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App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现状与展望
——基于对724个城市766个App的调查分析
2021-01-28王子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子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1]。201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开展文化专用装备、软件、系统的研发应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手段、提高效能”[2]。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和互联网建设日渐完善的时代背景下,公众对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可见,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央政策导向都要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拓展服务新途径,通过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目前,学术界对于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App 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特定领域。陈则谦研究了我国文化云App 的服务现状、现存问题,认为应重点关注文化云资源整合、促进社会参与[3];田丹调查了我国19 个移动图书馆应用的现状,提出图书馆App 应增强访问权限、扩展资源集成、完善基本文化服务功能[4];魏群义等探究了智慧图书馆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保持与PC 端一致、融合智能终端特性、注重个性化服务的三大原则[5];武丹探究了博物馆App 的设计,提出开发二维码识别技术、文物鉴定、区域博物馆联合开发等途径[6]。通过文献调研,笔者发现已有研究多是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的某一特定方向及可能性进行的,尚未关注我国目前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情况,因此本研究对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App 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以求摸清实践现状、总结实践特点、展望未来实践发展方向。
1 调查设计
1.1 调查方法
当前App 市场的最主要的两大操作系统是iOS 和 Android,市场占有率 99.9%[7],基本涵盖了市面上所有App。为了全面客观地获取数据,本研究采用网络调查法,借助目前全国最大的App 数据监测平台“七麦数据”进行检索和数据分析。
1.2 调查范围与对象
首先,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平台的统计范围仅限中国大陆地区所有App 的数据,具体空间范围为我国大陆地区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将App 范围限定为在长期实践中坚持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原则[8]而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即App 中的内容主要由政府和相关事业单位提供,App 属于公益性质而非以盈利为目的。因此,调查范围不包括以盈利为目的或由私人、企业设计、开发、运营的商业化App。此外,App 的开发、运营、维护过程相对于网页、微信公众号而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目前我国县、乡级别的政府、事业单位的App 数量极少且功能不全面,因此调查的行政级别范围为我国县级以上行政地区。
笔者根据我国行政区域划分对大陆地区的23个省、5 个自治区和4 个直辖市进行统计,截至2020 年1 月1 日,我国共有地级市293 个、县级市375 个,共计668 个城市。此外,4 个直辖市下辖86 个区[9],由于其行政级别、财政水平相当于普通省份的地级市,因此也纳入调查范围。2020 年2 月10 日,笔者使用的检索关键词为“地区+公共文化”“地区+文化云”“地区+ 图书馆”“地区+博物馆”“地区+文化馆”“地区+文艺”“地区+文旅”等,通过筛选,最终共检索到766 个相关App,基本涵盖了所有具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官方App。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检索范围较广,笔者的所有检索过程共用时17天,期间部分应用的数据可能有所浮动,但短期内的变化不会对数据准确性造成较大影响。
2 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的现状
我国目前共有766 个App 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虽然这些App 的命名格式、服务内容和方式、下载量、评分、版本更新等具体情况均有所不同,但经过整理分析,可根据性质将其划分为四大类型:专门的公共文化服务类、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类、具有文化服务内容的公共服务类、新闻传媒类。这四种类型App 的主要使命、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群体各有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研究。
2.1 公共文化服务类App
公共文化服务类App 是指专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App 类型,其主要使命是为公众提供各种类型的线上公共文化服务,汇总见表1。如,各级政府开发的“文化云”,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开发的App 等。
由表1 可见,目前可检索到的公共文化服务类App 共有74 个,仅占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App 总数的9.66%左右。在这74 个App 中,推出时间最早的是国家图书馆于2011 年12 月开发的“国家数字图书馆”,有81%的公共文化服务类App 是近三年推出的。从地区来看,北京、上海、江苏三地的公共文化服务类App 占据全国总数的33.78%,App 数量、下载量、评分等各指标均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而湖南、湖北、河南、内蒙古、西藏、青海、辽宁、黑龙江8 个省份未检索到该类型App。
