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情信息收集上报制约因素调查研究
2021-01-28李硕王羽新辛盛鹏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文│李硕 王羽新 辛盛鹏(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冬 陈斌 陈代平(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梅(四川省芦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动物疫情信息收集上报过程中,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动物疫情信息,是发挥重大动物疫病预警体系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动物疫病控制、扑灭和疫病净化的重要前提。
目前,我国已多年实行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动物疫病信息收集上报体系,但仍然存在疫情信息上报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为了进一步调查研究我国动物疫情信息收集上报相关问题、经验做法,2020年10月笔者团队赴某省及省内市、县、乡镇,对该省、市、县、乡镇各级动物疫情信息收集上报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研究分析动物疫病信息的收集上报程序、机制以及制约因素,以便解决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疫病信息质量和上报效率。
一、基本情况
1.省级动物疫病信息收集上报情况。调研发现,该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动物疫病信息数据有四个主要来源。
一是网报系统,即“兽医卫生综合信息平台”数据信息。相关信息由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逐级填报至省,由专人负责审核、统计,汇总每月的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数据,形成疫病监测月报和疫情信息月报。
二是省级实验室数据信息。包括省一级开展的常规春秋防监测、飞行检查、应急监测和复核确诊等。此外,该省通过定点监测工作,收集自2010年以来的疫情相关数据信息,结合全省18个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11个国家级、44个省级定点监测县,共在73个县次开展了定点监测工作。
三是国家监测流调数据信息。即国家非洲猪瘟、禽流感、猪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痒病、蓝舌病、牛传胸、羊小反刍兽疫等9个参考(或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畜病流调和禽病流调数据。如2019年,该省配合完成针对11个病种13次监测流调任务,样品总量超过3000份。
四是第三方机构数据信息。全省14家非洲猪瘟检测第三方机构,每月定期汇总、报送检测数据至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此外,该省还联合省内大专院校、企业等建立动物疫情分析会商机制,召开一年两次的疫情分析会商会,充分收集、整合和利用省内主要高校、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省市县三级动物疫控机构监测数据。在主要疫病和非洲猪瘟无疫评估工作过程中,收集全省规模养殖企业、种畜禽场等相关数据信息。
此外,该省实行动物疫情举报制度。设立并向社会公布了动物疫情应急值班电话和非洲猪瘟疫情信息有奖举报电话,24小时接收社会举报信息。
2.市级动物疫病信息收集上报情况。该市以“全国动物疫病卫生监测平台”为基础,建立了动物疫病监测信息常态化监管和逐级上报机制。市县设有专职疫情报送人员,以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通过乡镇兽医站、村防疫员,以提供兽医服务、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排查、养殖场户上报等方式,从养殖场户、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公司、保险公司等场所监测、收集动物疫情及信息。相关信息由村防疫员报告到乡镇兽医站,再报告到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最终逐级上报。
市级动物疫情信息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来自区县每月的疫情信息上报;二是来自区县定点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和紧急疫情排查;三是市级兽医实验室监测数据;四是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春秋集中监测、临时的飞行检查等反馈的信息;五是对全市规模猪场的现场检查和电话询问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
3.县级动物疫病信息收集上报情况。县一级以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为契机,建立了由县级领导、乡镇干部、村组干部、防疫人员包保到户的“3+1”防控网格化监管体系。其中三级网格员(村级)负责摸底调查辖区内生猪养殖情况,动态了解掌握生猪生产变动和发病死亡情况,形成疫病监测基础数据。二级网格员(乡镇级)负责准确掌握辖区内养殖动态情况,核实监测基础数据,持续开展日排查工作,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的动物及时向上级网格员和县农业农村局报告。一级网格员(县级)负责对所监管片区网格的巡查、抽查和督查,发现问题、接到投诉举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组织调查处理。
