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庭院景观设计》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
——以乡村庭院景观设计为例

2021-01-28田顺子

河北画报 2020年14期
关键词:人文景观庭院景观设计

田顺子

湖北民族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一、乡村庭院景观设计与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

乡村是与城市相对应的地理概念。从聚落形态上说,与聚集稠密的城市相反,乡村聚落有较大的分散性、人口密度较小,同时受自然环境因素限制较大。从区位功能上说,乡村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载体,同时乡村也承担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这些都不是城市所能承担的基础性功能。就人文特点而言,乡村聚集着我国绝大多数的人口,经济水平较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但同时也保存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因此,在乡村景观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应当与城市景观设计做出严格的区分。而如何使教学研究符合乡村的实际环境、促进乡村的山水田林湖综合开发、做到景观与民生相得益彰,乡村振兴战略会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与此同时,一旦处理好以上关系,乡村景观设计又能助力乡村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利器。

(一)乡村庭院的自然景观设计

乡村自然景观应当建立在经济适用的基础上。以植物的选取为例,在选取植被时考虑其审美功能,对乔木、灌木、攀爬植被等的形态、搭配做出细致研究,对于其自身的经济价值并不重视。但这些在乡村设计中显然不符合实际,原因有二:第一,在乡村人们主动培育的植物大多是要利用其产生经济效益的,而粮食作物更是承担着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重大任务。如果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单纯地考虑植被的审美功能,就是舍本逐末,是形式远远大于功能的主观臆造,就会陷入不实用而被抛弃的境地,比如某些案例中,为了亮化乡村庭院,鼓励农民进行庭院中的花卉观赏植被养殖,但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农民更愿意开展蔬菜种植与搭建小型菜园。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要求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所以,乡村自然景观设计应当帮助农民致富。

第二,乡村缺少专门维护园艺的职业,除了经济作物外,具有观赏功能与生态功能的植被大多都是自然生长,无需维护,单一强调植被的搭配与形态的应用会导致该景观维护成本较大,观赏时间较短,一旦由于农忙等原因疏于维护,景观将不复存在。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因此,在选取植被的环节中理应选择当地生态环境中适宜生长的植被,景观应当营造自然、随性与灵动诗意的创作风格,减少不必要的人为痕迹。

(二)乡村庭院的人文景观设计

乡村人文景观应当立足当地文化资源,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在近些年的乡村景观设计中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在乡村住宅、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均以城市的经验照搬至农村,出现许多村镇小别墅、村镇商品楼等。或者是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吸引城市消费,从而按照城市居民的审美消费习惯,对乡村人文景观进行大力营造。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虽然改善了乡村居住环境与人文景观,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一味照搬城市经验,致使乡村同质化严重。我国城市化开展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了“千城一面”这种受人诟病的景观现象,如今倘若依然按照城市经验营造农村景观,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就不可避免。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设计者并未深入学习当地的地域文化、未调查村民的个性化需求、未与当地特有的农业生产实际相联系。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我们立足乡村文明,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这种做法显然是与该理念相背离的,在教学研究中,我们应当深刻反思完善现有的乡村景观设计理论,创造出符合乡村实际情况的设计形式。

第二,从乡村振兴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来看,这样的作法也是应谨慎采取的,城市建筑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材料建造,具有坚固但极不容易降解的弊端,一旦适用于农村,就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抛弃本地固有的天然建筑材料,选择成本较高的城市建筑材料,在经济考量上也是不经济适用的。乡村人文景观设计的教学研究应当认真考虑乡村特有的景观材料、建筑形式。取之自然、用之自然、做到可持续发展。

第三,乡村人文景观设计应当以展现农民精神风貌为重。为了吸引城市消费,将农村打造为旅游度假景观,这样的做法显然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不能主观上认为所有乡村都有旅游资源开发的潜质。乡村是以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他们是乡村的主人,而非短暂停留的游客,乡村人文景观设计首先是要服务好农民,真正展现出当代农民的时代精神风貌,而非一味迎合城市趣味,造成农村文化资源流失的后果。

就乡村景观设计的教学研究而言,我们应当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启示下,真正深入具体的乡村实际,采集不同区域不同乡村的植被、水体、气候、民俗文化等,为创造出真正反映乡村精神风貌、建设生态文明、助力共同富裕的乡村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二、庭院景观设计与教学思政的融合方法探究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庭院景观设计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倘若从思想政治理论的角度观察,庭院景观设计中的基本理念与思维方法与思政原理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的,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反映时代走向的思政理论可以为景观设计的教学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视角、更加深入的探究。而从景观设计的角度看思政教育,思政理论是避免景观设计理论脱离实际、避免走向教条、避免变成精致而无用的学问的一剂良药。所以,庭院景观设计中开展教学思政是有重大意义的。那么如何在具体教学中贯彻思政理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探究如下。

(一)紧跟思政动态,学习运用新发展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是一门从哲学到政治经济学,从基本原理到时政热点的宏大学问,具有自身完备的理论体系与逻辑架构,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应当主动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成果,不仅仅是就理论学理论,还应当对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历史环境作出自己的分析理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心系国家大事的胸怀。

庭院景观设计作为应用型、工具型课程,与思政理论联系最为密切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与坚持文化自信。在这些方面,习总书记都做出过重大的论断与科学的部署,因此,在开展庭院景观设计的教学思政过程中,应当重点领会学习相关最新理论成果。2020年是我国决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近年的脱贫攻坚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人物事迹与鲜活的建设案例,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当深入学习这些立足基层实践、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成果,从中汲取乡村庭院景观设计的教学模板,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设计方法,完善创新我们的设计理论。

(二)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明确思政原理

无论是庭院景观设计理论,还是思想政治理论,对一门学问的真正掌握不仅仅是书面上的记忆、思路上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处于问题之中,才能体会到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才能体会到可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设计方案是来之不易的。

庭院景观设计课程的优势就在于,其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具有大量的实际操作环节、独立考察设计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做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合理方案。所以在实践课上,我们不能满足于对课堂上知识的运用,还要像学生明确传达这些知识背后的思政原理、思维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行合一、联系实际从来就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三)注重反馈,从日常课堂与测评中检验思政教学成效

反馈是教学实践的重要一环,是对前期教学思政的成效与问题进行总结的必要途径。因此,除了日常的教学作业、考试测评中加入思政内容,作为高校教师,还应当开辟以下的反馈途径:

①与学生讨论交流。

由于作业、考试等传统方式囿于成绩学分的限制,反馈内容往往存在失真与滞后的问题。但是在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活动交流中往往可以获得学生对问题最新鲜的看法,取得学生对理论掌握情况最一手的资料,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立场,及时引导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应当重视师生之间的观点交流,重视教师的言语引导作用。

②推荐经典思政书目,以读后感、读书交流的方式相互学习。

当代大学生应当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书目进行阅读原文、学习原著,这必然是受益终身的,而且对于自身学科的理解与掌握会更加具有批判眼光。而教师在其中,也总是能常读常新,对自己的教学研究有重大的提升作用,同时在与学生的交流学习中,在与学生对景观设计原理结合思政讨论中获得新的角度、新的启示。

猜你喜欢

人文景观庭院景观设计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回到庭院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水经注》都城人文景观研究——以洛阳为例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日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
王彦军景观设计作品
斑鸠飞落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