在这74 个公共文化服务类App 中,公共文化云类占比最高(43.2%),其次是图书馆类(28.4%)和博物馆类(12.2%),档案馆、文艺馆等类共占26.2%。从App 数量、下载量等方面而言,公共文化云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类App 发展的主要力量。这是因为公共文化云类App 一般由当地政府牵头、多部门合作打造,除了提供针对本地区公众的服务外,还承担着向外界展示地区文化特色、文化资源的任务,故而该类App 在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设计、操作流畅度、内容更新维护、宣传推广力度等方面可以得到比其他单一领域公共文化服务类App 更多的资源投入。相对于公共文化云App 提供的文化产品在线购买等推动文化消费的功能而言,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类型的公共文化App 则更具专业性,它们虽然在资源广度上不及文化云App,但在资源深度上更胜一筹。如,许多公共图书馆类App 除了具有传统的书籍推介、电子借书证等功能,还提供了“你读书、我买单”的文化惠民活动,在扩充自身馆藏资源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公众的阅读兴趣,博物馆类App 则在传统的导游功能基础上开发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 游览、文物鉴定、历史课堂等服务。
表1 公共文化服务类App 情况汇总
秦皇岛园博园 30,620 4.2 2018.08 1.0.8邯郸图书馆 64,183 3.8 2016.09 1.1.0山西大同市图书馆 20,420 2.8 2019.12 1.1.0大同市博物馆 21,244 3.6 2016.05 1.3.0晋中文化云 21,315 3.8 2018.02 1.4.0吉林 长春市图书馆 309,860 3.5 2018.12 1.0.0延吉少儿图书馆 20,336 2.5 2019.11 1.1.0安徽安徽公共文化云 25,998 4.3 2018.01 2.3.0安徽省图书馆 27,075 3.8 2019.12 1.0.0安徽文化云 18,234,148 3.5 2018.06 1.0.4铜陵市图书馆 20,194 4.5 2019.12 1.1.0江西 宜春文化云 20,436 4.5 2019.07 1.1.4海南 海南省博物馆 21,816 2.8 2018.12 3.1.6共检索到74 个相应App,下载量总计30,390,226 次,平均得分3.31共检索到14 个相应App,下载量总计18,859,705 次,平均得分3.74河北文e 秦皇岛 22,060 4.8 2019.01 1.0.2地区 应用名称 下载量(次) 平均得分 上线日期 版本更新
总体而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类App 正处于发展初期,产品设计和内容服务都处于摸索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诚然,目前公共文化服务类App 的数量和下载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但这些数据的增长需要时间的积累,该类App 的良性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公众的包容鼓励。另外,公共文化服务类App 对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而言是一次良机,如果抓住目前全国各区域都处于发展初期的机遇,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发达地区公共文化事业服务之间的差距。
2.2 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类App
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类App 是指具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且将文化服务的功能延伸至其他领域的App 类型,其主要使命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旅游宣传、文化科学教育等服务,汇总见表2。如,“公共文化+ 旅游”的文旅类App、“公共文化+ 教育”的文教类App 等。
表2 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类App 情况汇总
由表2 可见,目前可检索到的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类App 共36 个,约占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App 总数的4.7%,且下载量较少。相对来说,该类型App 的上线时间也是最晚的,92.1%的App为近三年推出的,甚至50%以上是近一年推出的,同时,全国仍有近一半的省份检索不到该类型App。
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类App 的中坚力量是文旅类,共有28 个,占该类型总数的77.78%。文旅类App 聚焦于文化和旅游资讯,凭借政府主办的优势,邀请党政机关、文博机构、文化与旅游企业、自媒体和文化艺术名家等优质文化服务内容提供者入驻,推动地区文化和地区旅游系统的深度融合。除了景点地图、线路规划等传统服务,文旅类App 一般会打包收录本地各类公共文化,按戏曲、博物、书籍、艺术、群文等形式分类并集中展示,同时提供本地区的文化动态、文化场馆与景点的活动宣传片,方便用户按需查找。此外,文旅类App 具有商业性旅游App 所不具备的“个人文化订单”功能,能够为用户提供在公共文化场馆举办的讲座、展览、演出等活动的预定服务,用户可以完成“搜寻—规划—预定—参与”的文旅流程,体验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之旅。
文教类App 的主要服务方式是将公共文化服务与教育事业相结合,提供海量线上免费知识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如MOOC 教育、线上文化课程、书籍等资源。如,“国家教育云”在“国家中小学生网络云平台”中免费提供了小学至高中阶段所有课程的教材电子版和相应课程学习视频;“广州智慧阅读”与广州图书馆、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进行资源对接,免费为中小学生提供线上各类书籍70 余万册。此外,还有针对特定领域的文教App,如“河北农业知识平台”“青浦三农”“青能浦卓”等。
