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全力推进粮改饲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2021-01-28甘肃省畜牧兽医局
文│甘肃省畜牧兽医局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粮改饲试点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户联动”的思路,把粮改饲作为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切入点,作为优化畜牧业结构、加快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助推甘肃省脱贫攻坚和推动甘肃省农业绿色崛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粮改饲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1.理清发展思路目标。甘肃省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激发市场需求为政策着力点,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方向指引作用,引导发展青贮玉米、苜蓿和燕麦等优质饲草料种植,推动种植结构向“粮经饲”统筹方向转变,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促进草食家畜养殖健康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
2.逐步扩大项目实施范围。甘肃省是2015年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粮改饲项目试点的省份,从2015年项目实施由最初的3个县区发展到2020年的48个县区,安排项目资金51648万元,下达国家项目任务355.33万亩,收贮饲草料1152.25万吨。随着粮改饲面积任务不断扩大,粮改饲影响力逐步增强,预计2020年全省带动发展粮改饲种植面积300万亩,新增优质饲草1600万吨。
3.加强项目组织实施。粮改饲项目坚持突出扶优扶强,补助对象为具有较大规模青贮饲草料收贮能力的草食畜养殖场(合作社),兼顾具有稳定青贮饲草料供销订单的专业收贮企业(合作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优质饲草料收贮补助(含养殖场流转土地自种),在确保粮改饲面积、收贮量任务全面完成的基础上,支持各地以提高收贮效率和质量为目标,开展大型收贮主体贷款贴息、改扩建青贮窖等收贮设施补助等工作;鼓励大型收贮主体跨区域开展收贮作业;积极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作用,支持购置高性能青贮饲料收贮机械。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推动合力。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甘肃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实施粮改饲等8大工程,以玉米为突破口推动粮改饲项目实施,对农区调减玉米发展饲草给予补助,引导压减主产区籽粒玉米,调种饲用玉米、紫花苜蓿、燕麦草、饲用高粱等优质饲草作物。临夏回族自治州把粮改饲摆在“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全州8县市整体推进,形成了政府推动、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2.强化政策推动,逐步扩大试点区域。“十三五”期间,甘肃省以国家粮改饲项目试点为契机,充分利用振兴奶业苜蓿行动、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草项目等政策,发挥政策组合推动效应。同时,协调完善了草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扶持政策,进一步降低了草业生产成本,促进优质饲草的合理流通。定西市等地建立了各级饲草产品销售、信息交换平台,解决产销信息不畅的瓶颈。全省试点县扩大到48个县区,辐射带动牛羊养殖重点县区,群众对全株青贮玉米的认识普遍提高。
3.突出模式引领,推动市场化运作。各地不断健全完善饲草“种、管、收、贮、运”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探索推广“种养一体化经营”“养殖企业+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专业化收贮企业+养殖场户”等模式,引导专业牧草企业、种植大户、养殖企业、贫困户等积极参与,建立符合实际利益联接机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采取流转土地、订单种植和合同收购形式,与农户优先签订种植优质饲草协议,辐射带动周边推广种植全株青贮玉米。
4.开展政策宣传,做好技术推广工作。各地组织专业技术干部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养殖场(小区)和龙头企业,广泛开展粮改饲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有效调动了全社会参与粮改饲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省优选推广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红豆草、燕麦、披碱草等优质牧草品种,配套全膜覆土、精量穴播、水肥一体化、优质高效青贮等实用技术,按照“贮前清理、贮中压实、贮后封存、全程防腐”关键环节,推进饲草标准化生产,提升饲草生产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1.优化了种植结构,提高了土地产出率。通过粮改饲试点工作,在优化“粮经饲”种植结构的同时,初步建立了适宜的饲草种植结构,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水平,由籽实玉米改为全株青贮玉米后,每亩播种面积饲草料物质产量平均增加50%。
2.加快了牲畜出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通过实施粮改饲项目,试点县大部分养殖场由“粮食+秸秆”为主的饲喂模式转变为饲喂青贮饲草,青贮玉米等饲草替换籽实玉米+秸秆后,生长高峰期肉牛日增重增加0.3千克左右,可以提前20天出栏,泌乳牛日产奶量提高3%,资源转化效率明显提高。与饲喂“玉米+秸秆”为主相比,饲喂优质饲草的牲畜繁殖成活率提高5%以上,综合日增重增加因素,可使草肉转化效率提高10%左右。
3.提高了草牧业现代化水平。粮改饲试点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化种植生产。与粮食生产相比,饲草种植生产更易于实现全程机械化,提升了机械化水平。同等机械化程度条件下,每亩青贮玉米比籽实玉米减少3个工日用工量,劳动生产率提高30%左右。收获期提前半个月左右,削减了籽实玉米收获的用工高峰,增加了劳动力实际工作时间,每个劳动力经营粮草生产面积可提高一倍。
4.提高了生态安全和畜产品安全水平。粮改饲试点项目的实施,促进种养结合更加紧密,养殖场粪污全部有效还田,不仅提高了耕地质量,而且增加了作物产量,改善了农产品品质,还减少了秸秆焚烧引起的空气污染。粮改饲种植环节粪肥还施耕地,可以使化肥使用量大幅减少。优质牧草提升了饲草营养水平,能增加肉奶的蛋白质;从秸秆黄贮到玉米全株青贮,尿素等添加量降到原来的0~30%,实现了“好草产好肉”的目标。
5.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自实施粮改饲项目以来,项目县区每亩青贮玉米纯收入增加300~500元;加上养殖环节增加的收入,项目县区增加收入是项目投入的2~3倍,经济效益显著。与以往种植籽实玉米相比,实施项目的贫困户户均增加纯收入3000元左右,粮改饲项目已经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
四、存在问题
一是各地对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如何处理好粮食安全和饲草种植的关系还有待厘清和明确。
二是不同区域的饲草结构布局尚未完成,栽培管理技术和饲草收获机械化程度亟待加强。
三是各地要求加大粮改饲投入的呼声强烈,对种植环节、青贮窖建设、机械设备购置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强。
五、下一步建议
1.强化配套政策落实。将粮改饲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循环农业产业和牛羊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突破口,用好残膜回收工程、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和农机购置补贴等配套政策,推广全膜双垄覆盖、精量穴播、有机肥施用、养殖场窖贮和养殖大户袋贮模式,提升粮改饲项目实施效果。
2.培育壮大产业体系。推广“种养一体化”“养殖企业+合作社+农户”“饲草收贮银行”等模式,引导饲草加工企业、牛羊养殖企业和农户积极对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健全完善饲草“种、管、收、贮、运”社会化服务体系,方便养殖场户饲草供给,逐步形成粮草兼顾、种养结合、草畜良性循环的格局。
3.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继续以粮改饲工作为主要突破口,全力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化目标,开创生态循环农业新局面,打造绿色“甘味”农产品知名品牌,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甘肃省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