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设备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1-01-28周晓蓉王维娜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南充637131
周晓蓉 李 欣 仵 红 张 怡 王维娜 王 琴(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南充 637131)
1 移动设备进入课堂教学的必然性
进入21 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让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而随着近年来移动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腾讯课堂、雨课堂、有课、钉钉等众多应用软件的开发,将移动设备应用到课堂教学的做法,无论从软件上还是从硬件上都完全具备了条件。
目前,不少老师和家长仍对上课使用移动设备持反对意见,认为只会加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支持上课禁用手机、网络(如强制要求进入教室将手机放置在专门的手机袋、屏蔽教室网络等),有些学校出台的教学管理条例中,也要求上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律不得使用手机,必须处于关机或者静音状态。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虽然能对沉迷网络起到一些预防作用,但却远远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 与此同时,强制性禁止学生上课期间使用手机,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引起学生的反感,这种情形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极其不利的。
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以及以后的智能移动设备原生代学生群体来说,光靠“堵”是根本行不通的,而且这么做也等于放弃了移动设备参与课堂教学这种新型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各种优势,与科技的发展相违背,可谓是得不偿失。
既然将移动设备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趋势是必然的,那我们就应该因势利导,将“堵”变为“疏”,正确地引导学生将移动设备应用到学习当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和自控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2 移动设备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方式
移动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可谓是千变万化,并且因人而异,功能强大而齐全,可以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设备。以下是研究期间所主导的课堂经常使用的几种方式。
2.1 设备互联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移动设备屏幕通过网络投射到装有收屏端的设备上,如投影仪、学生的手机、平板电脑,就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轻松互动,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知识的探寻者、参与者,教学模式转变为平行对等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移动设备。这种“无线传屏”的方式让信息沟通更顺畅,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2 移动备课
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和完善,使得很多原本必须坐下来做的事情可以随时随地完成。 手机上的很多App,诸如幕布、有道云笔记、WPS Office、Google 幻灯片等,可以让教师快捷地将获取的资料进行备课,并且记录灵感,提升课堂质量。
2.3 自学提升
移动设备更高效和更实用的运用方式就是学生可以借助其进行自学,中国大学MOOC、流利说英语、中华会计网校、百词斩、233 网校等成千上万个学习平台,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既能提升专业知识,又能拓展学习领域。
2.4 出勤管理与课堂测试
移动设备的应用,可以短时间精确地统计出勤状况,方便了课堂管理。课堂中检测知识的掌握状况,也可以通过手机完成,结果一目了然。
3 移动设备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
3.1 学习资源丰富、使用方便
作为互联网的移动终端,教师能够对教学资料更便捷地获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地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并从这些资源中获取最新的、学生更感兴趣的教学资料,冲破书本的局限性。 而教师在课堂上讲述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对所讲的知识进行相关搜索,并对搜索得到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有不同的意见还可以进行讨论。 这样做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也拓展了学生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移动设备的运用,还方便了在课后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课件、课堂录像等,以便学生自行获取、课后自学和复习。
3.2 增加师生间的互动,让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与中小学不同,高职阶段的教师与学生相处和交谈的时间要少很多,尤其是对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课堂上听不懂的知识点,他们很少公开在课堂上提问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无法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而通过使用移动设备上的微信、QQ 等软件,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发问,而老师则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在班级群里公开解答或者单独回答问题,这样能够让师生间保持良好的交流渠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停课期间,各大院校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这一指导意见而开展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优势,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效。
3.3 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
新时代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性地接收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另一方面,新一代的大学生基本是伴随着智能手机长大的,我们可称之为原生代智能手机使用者,他们普遍对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接受能力,移动设备的运用正好契合他们的习惯。
3.4 易于操控,解除了对教师的空间禁锢
传统教学更趋向于把教师禁锢在讲台附近,因为教师要通过固定的电脑操控课件和课堂内容,从而导致教师缺乏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的互动和沟通。而且传统的教室布局,使前排的同学接收信息更具有便利性,而移动设备的使用,不仅解放了教师的双脚,教师可以带着移动设备,到学生群体中轻松地滑动屏幕,进行缩放、演示、互动,而且使教室的所有座位区间无差别接收信息。
3.5 大数据统计,结果一目了然
各种教学App 的使用,让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参与的轨迹和过程也有清晰的记录,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得知学生的成长轨迹和知识掌握程度,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
4 移动设备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移动设备的使用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给课堂教学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4.1 信息的获取存在隐患
移动设备的使用,让学生不再满足于课堂中老师讲授的内容而自主涉猎最新的专业动态和知识。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本身是好事,可由于脱离了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就有可能产生以下几种不良的结果:
(1)网络上的学习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学习的内容往往过于碎片化,影响学生的整体认知。
(2)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容易只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忽略其他内容,造成知识结构的不完整。
(3)互联网的信息包罗万象,既有知识的精华,又包含了大量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学生在通过移动设备获取信息时,必须进行甄别,去糟粕留精华,这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到处充斥的暴力、赌博、色情等信息污染,极大地妨碍了学生对有用信息的吸收和利用,甚至对学生的经济和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4.2 “低头族”不断增多,扰乱课堂纪律
学生能否正确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移动设备,首先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制力。而在实践中,不少学生无法抵挡住互联网的诱惑,在课堂上依然沉迷于低头玩手机,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上网聊天、看视频、玩游戏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娱乐活动,分散了上课的注意力,对学习起到了反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不正确地使用移动设备,除了影响使用者本人的学习效果,可能还会影响老师的课堂节奏和其他同学,使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降低了整体的教学质量。
4.3 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转变
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虽然在课堂教学中看似积极使用移动设备和互联网内容,但实际上仍然是以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为主,完全按照教材知识进行讲课和传递价值观,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推进,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学生依然只能机械化地跟随老师的思维进行学习。这样的结果就让移动设备在学习过程中变成了摆设,完全无法起到辅助工具的功能。
5 结语
当今是万物互联的时代,移动设备的发展拥有无限的空间,“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移动设备将会带给我们难以想象的便捷性。 我们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积极面对将移动设备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这一新型教学模式。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努力加大改革力度和监管措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并在技术上提供保障,使其在未来能够获得更广泛而有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