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基础
2021-01-28王琼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农村经营管理站
王琼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农村经营管理站
通过深入分析现阶段村级财务管理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从多方面着手,对村级财务管理过程进行规范,将民主理财制度落实下去,及时公开财务信息,进而规范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首创精神等充分调动起来,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重要保障。
一、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会人员队伍缺乏。随着前些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普遍实行的是“村账乡(镇)管”,村一级财务岗位等遭到取消。这样村级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显著降低,难以高效、科学控制各项资金的流转与使用。近些年来,我国深入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日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但目前村级干部队伍基本不具备财会专业水平,不能够熟练掌握会计业务。同时,兼职会计人员众多,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不够完善,这样就会对农村财务管理效率、质量等造成不利影响[1]。
(二)规章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村没有将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构建起来,开支费用标准不明,审批不明,数额不限;部分村不能够依据规章制度有序管理财产物资以及土地资源等各类资产,缺乏相应的档案资料;一些村虽制定了管理规定,但群众意见不能够积极采纳,无法深度执行和落实,且有较多漏洞存在。由于这些制度体系缺乏和不完善,导致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容易有违规操作问题出现。如有的村没有开具统一的收款收据,存在私分公款等不良现象;有的村则私自占有公款,对公款随意借支挪用;有的村由同一人管理现金账簿,没有贯彻不相容岗位所分离原则,出现不登记账簿等问题。另外,有的村对集体资产租赁、变卖,土地承包不上缴村级帐户,致使集体资金帐外循环;还有的村从上级有关部门通过各种项目套取国家资金,村上进行二次分配,形成事实上的“小金库”。
(三)基础档案不全,底子不清,监督审计不到位。实行村帐乡(镇)管后,村级没记备查帐,对本村财务运行情况不能及时了解。在财务档案管理过程中,部分人员的档案意识不强,财务档案遭到随意放置,经常有档案丢失等问题。另外,自2015年村级合并后,部分村账务不清不实,在合村过程中只接资产,不接债务,并对闲置资产处置简单化。在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对清产出来的资源资产一登了之,不管不用,始终是一笔糊涂账。在村级财务监督审计方面,没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村务财务公开不及时、不规范,有的村没有量入为出,而是负债建设;有的村集体经济相对较好,但村干部开支较随意,缺乏监督;有的村,不能认真履行三笔会签制。乡镇在村干部的离任审计、换届审计以及项目审计等方面做的不到位,有时流于形式。
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基础,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一)统一认识,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的领导与监督。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受村财务管理规范性的影响,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需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充分重视,向农村改革重要议事日程中加入强化村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将农村财务管理领导机制科学构建起来,各级各部门应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要结合政策要求,各村逐步将村民监督小组、理财小组等完善组建起来,小组成员需具有较强的原则意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各小组由村支部书记挂帅,通过民主理财活动的实施,对村财务管理过程科学监督。同时,要对村干部的财务管理意识进行强化,把努力实现各类资源资金的有效利用作为履职尽责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素质。一是要大力培养与管理农村财会人员,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活动,培训内容涵盖承包合同管理、集体经济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内容。完成培训活动后,需进行必要的考核,通过后方可以上岗。同时,要对财务人员的职责权限有机划分与明确,通过福利待遇水平的适当提升,将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促使会计核算、监督作用得到全面发挥。二是加大专业能力和法律知识的培训,促使村级财务人员整体能力水平得到持续提高。加大业务素质、专业能力的培训,将专业知识讲座、法制教育活动等定期组织起来,及时革新农村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对农村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法律意识等大力提升。三是在试点基础上,探索推广“会计师事务所代理”和“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模式,通过专业化、现代化会计队伍规范管理村级财务。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程度。一是完善各项财务制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要重点完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票据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依托县乡村三级产权交易管理平台,建立和完善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资产运营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与公开等规章制度。二是加大会计电算化应用,规范财务管理程序。通过搭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公开集体资产、财务、产权交易等,实现财务管理程序化、公开化、智能化。三是要对重点环节进行规范。首先,对村级各类票据进行严格审核规范,入账登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收入事项,避免有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出现。其次,对农村集体资金管理进行规范。落实一个账户进出制度,“双印鉴”监管账户资金支取情况,禁止集体资金遭到任何人员的非法侵占或挪用,促使村级集体资金安全得到保证。再次,对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进行规范。落实集体资产产权年检登记制度,促使农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成果得到巩固。在租售、发包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的过程中,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保证交易活动的公开、透明。最后,对村级记账工作进行规范,加强财务档案管理,要能够详细记录与反映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状况,要科学保管与储存,满足后续的利用需求,促使会计档案的价值得到全面发挥。
(四)加强监督审计,有效防范腐败。首先要加强民主管理。要将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等基本制度严格落实下去,由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等讨论决定各类重大财务事项与财务活动,包括集体企业的改制、大中型固定资产的处理以及集体土地资源的变卖或出租等。对重大经济活动要贯彻执行好“四议”、“两公开”制度,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其次要加强监督考核。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村干部财务方面的考核,在村干部任免过程中,充分利用考核结果。要将民主理财小组构建起来,对理财会议定期组织开展,促使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得到发挥。要将财务公开制度落实下去,村干部需及时、全面解答群众的反馈意见。最后要畅通审计渠道,对上级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活动主动接受与支持。按照“三年轮审”制度,组织好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结合财务公开工作,对集体土地征用、集体企业改制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组织专项审计;组织村范围内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计;结合村干部换届工作,组织村干部的任期和离任审计。完成审计活动后,需向人民群众及时公开审计结果。若村干部出现违法乱纪行为,需向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等及时移交。
三、结语
综上所述,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村级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现阶段村级财务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需从人才、制度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促使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程度得到提高,切实保障农村集体组织与村民的实际利益,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