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未选修化学学生的《医用有机化学》教学
2021-01-28邵健
邵 健
(南通大学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最近几年,临床医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没有选修化学,而随着新高考方案的施行,这种情况可能会继续。 高中未选修化学,则意味着这些学生在学完高一的化学后,不再进行相关化学课程的学习,对于高中有机化学完全没有接触,无任何基础。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医用化学时,他们对《基础化学》课的内容理解无困难,学习时相对较轻松。 但在学习《医用有机化学》时,缺乏有机化学基础的他们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种情况后,及时改变教学思路,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帮助这部分学生克服学习的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由于高中未选修有机化学,这些学生普遍会有这样一种想法,自己比那些学过有机的同学要起步晚,肯定学不过他们,甚至没有高中有机化学的知识过渡,上课会听不懂。在这种自我暗示下,他们本来就存有畏难之心,如果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及进度时忽视这部分学生,使得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不能理解或一知半解,则畏难之心更甚[1]。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第一节课上明确告知学生:《医用有机化学》的内容和深度远不及传统的有机化学。 《医用有机化学》 是临床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目的是为后继学习生物化学、免疫学、生理学及药理学等课程打下知识基础;其内容是撷取有机化学学科中与生物医学密切相关的部分,介绍有机化学中非常浅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另外,老师已经知道部分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的基础,在今后的授课中,老师会温故并修正一些高中的知识点,教学从零起步,同学们完全不用担心知识体系的脱节。 这样的定心丸消除了那部分学生对有机化学的排斥心理。
2 督促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刚从高中过来的大一学生,习惯了高中老师保姆式的教学,再加上有些学生性格偏于内向,在开始学习的过程中即使有听不懂或不明白的知识点,也不会或羞于主动与老师或同学沟通,如此一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习一塌糊涂。 笔者发现,这种情况在缺少有机化学基础的学生中可能更容易出现。笔者曾在一次期末考试前答疑时遇到过一位学生,他说从第一节课开始,有机化学课就像听天书,甚至到最后连甲烷的分子式代表什么意思都不是很清楚,最后不得不重修,实在可惜。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有机化学不同于其他医学课程,它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强。 如果前面的知识点没有弄明白,必然会牵扯到后面内容的理解。也许原来是个很小的问题,忽视之后问题将会以滚雪球的方式越积越大。 所以,笔者在第一次授课时就鼓励学生有问题最好是课上及时提出,如果觉得不好意思的话,可以课间休息时咨询老师,课后还可以打电话、QQ 或微信与老师联系答疑,一定不能留下小问题不解决而导致考试失利。
3 精准施教
考虑到这些学生缺少高中阶段有机化学的基础,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认真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3.1 突破传统有机化学内容和结构的禁锢
《医用有机化学》毕竟只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宗旨是为后继医学课程服务的[2]。其内容应偏重于和生物医学的知识点衔接,以实用和够用为目标。 如盲目地追求有机化学知识体系的完整,介绍很多有机化学反应、反应机理、结构解析、有机物合成等,势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导致徒有“医用”之名却无其实,对后继课程的学习也没有任何帮助。 由于医学院校从事化学教学的老师多为理工科学校毕业的,生物医学领域的知识相对薄弱,老师们有必要了解医学后继的相关课程,找到有机化学和医学学科的交叉点、结合点,并在这个过程中收集大量的教学案例,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遵循认知规律,合理安排章节顺序
传统的《有机化学》教材,包括很多《医用有机化学》教材,把“立体异构”一章安排在“绪论”之后,这种安排,是建立在学生对有机化合物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 对于那些从没接触有机化学的学生,他们对有机物的分类、命名、官能团、结构等是完全没有概念的,他们对化合物的构造式都不能理解,遑论更为抽象的立体概念了。所以,笔者在安排授课章节顺序时,仍以官能团分类顺序为主线,在介绍完几大类有机化合物后,让学生对有机化合物有了相当的理解,此时再引入“立体异构”就顺理成章了。
3.3 利用有机化学逻辑性强的特点
有机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机化合物种类虽然繁杂,但其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等都是有章可循的,不厘清其中的关系,很难学好这门课。之所以高中学生普遍反映化学有很多的反应式要记,称其为“隐藏在理科中的文科”,就是因为在高中阶段不可能讲透其中变化的内在本质。
虽然在“基础化学”课里已经介绍了“杂化轨道理论”,笔者仍在“有机化学绪论”一章里不惜学时地把碳原子的杂化又详细讲述一遍,保证学生对碳原子的杂化能够扎实掌握。 在“开链烃”一章中将“σ 键”“π键”的形成、特性及对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作用讲透。这就保证了在随后讲解其他各类化合物时,针对不同的官能团结构,学生能触类旁通地推演出大致的性质以及化学通性,使教和学变得轻松流畅。学生也反映,再也不怕大量的有机反应了。
3.4 重视实验教学
目前,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很少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未选修化学的学生更为突出。但经过《基础化学实验》的训练,大多数学生已能够掌握化学的基本操作。有了这一良好的基础,我们在带教《医用有机化学实验》时就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实验精神。 笔者首先打破有机化学实验体系的完整性,去除“照方抓药”的性质验证实验,优选与医学相关的实验,如“阿司匹林的合成”“混合氨基酸的纸色谱分离”“茶叶中的咖啡因提取”等实验,在带教时,结合收集到的临床或科研工作时涉及的现实问题,将实验设计思路、规范操作的原因等介绍清楚。 而虚拟仿真实验的应用,也使学生们能够充分地体验到医学有机化学实验的魅力。
4 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
教师要充分利用“万能”的互联网资源,构建出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理论、概念、立体结构等形象化。 对于重点、难点知识,可以录制成微课,发布在网上供学生课后复习时观看[3-4]。
当然,以上措施并不是只针对高中未选修化学的学生,笔者在实践中感受到所有的学生都从中获得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