目前,已有四款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类的App 上线,这为全国各地区设计、开发同类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模版示范。文旅App 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尤其是对一些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而言,而文教App 不仅可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还可以成为推动我国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新途径。总体而言,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类App 的发展刚刚起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有家长反映学校要求学生下载使用“广州智慧阅读”App 并阅读学校指定书目,反而降低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2.3 公共服务类App
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综合性的公共服务类App 中也会提供一些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如发布政务信息、解读便民政策、提供阅读服务等,满足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类文化需求。综合公共服务类与新闻传媒类App 数量过于庞大,受篇幅所限,本文不再以表格形式对这两类App 情况进行详细展示。经检索筛选,符合条件的公共服务类App 共有142 个,约占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App 总数的18.54%,累计下载量约占21.46%。最早发布的综合公共服务类App 是由昆山智慧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2 年12 月推出的“智慧昆山”,目前全国所有省份都至少有一个该类型App,其中湖北省拥有36 个,无论是App 数量还是累计下载量均领跑全国。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综合公共服务类App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城市云”应用,该类App一般直接以所在城市或“城市+云/数字”命名,如“北京东城”“中国上海”“津云”“数字昆山”“云上武汉”等共122 个,占综合公共服务类App总数的86%;二是“智慧城市”类App,智慧城市在其本质内涵上包含了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城管等多个领域[10],智慧城市App 数量很多,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目前只检索到“智慧昆山”“智慧无锡”“智慧青岛”等20 个App。综合公共服务类App 一般由当地政府主办,定位为集政务办事、生活服务、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权威、优质内容聚合平台,通常会设置包含城市文化普及、推送文章或免费书籍、“民生词典”等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版块,同时还具有公共文化服务导航功能,提供本地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相关信息和链接,76.2%的综合公共服务App 会依托当地广播电视台以直播、录播等形式提供广播、影视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总体而言,综合公共服务类App 的发展较为成熟,各区域间存在发展差异但不明显。需要注意的是,此类App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不是很多,且更新缓慢,部分App 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信息不全、网站地址已经失效,尤其是智慧城市类App,对智慧公共文化的建设相对于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明显滞后。
2.4 新闻传媒类App
公共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因具有满足社会成员基本文化需求、非营利性的经营方式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等衡量标准而属于纯公共文化服务内容[11],因此由各地广播电视台、报社主办的新闻传媒类应用是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最主要的发展力量。截至2020 年2 月27 日,笔者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新闻传媒类App 共510 个,约占提供公共文化服务App 总数的66.58%①,其中最早上线的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11 年9月推出的“央视新闻”。目前,该类型App 已普及至全国所有省份,其中广东、河南均拥有38个,在数量和累计下载量上领跑全国。
新闻传媒类App 可细分为三类:新闻类、广播类、电视类,其中新闻类应用数量最多,共286 个。新闻类App 凭借其地方官媒的特殊地位,在提供权威政策解读、最新时事动向、优秀文章鉴赏等传统纸质新闻服务内容的同时,正在尝试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偏好,邀请不同行业的优秀自媒体入驻,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同时借助直播、小视频等形式打造沉浸式体验,第一时间为公众连通当地热点。而广播类和电视类App 则集成了当地广电机构的所有优质资源,通过App 为公众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
