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地方特色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作用
——以浙江省磐安县为例

2021-01-28浙江省磐安县农业农村局322300吕艳君郑玲玲

新农村(浙江) 2021年1期
关键词:险种政策性农户

浙江省磐安县农业农村局(322300)吕艳君 郑玲玲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督促保险机构及时足额理赔。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继续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从多年的运行看,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结合地方经济和农村发展实际,作为地方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促进农业发展、分散农业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1.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自开展涉农政策性保险以来,各地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府办、农业农村局领导为副组长,县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税务、应急管理、气象、人行、人保等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将政策性保险列入年度乡村振兴考核。

(2)开展全国性、省级险种的保险金华市结合实际,开展了水稻、大小麦、生猪、能繁母猪等全国性、省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并全面开展了水稻、制种水稻、冬小麦、大棚、大棚薄膜、能繁母猪、育肥猪、公益林、香榧树、鸡等政策性农业保险。

(3)开设地方特色险种2019年底,金华市推出了11个地方特色农险产品,有浦江葡萄价格指数综合保险、磐安浙贝母种植保险2个全国首创农险产品;义乌猕猴桃种植保险、义乌梨种植保险、义乌果蔗种植保险、义乌蓝莓种植保险4个传统种植特色保险;兰溪杨梅采摘期降雨气象指数保险,涉及全市6个县区的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兰溪枇杷低温气象指数保险,金东区两头乌生猪养殖扩展保险,兰溪湖羊养殖保险5个量身定制的气象指数、养殖保险特色险种。2019年为4 657户农户提供了8 172.63万元的风险保障,支付理赔329.99万元,受益农户3 671人次。磐安县2020年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为3 167户农户提供了2 283.77万元的风险保障,支付理赔14.54万元,受益农户761人次;浙贝母种植保险为272户农户提供了1 018.68万元的风险保障,支付理赔90.75万元,受益农户200人次。

(4)因地制宜出台扶持政策在中央、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根据地方财力和产业特色出台了当地的补贴政策。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保险保费由中央财政补助35%、省级财政补贴48%、县财政补贴10%、农户自负7%,为鼓励农户种植主要粮食作物,出台了农户自负部分给予全额补助。地方特色的茶叶、浙贝母的保险保费由省财政补贴30%、县财政补贴30%、农户自负40%,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出台了农户自负部分给予50%补助;其他农业保险险种的农户自负部分也给予50%补助。

2.主要问题

(1)农户参保意识不强磐安的地方特色保险历经4年试点,浙贝母种植面积1.6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2020年参保1 697.8亩,参 保 率 仅 有10.6%;茶叶7.3万 亩,2020年 参 保15 225.1亩,参保率20.86%。况且农户自负40%部分的50%由承保保险公司垫资。受文化水平、小农意识以及农业保险宣传力度等因素,农户不愿先支付保险费用再补助,保险意识淡薄。主要粮食作物实行财政全额补助后,有的农户认为理所当然,有的农户由于没有保险意识,出险时也不及时报案,导致理赔不到位。

(2)保险险种与农民需求有差距金华市只开设了11个特色地方险种,许多特色产业无法享受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补贴,即便已开设的农业险种与农民期望也有差距,因此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磐安县只开设了浙贝母种植保险、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二大特色产业保险,但特色产业除浙贝母、茶叶外,还有茭白、茄子、元胡、玄参、白术、芍药、食用菌、油茶等产业,这些产业都没有相应的政策性保险,农民无法享受财政补贴。另外,即便已开设的浙贝母种植保险除特殊年份有可能受冰雹、台风的损害外,受病虫害危害的损失很少,但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与农民期望不相符,因此参保积极性不高。

(3)农业保险服务水平不高农业保险机构的从业人员不足,特别是涉农专业人员不足,造成定损、理赔等服务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磐安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的承保单位中从事农业保险的只有3人,且都不是涉农专业人员,定损只能依靠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一旦产生大的灾情难以及时定损。加上理赔程序繁烦,不能及时理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保积极性。

(4)农业组织化程度低金华地区是以丘陵、山地的小农经济为主,规模经营程度不高。特别是磐安县有“九山半水半田”之称,人均耕地不到1亩;农业生产经营者大多是50、60后人员,接受新事物能力不足。加上参保“门槛”高,水稻20亩以上、茶叶(浙贝母)5亩、能繁母猪10头以上,等等,让许多达不到规模的种养户失去参保机会。

(5)农业保险与农业三产发展不相匹配随着乡村游、采摘游的蓬勃发展,游客到乡村、农业基地的活动不断增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人身意外。对这些意外应该提供保障,但目前只有商业保险,无政策性农业保险,无形中增加了业主的经济负担。

3.完善政策性保险的建议

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上合中央的决策部署,下遂农民群众的意愿,是一项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和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做好这件大事、好事,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要加大宣传力度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收入水平低,保费支付能力弱。由于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及“靠天吃饭”的侥幸心理,大部分农民没有风险防范意识,导致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农民普遍对农业保险理解不透。因此,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简报、文体活动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形式、多层次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并用农业保险应对诸如冰冻、大雨和台风等自然灾害条件的生动实例,加深广大农民群众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了解,激发农户参保热情,调动参保积极性,提高参保率和覆盖面,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更好更快发展。

(2)要优化保险机制

一是增加保险险种。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根据农民的保险需求,将本地的支柱、特色产业,如食用菌、茭白、中药材、油茶等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二是优化已开设农业保险险种。充分利用现代工具,积极开展浙贝母等中药材气象指数和价格指数保险险种试点。三是创新农业保险险种。根据调研,要开展新型农业主体生产成本、利润保障、雇工意外险、游客意外险、农产品食品安全等菜单式综合保险。

(3)要创新服务理念

农业保险服务的对象是农民,应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农业保险应在“防、快、简”字上创新。一是防灾减损工作,要加强自然灾害发生的信息提醒,要在防灾物资的配送上下功夫,提高防灾减损能力,保障农民切身利益。二是快速理赔。保险公司应着重解决理赔环节的及时性和足额兑现问题,体现一个“快”字。三是简化手续和程序。对自然灾害、疫情等特大事件造成的损失应快速理赔,以便尽快恢复生产。

(4)要提供融资押贷

农业经营业主没有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可抵押,导致融资难。而农业保险有财政的扶持、有保险公司的承保,应积极探索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银保互动融资机制,将保险公司的保单质押贷款,贷款额度以投保标的的保险总额为限,解决业主融资难,便于发展生产。

猜你喜欢

险种政策性农户
山西首个政策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落地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政策性担保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分析
政策性小微担保业务创新案例分析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新形势下财产保险公司险种结构优化调整思考
新时代保险销售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创新农业保险 助力乡村振兴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