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视阈下的宋代德化窑粉盒纹样设计提升研究
2021-01-28叶扬秋
卢 雨,叶扬秋
(华侨大学,泉州,362021)
0 前言
至南宋始,泉州成为国内重要陶瓷外贸港口,附近地区迅速涌现出一批烧制外销瓷的窑口。德化毗邻泉州,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制瓷原料充足,成为烧造瓷器的理想基地。宋朝时期举国上下流行女性化妆擦粉的习俗,陶瓷粉盒作为装粉的容器便应运而生,德化窑也开始烧造当时备受女性青睐的日用粉盒。程朱理学的“理性之美”、文人的雅致气息、女性高雅的审美情趣等因素都赋予了粉盒厚重的人文气质。如今,3D打印技术的日趋成熟,粉盒上的传统纹样不断被应用到现代粉盒包装创作设计中。这种文化与技术成功结合的案例,也为我们打造独具闽南特色的现代粉盒,并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素有“山川之美为东南之最”的泉州地域文化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1 宋代德化窑粉盒的工艺特征
德化窑粉盒自宋代烧制以来,历代都有生产,是一种重要的外销商品,并有专业化的生产作坊和从事设计的匠师,主要以碗坪仑窑、屈斗宫窑为代表。粉盒器型扁平小巧,由圆形盒盖和盒身相互扣合而成,其大小与手部大小正好贴合,方便使用。粉盒易储存,规格大小不一,基本形状有圆形、八角形、八瓣瓜棱型、菊瓣形,以华贵牡丹、高洁兰花为主,有些盒盖上面还有“福”、“寿”等吉祥文字。德化窑粉盒在宋代的盛行可以看出女性经济的独立、对美的追求以及自我意识的加强。德化窑粉盒与同时期的景德镇窑粉盒器形与纹饰演变相近,工艺分为模制和轮制,但受制作工艺因素的影响,器型与纹饰保持较大的稳定性。较之宋代粉盒,现代粉盒的创新设计材料优化、智能制造,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女性审美风格的转换。
可以说,粉盒的纹饰和造型在指示女性审美观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以宋代德化窑出土的粉盒为例,分析其器型、纹饰,解读女性审美风尚。
Ⅰ型(图1),这类粉盒平面为棱角不分明的八角形,俯面为圆形。粉盒盖面微微隆起,饰有牡丹纹、菊花纹、草纹、飞鸟纹、芦雁纹、双鱼纹、莲纹等。简洁大方且富有变化,寓意吉祥。芦通“禄”谐音,寓意“俸禄”和“财禄”,雁有信、礼、节、智四德,因此,中国人视雁为吉祥之鸟,鱼通“余”,年年有余。
图1
Ⅱ型(图2),平面为八瓣瓜棱型,盖面纹饰较Ⅰ型复杂,纹饰类型差不多相同,有牡丹纹、鸟纹、蜜蜂纹、草纹等。牡丹花是百花之王,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是瓷器上极为流行的一种纹饰,带有雍容端庄的寓意。常用来称赞女性气质出众,也是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Ⅰ、Ⅱ两类纹饰较为草率、不工整。
图2
Ⅲ型(图3),平面为圆形,盒盖、外腹皆有浅浮雕并模印各类纹饰,如牡丹、莲花、菊花、草纹等等。莲花纹与佛教的盛行有关,常常代表神圣、女性的美丽纯洁。
图3
这些文字和纹饰的立意,都表达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表现了宋代女性的审美风尚、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粉盒成为不凡的陶瓷艺术。粉盒是女性日常用具,我们对传世的宋代女性实物进行重新审视,对浸润着宋代民俗取向的精美装饰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对于宋代女性闺闱生活的理解并重建。
2 3D打印技术与传统纹样再设计案例分析