新闻传媒类App 发展时间长、覆盖面广、模式成熟,可以说是我国现阶段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最主要的手段。但是,该类型App 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区差异:发展较好的省份App 数量多、种类齐全,如广东、河南、湖南等已经实现了全省覆盖,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开发经验;而在发展较落后的西藏、甘肃等西部地区,仅部分地级市拥有该类App,其中有些地区为了降低开发成本选择与商业公司合作开通网购、社交功能,致使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公共文化服务区域间的发展不均衡问题。
3 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的特点
3.1 版本的高频率更新不一定带来高下载量和好评率
根据调研中766 个App 的整体数据,并未发现版本更新越频繁、下载量就越多或好评程度就越高的规律。相反,在一些更新较频繁的应用的评论中,经常发现用户抱怨总是要更新、新版本占内存高等现象。这表明相对于在UI 设计等应用调整上费心费力,不如提高对内容质量和特色内容的重视程度。以“央视频”App 为例,上线仅4 个月、更新仅2 次就积累了1 亿多的下载量,这正是因为“央视频”设计开发了春晚独家幕后直播、抢建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实时直播、“记录央视节目精彩瞬间”“主播说新闻”等一系列优质且独具特色的内容。要注意的是,在注重内容建设的同时并不能忽视对App 版本的更新,因为长时间的版本落后必然会给用户的使用体验带来负面影响。可见,有“吸引力的内容+适时更新的版本”是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途径。
3.2 App 类型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性与其普及性成反比
综合来看,公共文化服务类App 与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类App 一般由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主办,使用App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出发点是完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紧随时代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型手段;而综合公共服务类App 与新闻传媒类App 提供的文化服务只是其服务内容之一,但从App 数量、推出时间、地域分布、下载量等角度来看,前两类的普及程度较后两类有较大差距,即专业度越高反而普及度越低。形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综合且复杂的:从大环境而言,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用App 提供服务的意识还有待加强;从App 设计开发而言,前两类App 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未能发掘出可普遍推广的开发模式。
3.3 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综合来看,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在此次检索涉及到的724 个城市中,有222 个(30.6%)属于直辖市管辖、位于东部地区,同时在检索到的766 个App中,有325 个(42.5%) 属于这222 个城市,推出时间也普遍早于中西部。以中西部的广西、甘肃、四川三个省区为例,能提供高下载量、高评分的公共文化服务App 的城市均集中在三省区省会城市,这与省会城市高度集中全省优势资源、高额占据全省经济总量的特点相吻合,进一步表明了经济水平与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乃至公共文化服务整体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一实践特点体现出经济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推动力,任何地区想更好地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都离不开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
3.4 商业App 抢占官方App 资源的现象愈加严重
公众越来越丰富的文化需求创造出了不小的公共文化服务市场,有市场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会引来商业公司的参与。如果可以在不影响公共文化服务根本性质的前提下与商业公司合作或在市场规范下良性竞争,将会对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量仅由商业公司开发的App 也打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旗号从事盈利活动。这类商业App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均来自于政府在官方渠道的公开发布,但由于信息不对等,用户往往需要阅读大量广告或完成转发、下载其他App 的操作后才能得到本应免费获得的文化服务,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商业公司获利、当地政府“背锅”,而此种商业App 抢占官方App 资源的现象随着App 市场的不断扩张也愈加严重。
4 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展望
整体而言,我国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应用、基本模式、主要内容都未发展成型,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且发展类型存在“偏科”现象。根据当前实践特点,本研究认为今后在运用App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4 个方面,在现有基础上优化发展模式、拓宽发展范围、提高发展水平。
4.1 善用线下实体资源,以内容品质吸引用户
内容品质对于App 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各App 必须遵循现实特点,重视提高内容质量。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建设,各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同层级、多种类型的实体场馆基本齐全且在不断完善。如,“无锡博物院”App 将无锡市三个大型博物馆在线上合而为一,并为五个专题博物馆设置专栏,整合利用无锡市的全部博物馆资源,合理规划展览路线,全面、翔实地展示了藏品资源,该App自2018 年8 月推出以来,下载量已超12 万、评分高达4.8。
