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大力发展肉羊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2021-01-28于永志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文│于永志(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肉羊产业是甘肃省十大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肉羊产业上连饲草种植业、下接畜产品加工业和肉食品消费市场,是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饲料、食品、皮革、毛纺加工的中轴产业。近年来,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依托独特的肉羊产业优势,紧紧围绕绿色畜牧业发展目标,把发展养羊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积极调结构、转方式,大力推进绿色有机标准化品牌化生产,肉羊养殖实现了由“扩群增量”向“提质增效与扩群增量”转变,肉羊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以肃州区为例对目前肉羊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做一简要分析,供同行参考。
一、肃州区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肃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辖区面积3386平方千米,总人口近50万人,是全国对外制种基地、全国戈壁温室设施农业示范县、全省牛羊产业大县。近年来,肃州区委、区政府把肉羊产业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支柱产业来抓,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大资金投入,肉羊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肃州区建成全产业链标准化养殖产业园1个,累计建成肉羊养殖小区105个,千只以上肉羊养殖场58个,年屠宰能力30万头(只)的牛羊清真屠宰加工企业1家(酒泉玉鑫源屠宰厂),各类中小型牛羊交易市场5个,培育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123个,发展贩运经纪人239人,年屠宰交易肉羊100万只以上,同时培育“陇祁连山、祁连雪”等牛羊品牌10个,创建祁连牧场、玉羊源等无公害畜产品10个。2019年,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861万头(只),同比增长4.7%,羊饲养量达到158万只,同比增长2.3%,畜牧业产值达到16.71亿元,同比增长4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13元,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到22%。
二、肃州区肉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肉羊产业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生产上普遍存在“重农轻牧、重粮轻饲”现象,对肉羊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虽然中央和省级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意见,市、区两级政府也制定了扶持政策,但政策扶持缺乏连续性,政策的含金量、精准度、执行力不够到位,与产业发展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另外,肉羊养殖企业用地大多以划拨和流转租赁为主,土地、圈舍、设备等不能作为银行抵押物进行贷款,经营主体融资比较困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肉羊产业发展。
2.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受传统养殖方式影响,肃州区肉羊生产以小农户、小规模散养为主,约占全区养殖量的60%,大部分散养户经营管理粗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在畜产品加工方面,全区仅有牛羊屠宰企业1家,营销中介组织3家,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品牌优势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加之产品销售主要依托快递、邮政等物流企业,缺乏冷链物流配送,运输成本高,销售利润薄,存在有数量无品牌特色、优质不优价等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
3.草畜产业结合不紧密。种草养畜意识不强,专门用于牧草种植的农业用地占比小,一方面大场大户无草可用的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散养户有草不用的现象较为普遍,饲草产业与畜牧产业结合不紧密。据统计,肃州区现有人工饲草种植面积15.12万亩,占实有耕地面积的14%,年产各类优质饲草24万吨,仅占饲草需求总量的25%。
4.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畜牧站合并到农林牧服务中心,部分乡镇无专门从事畜牧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同时,科技支撑不够有力,在肉羊良种繁育、杂交改良等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肉羊品种改良上,引种费用高,扩繁能力弱,肉羊良种化率低,无法满足肉羊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
1.加强产业统筹谋划和政策支持。要进一步加强肉羊产业的规划布局,制定肉羊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项目支持,谋划打造肉羊产业强县,促进肉羊产业发展壮大。加大对肉羊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对调引优质种公羊、调引优质能繁母羊的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给予政策补贴,特别是对已具备一定加工能力、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重点企业、专业合作社,在全产业链项目上予以倾斜,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肉羊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同时,引导金融机构简化信贷手续,降低门槛,扩大对肉羊产业的信贷投放规模。
2.健全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
建议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积极引进培育知名度高、带动力强、涉及面广的龙头企业,发展多种类型的畜牧业合作组织。切实加强与陕西海升、中境国际、圣泉乳业等企业的对接,建立肉羊产业基地,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批发市场+农户”“推广机构+农户”等运营模式,形成基地生产、企业加工、市场营销、科技保障的产加销一体化格局。
建立畜产品品牌创建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和合作社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名优特产品的生产基地认证和品牌创建,对品牌创建成功和有机绿色产品认证成功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引导培育一批有影响、叫得响的知名肉羊品牌,不断提高肉羊附加值。进一步完善加工销售体系,加大企业精深加工、产品流通体系、冷链物流等方面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建设现代化屠宰加工生产企业,发展羊肉精深加工,培育发展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补齐补强产业链条,实现产销有效对接。
3.建设优质牧草种植基地。按照“以草养畜、草畜协调”的发展机制,建议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改饲政策落实,规划布局建设20万亩以上苜蓿、燕麦、青贮玉米等集约化、机械化饲草种植基地,在田间地头配套建设一批饲草储备库,培育一批规模经营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对生产加工设备、农机设备购置等方面给予项目政策支持,实行连片规模化生产管理,推动饲草就地转化,形成饲草饲料生产加工、养殖与畜产品加工共同发展的产业链条,实现草产业和畜牧产业的良性互动。
4.强化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强化基层畜牧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在乡镇设立2~3名畜牧工作专岗,稳定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加强区、乡、村三级畜牧科技人员教育培训,特别是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检疫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持续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对肉羊科技创新、良种繁育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与社会组织相结合的肉羊技术推广体系,围绕良种羊繁育、养殖场(小区)建设、秸秆综合加工利用、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等实用技术,开展多层次科技培训,扩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肉羊养殖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