乡镇(街道)监测信息和数据的采集由各乡镇(街道)外聘的村级防疫人员、社会兽医人员、养殖户主动向各乡镇(街道)兽医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微信进行汇报,乡镇(街道)收集汇总信息后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汇报(电话和微信形式为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汇报后,根据农技人员现场查看的临床症状,估判为重大动物疫病的,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2名以上中级兽医师现场诊断,必要时采集病料送检,确定为重大动物疫病的,按程序上报;估判为一般动物疫病的,对市局进行网络汇报,再由市级审核上报。每月按时上报网络疫病监测和疫情监测系统。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该省、市、县各级对于疫情信息收集上报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确保动物疫病监测信息常态化有效监管和逐级上报,设立专职疫情报送人员,责任落实到人。但从整体看,疫病监测及疫情信息收集上报工作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
1.上报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仍有待提高。一是“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有些地区免疫抗体合格率低的不报、病原学监测阳性不报,有些疫情不报或者少报漏报,甚至有的市县全年上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接近“0”。2020年,该省曾两次发文点名通报零上报的市县,督促疫情信息及时上报。二是数据质量有待提高,采样以“便宜采样”方式为主,科学抽样方法尚未应用普及,影响数据结果的代表性。各市县级实验室的检测试剂、方法不统一,操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不同地区数据的统一性和可比性。三是信息报送渠道不稳定,调研发现基层某些环节的信息收集报送人员队伍不固定或人员职责变动频繁,造成信息报送质量和报送渠道不稳定;而一些大型养殖企业集团有自己的兽医队伍、实验室设施及内部生产和疫情信息系统,除重大动物疫病进行单独报告外,其他要求上报的疫病尚未形成稳定规范的信息报送渠道。
2.基层畜牧兽医人力不足。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是疫情发现和报告的主力军,但目前基层畜牧兽医体系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一是老龄化严重。以此次调研县为例,基层兽医人员共有38人,实际在岗35人,其中近半数是50岁以上人员。二是“专人不专”。 机构改革分流后,乡镇畜牧兽医站取消,人员划转到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基层兽医人员一肩多挑,除了开展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乡镇安排的扶贫驻村等,无法专心从事防疫相关工作。三是专业水平落后。大多数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兽医专业基础非常有限,又缺乏系统科学的职业培训,技术知识老化落后,无法满足防疫工作的对技术能力的高要求。
3.疫病的识别检测能力薄弱。
目前,该省仍有部分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没有配备兽医实验室设施设备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具备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检测能力,目前只能将样品送到市级兽医实验室进行检测。对于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报告的异常情况,需要基层兽医通过经验判断是否需要采样送检,可能客观造成漏报、错报、迟报等情形。
4.有些环节信息上报有误差。由于实验室检测能力缺乏,尽管采用不定期抽查手段进行监督,但日常病因鉴定仅凭现场眼观,可能存在对病因的误判。生猪保险无害化处理环节收集的疫病信息虽然覆盖面广,但对于病因的收集并不重视,不具备参考性,因此暂无法作为疫情信息的可靠来源。
三、措施建议
1.强化监管,落实责任,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继续加强对动物疫情信息上报工作的监督管理,落实各层级、各环节负责人的主体责任,消除不符合自然科学规律的“0”上报现象,打通信息报送渠道。针对基层养殖户和防疫人员开展宣贯,科学推进非洲猪瘟疫情“精准扑杀”,解除养殖户和基层兽医工作者的顾虑和戒备心理,强调落实疫情信息上报主体责任,促进疫情的主动上报。强化对大型养殖企业的管理监督,建立完善大型企业疫情信息收集上报机制。
2.出台标准,加强指导,提升信息报送质量。出台并优化现有方案,形成一套具有权威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指南,为现场调查、样品采集、抽样设计、实验室检测及监测结果报送提供标准化操作方案,对各环节相关人员进行统一技术指导。加强基层县级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严格执行标准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基层实验室比对,及时发现并解决技术问题,提高基层兽医诊断检测水平,提升上报信息准确性。
3.提升素质,稳固人心,强化基层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兽医队伍的技术技能和业务水平。将培训长期化、系统化、体系化,注重增强联系,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通过培训加强交流,积极发现并解决基层兽医工作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及时向基层兽医工作者宣传和解读国家疫病防控政策,提升基层兽医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