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模式多元化改革研究
2021-01-28唐珺陈玲玲
唐珺 陈玲玲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引言:高考属于高利害性的考试,所以也成为了基础教育的“指挥棒”。高考的分数不仅属于学生与家长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想要更好的解决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发展需求,需要积极改变并有意识的改革高考招生制度体系,这也促使高考招生模式多元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此,探讨高考招生模式多元化改革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一、传统高考招生模式的弊端
传统高考招生模式主要是基于部分高中学科的高考成绩作为依据,从高到低的分别设置录取档,从考试到招生录取整个过程都是基于一个维度,也就是考试成绩,所以也有着“一元化高考招生模式”的说法。这一种高考招生模式的问题主要在于:1.评价体系的扭曲。因为高考、学考的重合,高考内容和高中教学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高考属于高厉害性考试,所以也构建了高考对于学考的直接冲击,促使学考很难在教育评价当中发挥相应的作用,高考成绩也会成为教育评价的重要依据。因为升学竞争而导致的激烈竞争,导致教育目标以成绩为主,而不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1];2.基础教育应试教育导致学习压力显著提升。因为高考单纯考核高中文化课科目,学生只能学习高考科目,学生、教师以及学校都非常注重高考科目的考试,这也是引发应试教育的主要原因。高考作为常模参照考试,任何参与考试的考生都需要基于分数获得优势。但是对于考生而言,因为考试大纲以及教材的难度保持长期稳守,导致学生很难适应应试题目的难度,考生学习压力相对较高,应考难度不断提升,从而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高考招生模式的多元化改革
(一)模式设计
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主要表现在多元测试+多元评价+多元录取的表现模式,多元也就是多维度、为侧面、多方面,和传统一元化高考招生模式相对而命名[2]。在理论依据方面,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准以及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属于一致性的,也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为理想的方式便是高考当中全面测试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需求,并基于单一的测试和评价方式满足全面测试的基础要求,同时落实多元测试和评价模式。我国高校种类主要划分为研究、研究教学、教学、大学专科为主,不同类型高校甚至在于不同专业,对于学生的要求并不相同,采用单一的考试招生模式并不能满足高校需求,所以需要应用多元测试、多元评价为核心。
在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方面,多元测试相对于传统高考一元化考试相比,传统高考单纯测试学生部分科目的成绩,多元测试不仅测试所有科目的成绩,还需要测试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素养、文化修为、心理品性以及思辨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能力[3]。在测试方面可以结合省级、全国、特长、模拟面试以及大数据分析为主。省级学考主要是通过省级组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范围涉及到高中相关课程,但是不划分主副科目,以所学必考的方式进行,基于教育大纲注重基础概念、知识的应用,规避偏题怪题的存在。在全国统考方面,统考科目属于科学与自然、人文与社会两个科目,设计内容比较多如物理、数学、化学、生物、语文、政治、历史等。这两项考试内容以及范围不能单纯局限在高中学习内容以及覆盖面方面,全国统考需要基于综合性考试,其目的在于科学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的培养。在特长选拔方面,考核内容在不超过千分之一的某方面具备较强的素质能力,在特长选考方面可以设置物理、数学、文学等多科目,其考察的内容主要是以素质能力、学习研究的潜力为核心,特征的考试内容、范围不能局限在高中所学内容。在模拟考试方面,可以应用计算机模拟情境面试的方式为主,基于模拟面试可以有效的替代专家面试,可以有效的规避中国式的人情问题,可以应用计算机模拟面试情境方式,对考试进行面试,对于面试过程时可以实现全程、自动化的录像,借助面试可以实现对考生口头表达、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在大数据分析方面,可以实现对学生性格特征、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辨别与考核,大数据涉及到学生个人生活轨迹,如学校、交通、运动、文化、市场等多主体内容。当前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技术已经进入到了实用性阶段,但是对于学生的个人数据量而言并不丰富,伴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学校内数据平台的不断完善,学生的个人数据也会不断的丰富,此时可以将大数据分析应用在对学生个人的评价方面,更好的展现长远性评价。
在多元评价方面,考生不同的层面、不同类型的评价之间可以保持当量关系。对于不同传统的总分评价或综合评价而言,多元评价并不存在总分,同时也不提倡评价的综合性表现。在多元录取而言,其主要涵义在于:1.不同类型学校可以应用不同的录取标准,例如对于研究、研究教学类型的高校,可以基于省考+全国+特长+面试+大数据分析方式进行评价,而对于专科类学校,可以以省级学考为主要成绩进行录取;2.基于高校分布的招生简章与录取规则,可以基于多元化测试与评价实现对学生的录取;3.高校的自主招生以双向化方式选择,在多元测试、评价条件之下,可以录取多元化、决策复杂化的表现,因为学生在录取期间不确定因素会随之提升,所以考生必然会同时申请多学校,按照所申请学校的录取情况进行选择,其可以保持双向化选择。对此,高校自主招生和双向选择也会成为多元录取的基本内涵,同时也是客观性要求。
(二)可行性
高考的重要功能在于教育功能,高考的指挥棒应当对基础教育形成良好的导向,同时可以规避应试教育发展需求,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动。在选拔功能方面,高考的主要功能在于选拔,因为多元测试、多元评价提供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评价以及完善的多元智能、多元素质评价,更利于高校选拔出学科基础好、学习潜力大、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在技术可行性方面,多元化考核招生模式的实施主要是基于模拟情境与大数据两方面技术为主,尤其是大数据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这一些数据可以真实地记录人的生活与行为轨迹,同时也是人们个人素质以及品性特征的直接体现。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基于人才的甄选、学生选拔以及公务员的考核,将大数据的分析和模拟面试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弥补某方面数据不完整而导致的识别障碍,从而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的提出属于推动与改革高考评价机制以及效益的重要途径,其可以实现对考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前面考核,可以有效的评价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品行。在这一高考模式基础上,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对学生的培养,并基于学生的教育成长过程突出落实多方面素质培养,同时基于不同的侧重点,规避高考对于学考的冲击与影响,积极规避高考对于基础教育评价的负面影响,推动高考机制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