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学引领
——民办高校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

2021-01-28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团学民办高校社区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00

在高校学生社区中,团学指的是共青团和学生会的简称。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在的招生规模和数量在不断上升,民办高校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教育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当前经济新形势下,如何创建具有特色的民办高校学生社区自我管理模式,成为当前民办高校的最大竞争优势,也是民办高校发挥育人功能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团学引领民办高校学生社区自我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团学作为高校学生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涵括了各阶层团组织和学生会,为全面地开展了具有深度和内涵的活动奠定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创建了积极的校园文化,切切实实地为同学们提供了优质服务,提高了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在当前新形势下,以团学引领的学生社区自我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学生社区规章体系,创建了一系列规范有序的量化考核体系,团学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分享经验教训,共同奠定了“和而不同”的团学发展环境基础,迎合时代的需求,是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体现了当代民办高校学生的精神面貌,成为推动民办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社区自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社区组织繁杂,其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作为民办高校,学生社区的自我管理应该与民办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然而,当前民办高校的虽然成立了相应的社团和党组织,但是组织机构内部形成统一的运行机制,组织相对懒散,人员安排呈现出复杂且冗余化,很多社团和党组织管理人员并没有花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在团建上,甚至出现一些管理社团的干部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参与管理,学生管理队伍缺乏有效的引导,自控能力差,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其功能难以得到真正发挥,学生社会自我管理效率不高。

(二)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不足,不利于学生社区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从民办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不足,很多管理人员在制定相关的社区管理制度以后,在短暂的时间内很多学生都是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执行自我管理,然而在后期管理中,由于各组织结构的相对独立,给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一些学生规模较大的社团组织机构,由于社团自身的限制,在开展相应的工作和活动中,不能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和特点,使得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参与其中,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工作和活动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利于学生社区工作和活动的开展。

(三)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匮乏,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学生社区管理中,文化充当着抚慰高校学生心灵,缓解焦虑的作用。在当前多元文化入侵校园,民办高校学生容易受到消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负能量、利益型价值观正在充斥着校园文化,进而出现一些攀比、张扬、自我为中心等不良的心理,导致学生社会认同感降低,弱化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招生与就业比例不协调的前提下,民办高校学生大多数呈现焦虑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民办高校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主流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社区的综合素质。

(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价值观念意识不强。从整体上来看,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觉悟比价高,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来源于思想政治教学,一方面来源于党、社团组织活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停留在党组织和团组织开展的以校内生活展开的活动建设中,一些基础理论摄入严重不足,一些自主性的校外实践更是贫乏。在新形势下,很多民办高校学生缺乏道德评判标准,权利难衡,价值观念淡薄和错位,对一些公共建设冷漠,在社区管理中呈现负面效应,直接影响了学生社区的自我管理。

三、构建团学引领的民办高校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创新模式的途径

(一)以团学引领,加强学生社区组织建设。加强组织建设,是学生社区自我管理的基础,团学引领,是学生社区组织建设的创新模式。以团学引领的社区组织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第一,健全民办高校团学组织,发挥团学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一支由党团干部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学生社区骨干队伍,加强团学的团结性,确保学生社区管理的有效进行;第二,加强学生社区内的团学组织机构建设,由于团学机构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横跨学院、二级学院、班级等多个部门,难以形成统一的运行机制,因此,在学生社区管理工作和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工作量来配置管理人员,采用灵活的分组轮班制度,小组轮流负责某项工作和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改变管理机构人员繁杂,工作效率不高的现状;第三,建立以团学为基础的自我管理组织,例如宿舍管理委员会,由党团干部和学生干部胜任宿舍的楼长,积极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创建文明的宿舍文化环境;再如,以建立学为基础的学生社区服务队伍、志愿者服务队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促进学生社区整体自我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组织多种形式的团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学生社区要想不断创新发展,那么必须要加强自身品牌活动建设,让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社区自主管理建设中来。在一般的团学活动中,除了要加强宣传之外,还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提高社团活动的数量与质量,增加服务性活动的频率。民办高校应该鼓励和支持团学组织与其他组织联合开展积极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展现民办高校的精神风貌,提高影响力。学生社区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的场所,安全意识不容小觑,组织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相关的消防、法制等培训和讲座也是团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安全文明建设中来。此外,鼓励学生加急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中,例如志愿者服务、游学、参观革命基地等团学活动中,创新学生社区自我管理模式。

(三)构建和谐的团学文化环境,营造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团学作为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离不开和谐的团学文化环境建设。和谐的团学文化建设,从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出发,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明确提出应该倡导哪些良好的行为,反对哪些不良的行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建设。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例如逃课、宿舍大声喧哗、卫生差等,完善相应的管理处罚措施,加强社区内文化建设评比,例如先进文明班集体、宿舍卫生评比、流动红旗等,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此外,加强以团学为基础的健康的精神文化建设,例如学生社区文化活动,宿舍文化走廊、棋艺争霸赛、黑板报评比等,并把思想政治和道德建设相关的内容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凸显社区精神内涵,带动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充分显示民办高校育人的价值。

(四)加强以团学为基础的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价值观念意识。加强以团学为基础的民办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开展具有团学特色的活动以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育,从重要思想指导理论出发,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基础,为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不断指导学生向正确的学团方向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看到思想政治的育人功能,组织社区学生学习团学相关的报刊,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思想指导工作,强化学生的价值观念意识。在以团学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有必要成立学生社区维权中心和学生心理咨询室,实行轮流值班制,对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以及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缓解和疏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总结

总之,面对当前经济升级和转型的形势下,建立团学引领的民办高校学生社区自我管理的新模式面临新的机遇,同样,也面临着无法预知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完善团学队伍组织机构建设,不断加强团学社区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团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构建和谐的团学文化环境,强化学生的价值观念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扩大团学组织在学生当中的感召力,民办高校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团学民办高校社区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