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心理氛围建设的“难为”与“应为”
2021-01-28盛洁长沙学院
盛洁 长沙学院
班级作为高等院校学生主要的学习与生活的场所,也是高等院校在开展班级思想政治和心理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主体,是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基本单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班级是否能够构建起更加积极的心理氛围,是高等院校是否能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也是目前推动大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方向。就目前的情况看,如何进一步立足当前高等院校的现实状况,并且积极地营造更加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是高等院校必须深入思考的重点,也是当前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就目前情况看,大学的班级里面能够构建起更加和谐的心理氛围,主要是班级里面的大多数成员都能够认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并且能够在心理上产生积极的群体状态,在心理倾向上面也能够呈现出和谐共处和团结的环境。因此,解决大学班级心理氛围建设过程中应为和难为的问题,对于高等院校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班级心理氛围构建的“难为”现状
第一方面,从班级文化氛围的现状看,大多数的班集体都有构建出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别是在日常的学生管理过程中,班级的日常管理是十分重要。高等院校大多数也有引导班级进一步地围绕学生的奋斗目标以及行为规范等,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班集体文化创建活动。在日常的构建过程当中,大多数的班级在形成特色的文化活动方面仍然缺乏一些思路,尤其是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班级所开展的活动都具有雷同性,这种缺乏特色的情况也影响了班级心理氛围的形成,因为不具备特色的班集体在形成影响力和吸引力方面是比较薄弱的,班集体的成员对于班级的认同感也有所削弱。而且在班级的精神文化方面,大多数的班级没有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班级精神文化方面上存在空虚的现象,这也导致一些网络等次生文化对于班级造成影响。而且班级当中的制度文化也并不健全,对于班委以及团委干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对于班级内部的成员以及班级事务的公开等,也没有形成比较健全的制度,这导致大多数的班级成员对于班级的制度文化也没有自信。
第二方面,在高等院校的学生干部整体的领导氛围上,高等院校的班集体仍然没有足够的重视。学生干部往往带领学生找准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团队,因此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形成比较良好的学生干部氛围十分重要。具有管理能力以及魄力的学生干部团队,对班级文化的管理,特别是在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心理氛围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日常调查和了解的过程中,大多数的班级学生认为学生干部在发挥其管理职能和组织职能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班集体中学生干部未能团结大多数的同学,在为班级内干实事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学生干部工作作风上面,也有一些同学没有给予正面的认可。目前有一些班集体的干部受到不良倾向的影响,没有考虑到身为学生干部必须积极进取,在纪律方面没有严格要求,而且也产生一些作风不正的问题,对班集体的心理文化建设造成了比较负面的影响。
第三方面,目前高等院校的班级人际关系方面,大多数还是存在一些人际关系的问题,尤其是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通过调查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虽然有超过四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与同学的相处相对较融洽,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宿舍中容易造成关系的紧张,特别是容易出现一些矛盾,同时也有超过四成的学生认为在大学中其人际关系相对一般。人际关系的问题会导致大学班级中的心理氛围比较凝重,有一些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形式也很少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关心,也有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同学之间虽然日常有交往,但是也容易感受到失落或者孤独。而从师生关系的角度上看,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认为学校的教师大多能够对学生一视同仁,而且在处理各项工作上面也能平等对待,不过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中,由于大学的教师比较忙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十分密切,这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和情绪。
综合上述的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很多高等院校的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里对于积极健康的心理和情绪调控都有一定的认同,也有一些同学能够主动加入心理协会,或者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寻找辅导员或心理委员的辅助,但是也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同学认为在大学中没有形成比较和睦与融洽的人际关系,日常生活中也没有与教师或者身边的同学形成有效的互动,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认为班集体的心理氛围并不是十分积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主动地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班集体的整体心理氛围还有待提升。
二、大学班级心理氛围构建的“应为”策略
在大学中的班级心理氛围构建要真正地形成科学的体系,需要从多个层面上进行努力。对于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必须要运用好各种行政和教学制度方面的改革,综合性地协调好班级心理氛围的构建。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包括了班级当中的目标建设以及形成制度性的管理体系,因此要强化大学班级的心理氛围构建,就必须要形成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因此,在班级的目标建设上,要构建起切实可行的班级发展目标,进一步地强化班级各个成员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实现班级的目标管理。
而从另一角度看,还要积极构建比较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是需要班级中的学生广泛参与其中,特别是让班级里面的当干部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责和功能,在宿舍和日常的值日制度等方面,都要形成科学的管理和奖惩制度,这样才能够推动班级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因为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是离不开科学的班级自我管理模式,而且只有具备科学的制度才能够保障班级的管理有相关的依据,因此在班级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对各项工作和职责分工进行明确,同时也应该强调以大学生为主体,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性,对于学生逐步形成积极主动的心态以及形成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都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如果从学生群体的差异性角度上看,由于在班集体形成文化的过程中,不同的班级群体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爱好和兴趣,但是不同的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是否在班集体内部得到和谐的处理,是维持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的基础。因此,在帮助班集体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的基础上,需要尽可能关注一些特殊的学生群体。像班级当中一些家庭经济相对比较困难的学生,班集体要给予相对应的帮助,特别是鼓励一些经济困难的学生申请奖助学金,根据国家资助的力度为真正困难学生的利益进行保障。而且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上,也需要重视避免学生干部滋生一些功利性的心态,特别是让学生干部具备与普通学生融洽相处的能力,避免损害其他同学的利益,也要切实的要求学生干部维持相对应的形象和威信。不同的学生群体,特别是具有个性化的学生群体,虽然规模相对较小,影响的范围也不够大,但是在班级中也有一些非正式的群体,对于班级的和谐稳定而言,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于相对消极落后的小群体,一定要采取行动进行引导,对于一些积极向上的群体,则应该鼓励其继续发展,从而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为良好的心理氛围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高等院校的班级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坚持心理辅导的理念,特别是把握高等院校班级在不同阶段下的一些重点。尤其是在日常的心理辅导工作上,高等院校的辅导员要形成和谐有序的班级观念,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用科学的观点去看待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引导。除此之外,要坚持运用正确的思想政治和心理辅导教育的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把握,突出工作的重点。总而言之,在班级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不能缺位,而班集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是关键,只有消除工作的隔阂和矛盾,才能够营造出更加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
三、结语
在高等院校的班集体心理氛围建设过程中,只有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比较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机制,这样才能够逐步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支持需求,从而推广普及心理和谐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调节心理问题的一些方法,从而建立全方位的心理保障体系。因此在班集体的发展过程中,如何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一些积极的辅导和咨询,并且构建更加和谐的心理氛围,推动班集体心理文化的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探究并且形成一些对应的策略,才能够保障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