3D打印又名“增材制造”,是通过电脑控制准确的呈现复杂设计的一种新兴技术。在艺术界,3D打印技术的引进,颠覆了雕塑,时装,装置艺术等领域的创作媒介及形式,展现出艺术的多元面性和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菲利普·比斯利、Iris van Herpen等专业时装设计师都在利用3D打印将形式、结构和材料组织起来制作服装。例如菲利普·比斯利在作品“感性面纱”,将坚硬冰冷的材质,运用3D技术切割、扭转、编织构造出最佳的张力和行动举止的呈现,大受好评。传统珠宝设计需要技艺高超的雕蜡师,而3D打印取代了雕蜡起版这一环节,大大减少了时间和误差缺陷,以其立体新颖的造型很快成为了市场上的一匹黑马。3D打印也提升了街头涂鸦的全新水准,3D打印设计出来的粉笔使得粉笔布满凸起物、如韵律球形状,使用时容易控制粗细,一次可以绘制多条线条,为街头艺术家带来更多的灵感。3D打印能够设计出活灵活现、摆出各种姿势的关节人偶,可以制备结构复杂、高精度的多功能陶瓷,给了手艺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创作自由。可见,3D打印把平面的纹样转换为立体装置,把镂刻等繁复的陶瓷技术工艺变得简单,因此设计师可以通过3D打印实现个性化的小批量的生产,尤其适合以女性为主体的化妆品设计。
正是因为3D打印掀起了强大的革新浪潮,传统的化妆品包装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女性多样化的审美需求,驱动着粉盒等女性日用产品设计进入到调整转型的新时期。吉祥观念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重要的理念,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国内外美妆巨头活跃在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应用的同时,都开始主动融入中国风元素。例如阿玛尼、MAC、兰蔻、Sk2等等,都曾以清一色的红来表现中国风。国产美妆品牌毛戈平推出的“气蕴东方”两大系列,以传统文化之美的延续为基础,致力于科技突破和创新,与现代审美相融合的再创作,生动诠释了中国女性含蓄内敛和中国妆容东方美的气质。
“气蕴东方”两大系列有多款品项,每一款包装都是近乎完美的艺术品,可以说是国产化妆品容器制作的一次品类革新。不管是在纸盒部分、产品本身的包材还是内部压粉,细节设计均从文物、服饰、绣品、建筑等故宫珍藏中提取具有吉祥蕴意的纹样。外包装都是抽屉式的纸盒,内里设计了黑底烫金的祥云和海浪纹。立体压粉部分是在3D打印技术视阈下的故宫纹样提取,例如第一季“玉兰望春多用彩妆盘”(图4)纹样来源于故宫养心殿墙上的“鸳鸯荷花图”和“德化窑白釉刻花玉兰纹尊”上的玉兰花纹饰,搭配海水江崖和祥云图纹,犹如一支玉兰绽放在窗格之中,尽述女子凭栏怀春的胭粉烂漫;“玉石云烟多用眼彩盘”以太和殿前的“御路”为原型,提取阶石上的海水江崖、祥云纹样及中国传统的松针纹样;“玉琢璨金多用蜜粉饼”,来自古代中国建筑屋顶的传统样式“歇山顶”上金钱绶带纹组成的山花装饰,表达了吉祥如意、广招人才的美好愿景;“玉韵红盘复刻腮红”,来源于明代漆器“剔红水仙纹圆盘”,水仙和花叶的层叠环绕,重新演绎了古代漆器的精密制作工艺,实为“诚无上之作品”!第二季是以“龙”为灵感贺故宫600周年华诞的献礼,例如“龙映韶颜丝锻粉饼”(图5)外盒灵感来源于太和殿及故宫藏品松、鹤纹样、龙云纹,寓意松鹤延年;盒身设计灵感源自“白玉盘龙纽”粉饼运用现代3D压粉技术,将威严的龙图腾生动呈现,彰显故宫文化深厚的底蕴。 “气蕴东方”系列能够将传统纹样和3D打印技术全面地融入化妆品中,得益二者包容开放的特质。
图4
图5
图6
增添了现代科技和故宫文化底蕴的包装器皿,为女性化妆文化平添了一份感官的愉悦和精神上的赏识。这为基于3D打印技术视阈下的宋代德化窑粉盒纹样设计提升研究寻求了一些线索和思路,契合了化妆品包装设计的跨界整合与转型升级的新需求,对当代语境中闽南地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发展无疑有启发意义。
3 德化窑粉盒纹样结合闽南地域符号的设计提升
德化窑粉盒纹样设计提升研究,须根植于闽南文化沃土,从泉州丰厚的人文资源与典型元素切入,以现代审美观和3D打印技术对其进行改进与应用,这是设计提升的基础和前提。同时需要明确一点,对这些地域符号的提取,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对某些图案造型、色彩搭配采取提炼和概括,致力于德化窑传统纹样在现代创新设计产业中的探索与梳理,与现今所提倡的“文化自信”相呼应,以多维度、全感官的方式实现传统纹样的现代转型。
