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师院校植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

2021-01-28杨颜慈

科技视界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中学生物植物学院校

杨颜慈

(包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0 引言

植物学实验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结构、分类和进化的生命科学类基础专业课程,涉及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和生物绘图等基本实验技能[1]。该课程不仅是植物学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也为后续其他专业实验课程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承担着培养中小学校师资重任的高师院校还应特别关注新课改后中学生物的教学内容、理念和方法,并在教学内容中与中学生物接轨,以培养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2-4]。 通过文献整理以及实际教学经历,笔者提出高师院校植物学实验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定改革建议,以期今后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现行高师院校植物学实验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积极性不足

传统的植物学实验课是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和试剂,讲解实验目的、内容和步骤,学生按照讲授内容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性依赖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实验,对实验目的和内容并不会多加思考,仅仅是“照猫画虎”。在笔者实际教学过程中,尽管理论教学先于实验教学,实验课堂中教师讲授实验内容和步骤,但较多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不熟悉,不能将理论知识和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对应起来,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探其原因,大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未转变且课后通常不复习,致其并未掌握理论知识;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机械模拟。另外,传统植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手段较单一,通常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 针对一些抽象且微观的内容,如植物解剖学部分的内容,仅讲述或简单板书而非直观形象呈现,学生的理解会受到较大影响。 教师自始至终的讲述使课堂枯燥,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综上所述,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及单一的教学手段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1.2 设计性实验缺乏,学生创新性不足

验证性实验通常是指学生根据教师介绍的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去验证学过的理论知识,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5-6]。设计实验是指学生根据给定的知识内容设计实验,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以解决实验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7]。 在传统植物学实验课程中验证性实验占主体或全部,设计性实验占比较低或缺乏。 针对本科学生,特别是大一学生,验证性实验在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基础实验技能方面是不可或缺的[8],但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一定不足。 因此,在植物学实验课程中开设一定比例的设计性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1.3 与中学生物课程的关联性不足

新课改在中学生物教学的教学内容、理念和方法上均发生重大变革,为向中学输送合格的教师,高师院校的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目标设置时应特别关注中学教学内容,在知识、素质和动手能力方面培养学生。以往植物学实验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验证理论知识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对培养合格生物教师这一课程目标不明确,与中学生物课程的接轨程度不够。 笔者实际教学发现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往往学生不会配置实验试剂,显微镜、解剖镜使用以及徒手切片都不规范,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

2 高师院校植物学实验课程的教改建议

2.1 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增加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不再是被动参与。例如,教师不再详细描述每个实验步骤及对应的理论知识,而是提出一些相关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并由学生回答。 鉴于学生被动参与、机械重复的现状,针对某些操作较少的实验(如苔藓和蕨类植物),可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即让学生在课堂讲述相关知识,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 就现代化教学手段而言,首先可利用显微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全面观察学生的实验结果,并将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学生并加以讲解,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要求学生通过显微互动平台上传自己的操作结果并作为操作成绩依据,以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 例如,针对抽象微观的知识点,如植物的解剖结构,可利用图片或动画展示;针对徒手切片法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可播放视频展示。 最后,“学习通”“花伴侣”等App 的合理利用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可提前将相关理论知识、实验注意事项等资料上传在“学习通”App 中,供学生预习参考;学生可利用“花伴侣”等识花软件在课下识别常见植物类群,即可加深记忆也可增加学习热情。

2.2 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相互支持

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加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沟通合作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因植物学实验课程通常安排在大学第一个学期,是学生们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实验课程,学生们的专业基础和学习方式还未发生转变,一味强调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反而是揠苗助长。 因此,可将验证性实验的比例设为60%~70%,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设为30%~40%。例如,通过根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结构实验的学习,学生已对解剖结构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有一定掌握,因此,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材料完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茎初生和次生结构的综合性实验。 就设计性实验而言,可在教师科研项目中选择相关内容让学生设计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自主思考及动手能力,也可使学生接触较前沿的科研内容,培养探究精神和基本科研素养。 另外,教师因对实验相关知识较为熟悉,可以在大方向上予以指导以确保设计性实验的顺利开展。

2.3 紧密接轨中学生物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标提出教学过程重实践的基本理念,因此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涉及植物学知识的实验较多(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因此高师院校植物学实验课程内容安排上应着重考虑中学生物实验内容,而非简单的对教材理论的验证和补充。 此外,注重师范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阶段,如试剂配制、实验材料采集等。

猜你喜欢

中学生物植物学院校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中学生物教学中课本插图的应用研究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物细胞相关知识的解读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植物学
网络环境下海南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