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措施分析

2021-01-28郎利红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

消费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风险金融机构

郎利红 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

朱新奎 中国建设银行杭州分行

普惠金融政策是一项为社会不同层级人民群众,特别是收入偏低甚至贫困群体提供更全方位、科学有效的金融服务。国家推出这一战略发展规划,推进落实越来越多的优惠措施,使得人民群众在承担可接受范围之内风险下获取更大利益,同时保护人民群众利益不受损害,从而逐步实现消除贫困、人人获得平等发展的目标。但结合我国国情,贫富差距呈现逐渐拉大趋势,对人民群众带来不良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走进金融的渠道,更多地主动走向金融,但由于金融投资是存在风险的,如何才能真正让人民在金融投资中获取更多的收益,增加收入,是维护社会稳定需要探讨的问题。众所周知,收入的增加能在更大程度上增加其自身投资的抗风险能力,收入低的人群必然抗风险能力要比收入高人群低很多。这就需要人民群众在金融投资上获得更及时准确可靠的消息,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获取更多普惠金融政策带来的利益。因此,普惠金融政策应充分落实风险控制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准确有力的金融政策信息,真正实现“普惠”的目标。

一、普惠金融风险类型及成因分析

信息时代背景下,普惠金融的数据大部分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和标准化,我国步入数字普惠金融的时代,促进普惠金融的公开透明性与可靠性,使得其伴随的金融福利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获得普惠金融带来的政策红利与利益,真正“普惠”。但凡事均有两面性,在看到普惠金融带给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为人民带来的风险。具体风险类型及成因分析如下:

(一)信用风险

众所周知,金融机构普遍都会存在信用风险,这也是普惠金融带来危害最大的风险之一。所谓的信用风险指的是发生交易的双方中其中一方或双方未能按时按要求履行约定造成的损失。普惠金融由于其自身普惠性质特殊性,其信用风险会比其他传统普通的金融机构更大更频繁,主要源于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一般都是中小微企业、相对弱势群体等长尾客户,这些群体本身具有风险性,因为其缺少足够的信用记录,甚至抵押物也没有,所以难以实现规范的风险控制,信用风险非常大。

(二)技术风险

一般而言,传统金融机构经营运行方面的成本都比较高,若普惠金融也参照传统方式进行金融活动,将难以取得更大的盈利优势,因此,普惠金融对技术的要求更高,通过借助信息技术与金融的充分结合,让普惠金融实现数字化并快速发展,但这样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因为信息技术是依托互联网+计算机实现的,需要金融机构的相关技术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注重网络安全,定期维护升级机器设备与软件系统,但由于普惠金融机构要控制成本,往往在技术上节约成本,很容易造成技术风险。

(三)财务风险

普惠金融机构旨在为社会各层级人民群众提供金融服务,将普惠性充分发挥出来,在这过程中需要考虑服务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既要考虑融资成本问题,也要考虑自身运营的可持续性。首先,充分考虑成本问题,结合金融服务开展过程中面向性较广,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必然会增加运营上的成本;其次,考虑收益问题,普惠金融给客户的产品是小额、分散的,直接影响了普惠金融的每笔获得收益金额不会太高,只能通过大量的业务发生才有可能增加收益。当收益提不上去,成本不断增加,则很可能会导致普惠金融机构出现经营危机。

(四)操作风险

金融机构很容易由于自身内部控制不当而导致出现严重的损失风险,这就是操作风险,那么最容易诱发操作风险的有两种情形,一是内部欺诈,二是外部欺诈。金融机构的终极运营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哪怕是普惠金融机构理应更多的关注普惠性,以更低成本提供更优质金融服务给长尾客户,都会有立心不良人士假借普惠金融的名号,用不合法手段吸引更多人民群众参与金融活动,让普惠金融机构正当利益蒙受损失。

(五)信息不对称风险

普惠金融服务的客户大多为中小微企业,而这些企业主要是一些乡镇型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缺乏先进的内部管理制度,有的甚至只是家庭式作坊型,更别提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在实际经营中支出非常不规范,大部分以现金支付为主,极少运用商业银行支付方式,使得金融机构无法有效获取企业日常运作信息。加上这类型企业也不会落实年报制度,其经营情况无从考究。这就使得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客户间无法达到信息对称的目标,极易出现信息不对称风险。

二、普惠金融风险的有效监管措施

从上述分析可知,普惠金融存在较多的风险,且由于我国当前在推行实施普惠金融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涉及的种类也越来越复杂,除了传统金融机构外,还涌入了不同业态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推出的普惠金融产品是百花齐放但又良莠不齐,加上当前各普惠金融机构对普惠金融方面的风险控制体系尚在探索阶段,亟待健全完善,这就要求落实监督管理工作,才能助力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下面提出几点监管措施,以供参考。

(一)充分融入科技,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信息时代背景下,金融必然要与互联网技术紧密联系才能与时俱进,推动普惠金融实现更大发展。因此,普惠金融的监督管理应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去探索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引导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首先,出台相关有力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主动投入更大力度开展科技研发,加快推动普惠金融数字化,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其次,政府可强化信息技术优势广泛宣传,让更多普惠金融机构获得深入学习的机会,创新经营思维。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从全局上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整合各金融体系下的不同数据,搭建统一的信用系统,协助普惠金融机构全方位掌握小微企业这类型长尾客户的数据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健全普惠金融风险监管制度

普惠金融风险监管制度是开展有效的普惠金融风险监管的基础,将普惠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产品都统一纳入到整个监管制度内容中,让监管行为有据可依,要监管的内容包括一是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是否合法,若出现违法乱纪行为,要及时发现并从严查处。二是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是否合理,若出现扰乱正常市场活动秩序的,要及时纠偏。三是金融产品是否符合普惠金融的核心要素,能否实现公开透明化,接受正常的监管。

(三)提高普惠金融风险管理意识,实现全员监管

当前我国正处于普惠金融发展的探索阶段,不管是规模上,还是金融机构设置、金融产品配备等方面都在起步,水平不高,但是国家大力扶持推动的普惠性政策之一,也是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需求,所以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一旦普惠金融踏入高速发展阶段,其潜在的风险必然会转化为制约发展的因素之一,不利于监管工作开展,必须做好提前部署,多措并举提高全员普惠金融风险管理意识,实现全员共同监管。在政府层面可强化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宣讲会等宣传普惠金融风险点,提高普惠金融从业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规范自身工作行为。还可以组织大范围的知识问答竞赛等趣味性活动,强化人民群众对普惠金融风险的深入认知,协助监管工作开展。

(四)强化风险识别,推动风险监督管理落地

普惠金融存在较多潜在风险,虽然暂时还没有凸显出来,但作为重要的金融组成部分,必须要在其风险爆发引起社会动乱之前做好防范,这就要求普惠金融机构自身要结合普惠金融的特征准确识别其风险并做好管理,其核心关键点是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的互联互通,将风险防控工作细化到整个普惠金融每个环节包括像小微企业等长尾客户在贷款前、中、后期的评估、审核等每个流程,从根本上落实风险的监督管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普惠金融正稳步向前发展,普惠金融机构、规模、产品都在发生更多变化,为推动国家经济繁荣发展,提高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消除贫困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发展过程中切忌忽视普惠金融存在的众多风险,通过健全制度、强化风险识别、提高风险意识、优化金融技术等方面,落实监管措施,将风险防患于未然,推动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风险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新疆吉木乃县:县总工会推进普惠服务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