调查发现,不少评论都在反映App 提供的服务内容与实体场馆提供的内容相差甚远,如图书馆App 的书籍资源太少、博物馆App 的展品讲解过于简单等,大部分公共文化服务App 尚未把线下实体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运用App 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新时代的新型服务途径,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既是涉及文化强国根本和全局的一项文化工程,又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12]。这就要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App 必须妥善、充分地利用线下实体资源,发挥所依靠实体的优势特点,不断发展、丰富、充实线上内容,用高品质的内容吸引用户。
4.2 切实制定发展计划,积极抢占网络入口阵地
App 的实质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占据了这个入口就意味着掌握了用户资源和话语权,未来就有无限的发展空间[13]。公共文化服务App 的发展需要认清一个客观事实——互联网使地域空间的限制荡然无存,本地公众可以选择其他地区App 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因此所有地区都必须发展可提供优质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App,积极抢占网络入口阵地。
运用App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需要整合配套线下实体资源,面对我国各区域经济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等基础资源存在客观差异的现状,各级政府切不可盲目攀比,要审时度势,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分层次确立区域发展目标。笔者建议,现阶段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情况较好的地区可以凭借现有基础把App 升级、做精、做细,重点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类App、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类App,发掘更多可运用App 开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情况较差的地区可以利用基础相对较好的综合性公共服务类App 和新闻传媒类App 进行宣传、推广,开拓其他两类应用的发展空间,重点发展1-2 个公共文化服务类App,以点带面、逐步培养、全面发展。
4.3 摒弃完全去商业化思维,与商业公司合力共赢
公共文化服务在资源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筹资、管理等方面面临着重重挑战,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以弥补资金、资源、设施、技术、经验等方面的不足[14]。不同于网页和微信公众号,开发、运营、维护App 所需的成本投入极高,而非盈利的性质又决定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App只能获得极少的回报甚至无回报,因此社会力量的参与对于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地区而言,是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选择,这其中就包括了商业公司的参与。现阶段的商业App 在发展模式上已经相当成熟,尤其腾讯、阿里等公司已形成了涉及多领域、互相依存的应用生态圈,这些商业公司在App 的编程结构、UI 设计、功能搭配等方面的应用开发经验都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所欠缺的,值得与其合作、向其学习。因此,在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时切忌完全去商业化的思维。商业公司的参与并不代表必须牟利,在不影响公益性本质、服务内容的情况下,合理与商业公司合作、引导商业公司参与,对于缓解政府独立开发的压力、推动App 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4 政府统筹多部门协同,加强监管力度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相适应的监管与引导,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也是如此。以往公共文化服务与App 市场的监管是相互独立的,前者主要由政府与文化部门主管,后者由网信、工信、公安、工商等多部门共同监管。当App 与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时,势必需要政府统筹牵头,多部门深度协同合作,落实监管职责、加强监管力度。但就目前的调查结果而言,监管的力度显然与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程度产生了脱节。调查发现,部分商业App 打着提供文化服务、实时资讯的旗号,偶尔推送一条新闻、美文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网页入口,实际上则是推销自家产品、将本应为公众提供文化信息的内容偷换概念,用于同城交友、二手物品交易、餐饮娱乐场所广告等处。
这类应用的存在严重扰乱了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正常发展,其命名往往“拟官方化”从而更易吸引用户,监管力度一旦稍弱便会给这类商业App 可乘之机。因此,监管是否到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用App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目前部分商业App 造成的乱象需要多部门合作及时制止、正本清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App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注释]
① 注:四种App 数量比均为无限小数,做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处理,因此占比总和不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