泉州元素中有丰富多彩的优美造型和吉祥意涵,深受民众喜爱,至今仍在沿用。下面我们将以燕尾脊和惠安女为例展开分析。燕尾脊形如其名,尾端造型分叉为二,屋脊两端有五彩瓷贴装饰的龙、蝙蝠、狮首等吻兽作为镇宅之用,龙尾巴高高扬起,中间有宝塔和宝瓶,称为“双龙护塔”,燕尾脊尾部点缀小花,垂直处塑有一个童子,下方的戗脊也相当漂亮,脊下的山墙是蚵壳装饰而成。燕尾脊还有一个富有文化寓意的名字——“双燕归脊”,“归”字是点睛,传递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情愫。燕尾脊形式变化在建筑和一些文创产品中都有成功的应用。例如设计师将现代材质、设计手法与传统燕尾脊元素相结合,设计了厦门大学颂恩楼、厦门 T4 航站、厦门筼筜书院,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的双轨并进。如果把燕尾脊元素应用到德化窑粉盒纹样设计提升中,我们可以运用3D打印技术将龙、蝙蝠、狮首等吻兽元素纹样提取出来,可做镂空、变形等处理,为传统的雕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也可以将吻兽、宝塔、宝瓶等造型用作粉盒的创新包装造型,可以更好地促进技术和文化协调发展。
惠安女服饰有着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交融,包含着古代闽越族服饰的遗风,也具有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等其他文化。其色彩造型、服饰纹理等元素构思来源于惠安地区独特的生活习俗、图腾崇拜,内涵极为丰富。她们头戴两端缀有各种绒花和塑料花的黄斗笠,头蒙缀有红色小花蕾的头巾,彩色团花纹饰寓意着团圆美满、安康吉祥,但奇而不俗,艳而有韵。腰带和头巾为几何图形,这些几何纹大部分也是来源于陶片纹饰,例如各种交叉重叠、环环相扣的波浪纹折线代表日出,散点排列的太阳纹代表海浪,这是对人生自由和生命光明的渴望。衣领部分应用了凯旋门和南音琵琶演奏元素,凯旋门纹样代表满载而回的期盼和喜悦,琵琶纹样是惠安女性的精神世界和美好追求的表征。在2020年“风情惠安”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作品《惠女侠客》(图6)运用旅游产品、地域特色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思路和方法,以兔子为载体,提取惠安女形态元素进行创作,从2D手绘、3D数字建模到利用3D打印制作样品,最后用树脂翻模工艺进行批量生产,足以证明精巧的工艺品制作不再受限于复杂的构造和纹饰运用。对于基于闽南地域符号的德化窑粉盒纹样设计提升,我们也同样可以运用3D建模软件设计粉盒容器外观及结构,提取惠安女服饰的色彩造型、服饰纹理中的符号,催化传统粉盒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例如提取散点排列的太阳纹和凯旋门纹样,共同组合成一个新的视觉符号,也可以把惠安女元素与泉州其他元素进行融合,例如琵琶纹样与燕尾脊的麒麟纹进行重新组合排列。当然,传统的粉盒设计不易携带,无法适应当代女性随身携带粉盒日常补妆的习惯,因此德化窑粉盒在造型、功能方面也可以借鉴现代粉盒包装设计,力争在纹样、造型和功能等方面共同提升设计水准,为中国的化妆品造型设计创造更多可能性。
除了燕尾脊和惠安女服饰等闽南民俗符号,还有很多的闽南优秀文化等待我们去挖掘和探索。当然,不仅仅是女性化妆品,我们还可以将提取的纹样运用到首饰、服饰等其他物品上,合理运用3D打印技术突破传统工艺的一些技术瓶颈,打造最具闽南风的女性日用品。粉盒纹样的再设计融入3D打印技术,可以在工艺上完成极为复杂的重建,改变原有手工技术的生产模式,快速设计、快速打印,制作完全通过3D技术完成的新型快消产品,从设计到出品极大缩短中间环节,重塑化妆品的消费格局。
4 结语
基于3D打印技术打造独具闽南特色的设计产品,不仅可以使宋代德化窑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得到应有的良性传承,推动德化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开拓,在传统和现实观念的交错和冲突中寻求平衡。针对当下女性化妆品设计的新语境,设计师可以尝试从中国古代陶瓷纹样的设计构思中寻找灵感,对新旧女性化妆文化进行重构与整合,以当代女性生活背景、消费层次、审美需要为切入点,植根于民族、地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设计出更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