、和平路社区协商民主“一中心四平台”“书记茶室”等协商议事阵地的作用,打造社区党员群众协商议事的“阵地堡垒”、红色教育的“实践平台”、思想交流的“心灵港湾”、服务党群的“温馨家园”;另一方面有效增进统战人士、协商议事委员、居民群众的思想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有效推进统一战线工作,筑牢共同政治思想,实现文化与统战工作常态化、实体化、阵地化和可视化的融合发展,画好最大同心圆,形成“1+2+5+N”的社区协商民主模式。

提升社区党组织组织力,满足群众多元需求。通过成立红邻党支部和和乐居街坊荟,整合了社区党组织和区域内外单位的各类资源力量,既提高了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又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区域影响力和带动力,真正意义上实现共驻共建、互融互促,让社区治理焕发出新活力。针对居民居家养老需求,社区与专业社会组织合办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独居空巢、孤寡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用餐送餐、棋牌娱乐、家政服务、健康咨询等服务,让家门口的养老生活也丰富起来。收集梳理辖区各类群体需求,梳理拟定“两清单一目录”项目清单,有效解决社区资源力量不足的问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通过为群众提供多元精细的服务,让群众感觉到党组织就在身边,拉近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得到了较大提升。

增强社区居民主体意识,提升社区自治水平。院落自治委员会和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唤醒了居民主体意识,让社区怎么建、工作怎么干实现了由居民说了算。通过制定看起来“简单”却明确的议事规则,引导居民围绕社区民生问题积极开展议题征集、议事决策,从最初的脸红耳赤、不欢而散变为规则至上、理性对话、民主表决,许多社区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和平路社区和乐居街坊荟、院落自治委员会和“一中心四平台”率先深度触碰和探索社区治理的难题,推动了社区协商民主规范化发展,在社区居民心中逐步形成“家园意识”“共同体意识”。

利用网格化管理,培育居民参与意识。通过实施“红旗兴”党建网格化治理项目,创新网格党建治理,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把党支部建到网格里。一是按照“便于管理、便于组织、便于服务”的原则把功能性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在辖区10 个网格建立4 个功能型党组织、红旗兴党支部,把单位党员、社区在编党员、在居党员、流动党员整合成立党支部,落实党建网格化责任,建立妇女、楼长志愿者队伍等,带头发挥社区治理基础力量。二是在社区党总支领导下,发挥网格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协商议事机制,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带动党员、居民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网格区域负责人定期到网格内走访居民,可以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并且在走访过程中向居民传达社区欢迎居民主动献计献策的声音,唤起居民参与的主动性,进而培育参与意识。太和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群团组织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强化区域化党建思维,着力破解制约群团组织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障碍,把区域化党建工作和基层群团改革工作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与网格化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建共赢,以党建工作引领深化基层治理有力,提升了群团服务效果,实现了责任在一线落实、调度在一线进行、问题在一线解决。

猜你喜欢

议事协商网格
关于规范议事协调机构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协商议事平台进城市书房 “三微”工作法化解民生难题
街道专题议事激活基层治理
追逐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学校议事需谨防“三化”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