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2021-01-28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教职工育人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10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由此看来,“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和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德育理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

1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现状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构建优良的“三全育人”格局,出发点是培养人、重心在“全”、核心在“育”[2],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三全育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三全育人的主体是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没有真正把育人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和根本任务来抓,一定程度存在着“教而不管、教而不育、管而不育”的现象,未有效形成教育合力。二是协调育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对三全育人的系统性研究不够,每个主体各自为战,各要素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关注不够,“大思政”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三是全方位育人体系发展不够平衡。部分教职工在教学工作中主要聚焦学生思政、第一课堂等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忽视挖掘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奖助学金评定等思政育人元素,从而制约了思政育人工作的全面开展。四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不够。“三教”改革关系到“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部分教职工对此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无法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找准突破口,没有真正把握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育人工作缺乏创新。五是没有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干部选任、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没有发挥好,与“三全育人”工作考核挂钩不够充分,考核指标不够均衡,指标体系难以量化细化、具体化,导致教职工“三全育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够。

2 “三全育人”工作实施举措

2.1 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重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打通育人工作“最后一公里”,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统领,全员参与的育人工作机制。

2.2 建章立制,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健全完善“三全育人”相关配套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在思政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明晰职责任务,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高效开展,为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制度支持和措施保障。

2.3 完善顶层设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引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使育人工作更有温度、人才培养更有厚度、立德树人更有成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等,不断提升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不断强化心理育人功能;加强法治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科学管理对育人的保障功能,将服务育人工作贯穿、融合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环节,推进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协同联动,形成一体化育人体制机制,推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3];进一步健全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社会资助等多种方式的资助保障体系,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性,深入推进资助育人。

2.4 创新育人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加强对教师队伍管理。配齐配强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引领作用,组织开展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等活动,全力支持师资培训研讨,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二是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加强课程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建立完善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沟通交流机制,挖掘课程思政的关联点,共同研究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策略,把习总书记“修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的指示落实落细。三是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发挥校园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成长平台,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领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校园”,积极投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四是加强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将“三自”工作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规划,高度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党员、青年团员和班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5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树立正确育人导向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的师德师风教育,激发教师育人动力,真切关爱教师,鼓励引导教师在教书育人上下功夫。二是狠抓育人工作落实。创新评价考核办法,形成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全方位互评机制,在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先树优、干部选任等工作中,把思政育人实绩和师德师风表现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引导教职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四有”好老师。

“三全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科学把握学生特点,坚持育人导向、问题导向,整合校内外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构建育人新模式,营造育人新生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和造就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教职工育人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浅谈高中工会女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